7000字长文!一位80后女生,写给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

作为80年代的孩子,很有幸地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辉煌灿烂以及一个辉煌时代的落幕。或许也还有幸能见证它的崛起!

之所以对它有着期待,实在是因它不但记录了自身的闪耀历程,还捎带了我们80年代生人的那一段不可磨灭的青葱时光。

童年时分,最开心的事除了在北方广袤的原野和小伙伴们开心的奔跑玩耍外,剩下的就莫过于村子里放映的露天电影了。

那时村子里不论喜丧都会有主家掏钱请人来挂影布放电影,虽然那时也有很多好的内陆电影,但露天电影影片放映的最多的并不是内陆电影,而是香港电影和合资电影;

因为是老百姓私人掏腰包放的影片,所以大家就是想开一下眼界,看一下与我们内陆片不一样的娱乐影片来调剂一下生活。

而我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初次见识了与内陆合资的港影。

01、露天电影的童年时光

合资电影当时放映最多的就是“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投拍的,人尽狂热的《少林寺》了。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个“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1980年初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派出刘芳、陈文、林炳坤等到郑州筹拍电影《少林寺》。制片方选择的导演是陈文。

陈文按照香港拍功夫片的习惯,全套演员均从河南省京剧团选择。花费掉了40万港元,拍出的样片不能令制片公司满意。

廖一原向当时主管港澳工作的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指示香港的中资电影公司借此题材打一场经济和形象翻身仗,并借此打开日本的武打片电影市场。

为此,1981年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后来中原与长城、新联、凤凰合并成立银都机构。

投拍的《少林寺》由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的著名导演张鑫炎接拍执导,并引领了一波少林寺和功夫片热潮。

后来有一部在我们当地一直循环放映的名为《黄河大侠》的电影也是由这个中原电影有限公司加入合拍的,当时的合作伙伴是西安电影制片厂。

还有一部经常被拿来放映的片是梁羽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云海玉弓缘》这部片是长城的导演张鑫炎和傅奇联合导演的,在这部武侠片中最早使用“吊钢丝”拍摄武打场面的特技,开创了现代新派武侠片潮流。

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时候非常爱看电影,现在还记得每每背着小书包踩着落日余晖放学后看到在村子里搭建影布的电影放映员那种激动的心情。

那是一种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令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觉。

若非要表达,只能苍白地说那是一种感觉天地都变得宽广许多的欣喜,那种欣喜令我像一只叽叽喳喳地高飞的小鸟一般,一边跑,一边喊“放电影喽,放电影喽……”

每到这个时候,父母会暂且放下手中活计,早早准备晚饭,吃完了便带了凳子和兴奋的小孩子去看电影。

当时还没有亲子这种概念,大人都是从早忙到晚,很少单独和小孩子一起享受休闲的时光,现在想来那真的是最好的最温暖的亲子时光了!

窝到大人怀里,囫囵吞枣的看着新奇的画面,也看的热血沸腾,仿佛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一般。

电影散场后便装睡被大人或背或抱着回家,顺便似懂非懂地偷听大人们对影片的议论,那真是一段幸福至极的时光啊!

若是真有时光机,那么最想去的就是当时无忧无虑和父母看露天电影的那些年吧!

小时候的很多事都不大记得,但是对于那时看过电影却一直都记得,很多年后还能和别人讲述里面的人物剧情和一些难忘的故事细节。

我不感叹记忆的神奇,只是会在心里默默地感谢那些曾在温暖的春风里,青青的麦田中,开着野花的田垄上认真的听我一遍遍的讲述电影故事的小伙伴。

是的,那时的我会把当时看过的电影,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当作故事讲给热衷听故事的小伙伴们。

在其中就有一部叫做《天神剑女之石头记》的电影被我当作神话故事讲给小伙们听,这部片是1992年上映的,在港片中是几乎被忽略的存在,之所以我对它有印象,甚至印象还不浅是因为它曾寄存在我和小伙伴们快乐的童年时光里。

犹记那时有四五个小伙伴,放学后背着小书包,天真烂漫的躺在柔软的带着特有清香气的路边草地上听我将这个故事讲的津津有味的模样!

这部电影的女主是玉女周慧敏饰演的,看起来非常漂亮,男主是林俊贤扮演的石中玉,女主的名字便是他取得,他说“你经常穿红衣,而又长的像花那么漂亮,就叫你红花吧!”这多么的符合当时还是小学生的审美,所以这个记得非常清楚。

在这里要感叹一下当时孩子们的纯朴,当时的孩子们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恋,情爱什么的,在电影里男女主约会的谈话场面,居然被拿来当故事讲的我给无性别化了,那时完全不知道那是在谈情约会,就以为两个主角都新认识了个小伙伴好朋友而已,在小孩子的心中是没有成年人那种情爱感觉的!

当时还将开头时的一对儿男女的故事当作笑话讲来听。

在一个潮来潮去被浪花拍打的岩石上有一对儿男女在对话。

男:来,你看前面海阔天空,只要我们两个心同心,世界上绝对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止我们!分开我们!拆散我们!

女:哎!就怕大海起波澜,巨浪滔天,把鸳鸯冲散了!

男:唉呀,你别傻了,小小海浪,怎么可以把我们拆散呢!我们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女头靠男子肩上:你对我太好了!

男:我是男子汉大丈夫,绝对绝对要这样的!

女:我实在是太幸福了!

一边另一对男女中的男人也说了同样的话,最后也强调“男子汉大丈夫绝对绝对要这样的!”

但转头其中一对已经因为吵架女子甩袖走了,男子在后面追着说“哎,你不要离开我,你再也不会找到像我这么好的了”

女子愤然不屑“哼,前面有钱的人在等我”

这时候突然有了变故,碎石崩落,危险万分,男人立时甩脱女人。女人说“你不是说死也死在一起吗?”

男人和当时情话说的一般溜的道“我还没有发财,怎么可以随便壮烈牺牲呢?”

当时并没有看出那刻薄的讽刺意味,只是天真的模仿着里面的男女对白逗的大家哈哈大笑。后来才知道石班瑜老师那夸张搞笑的男声道出来的便是刻骨的现实!

当某天,真的明白时,那样天真无邪的快乐时光,也随着这如今已沉寂到很少人知道的影片飘然远去了!

那时跟小伙伴讲过的电影还有周星驰同年上映的 《武状元苏乞儿》,这个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几乎每个人都看过,所以再听我讲,他们都有画面感了;

每当讲到吴孟达饰演的父亲为了锻炼儿子让他练习打狗棒法,把他关进放了一群狗的房间却忘了给他打狗棍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哄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悲剧的故事,被演绎出来却那么好笑;

后来看到有人说令人感到好笑是因为他破坏了我们固有的认知逻辑通道,让人发笑的根本在于制造了骤然的认知逻辑变轨。

但当时作为无忧无虑的孩童,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顶多好玩地讨论一下电影播放完毕后打字幕的拍摄花絮“咦,原来他不是骑着真的马,是一辆奔马车呀”。

“奔马车”当时在北方大地上也是一个时代标志,另外这部片大阵仗的群演都不是普通群演,而是动用了军队来拍摄的,那时候这叫做任务。

拍摄该片的陈嘉上导演表示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合作,让他见识到军队的纪律与效率。原本是准备拍六天的戏,只花了四天就完成了。换衣服那么多人原本预计了一小时,但是军人们15分钟便干净利落地换好待命。

当时拍戏的时候是在北京的冬天,在拍摄过程中部队的排长和连长不光是带兵而已,爆破场景和烟雾场景每次开始之前带兵的长官都会细心地过来实验,检查用什么爆破,检查位置,烟雾会不会让士兵吸了不舒服等。

场景不需要那么多士兵的时候,没有拍戏的都在外面操练,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拍戏,不是休息。陈导演感慨他们好厉害,从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兵!他说此次经历的东西不只是拍一场戏,而是真的带了一次兵。

那个时代,精彩的港片井喷般涌现,包括那部七天练就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十三天拍摄的拿到当年票房第二成绩的《家有喜事》,还有当年那些连拍片人自己都不看好的一些电影,拿到今天随便一部都能甩现在一些高成本大制作长时间拍摄的电影几条街。

那些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的各种梗各种拍摄手法,现在的电影仍乐此不彼的信手拈来用,用到烂都不舍得丢手,丝毫没有想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手法再来创作一番,创新一下,也许现在的一些电影人已经认为各种梗各种桥段都被辉煌时期的港影用尽了?

前不久黄金配角达叔走了,曾看港片长大的我们不免又涌上缅怀之情,不仅对港片,也对那些陪着我们一路走来曾逗我们笑令我们哭让我们激情万丈的演员们。

02、录像厅的中学时代

从小学升入中学,完全是懵懵懂懂的状态,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伙伴,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不同和陌生,令人内心充满了新奇感;

尤其是升学后可以住校,更是觉得有趣,因为在没有家长的看护下一切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了!当然有趣只是对我个人而言,其他的同学大部分对住校并没有觉得有趣,有很多前一星期来住校的同学晚上睡觉还会呜呜哭。

就在我们住校期间,学校好像为了庆祝什么,于是在学校放映电影。当时放的影片是《太极张三丰》,(这部片里面的大场面拍摄也是由部队配合完成的,当时需要许多士兵群演,当地政府就联系了部队,出动了一个营的士兵拍了将近两周,听说在拍摄期间,士兵们向李连杰请教功夫,李连杰毫不吝啬的趁拍摄间隙教士兵们蹲马步、打拳舞棒)。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主演李连杰并没有什么特别注意,因为那个时候还停留在看故事时期,所以对演员并不怎么关注,对他的关注是在后来的《给爸爸的信》、《方世玉》、《黄飞鸿》等片中塑造的角色,觉得这就是标准的中国好男人,传统、有担当、顶天立地、正义内敛也不失温情浪漫。

令我初次关注里面演员的电影是《旋风小子》,这部电影故事简单,人物简单,场面既不火爆也不华丽,但是那种青春萌动的感情,和帅气的当时有亚洲小旋风之称的林志颖深深的打动了豆蔻年华的人儿;

那是第一次懂得欣赏异性,这时候应该是初三,当时班上有女同学看了电影后也很喜欢林志颖,但过了两天她跑来告诉我,她一点也不喜欢小林子了,因为她发现林志颖跟她村子里炸油条的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我暗暗在心里想,下次一定要去她们村上瞧一瞧那个炸油条的。现如今,不知道他们村子里当初炸油条的小哥如何,但是当初的皮少庭林志颖哥哥却仍数十年如一日的青春帅气着,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周润发在港影中绝对是C位的存在了,港迷心中的小马哥不仅英俊潇洒,豪气干云,更是情深义重,还特别励志。

当年那句“我有我自己的原则,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估计响彻每个影迷耳边。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17岁那敏感又非常容易受伤的的年龄。那时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都会令自己血液逆流,悲观失望,一整天都难以从低落的情绪里走出来。

为了排遣那难以把控的情绪,在星期天和同学们去了离学校最近的录像厅,是的,不是什么电影院,就是录像厅,那个时候城市里最多的不是电影院,而是一个又一个的录像厅,有人认为录像厅不是好地方,那是去的地方不对。

当时我们学校旁边的录像厅主要的客户好像就是学生,而我们去的时段也大部分都是学生在看的时段,简直就是学生专用小影院,票价低的不敢想象,2元钱能看好几部,就是多看一部也没有人去赶你,感谢这样的坏境,让我又找到了可以看影片的地方。

看《秋天的童话》的时候已经告别学校旁边的录像厅了,因为,一开始还有许多女同学会陪着一起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女同学们要不是对电影不感兴趣,就是暗戳戳的在星期天私下和男同学交往,或逛街买衣服,和男生去的话又会传闲话,因为性别原因自己去感觉也不太合适,这是第一次发现社会对女性的不友好。

就在非常纠结怎么能继续看影片的时候,和同学逛街突然发现了音像店,哇偶,当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店里的电影碟片令我豁然开朗,于是那个时期开始了疯狂的节衣缩食买碟片,当时可以放碟片的VCD不能拿到学校用,只能在家里用,《秋天的童话》这部电影当时就是用家里的VCD放的。

其实它比《天剑神女之石头记》拍摄的还要早,是1987年7月上映的,但是等我淘到它看的时候都已经到了知道爱美和情窦已开的年龄了;

那时候感觉每天能照一百遍镜子,每周都会计划这一周七天穿什么衣服扮什么风格,曾看过的电影里的每一位女主角会都被拿来参考,即便如此前一秒还势不可挡的自信,下一分钟就可能因为别人少关注一眼便闷闷不乐。

这时候,听到了电影里 '船头尺’骂十三妹的对白“一天到晚光顾着长相,你以为光靠脸漂亮就行了吗?看看你这副德行,整条街最丑的就是你了。”

听了这对白有点儿小伤心,感觉这男主也太不给女人面子了,谁知里面又传出发哥骂人的对白“你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漂亮就伤心,那我他妈的早就自杀了。你妈从小太宠你了,全把你给惯坏了。”

吼吼,那时候的男主就是这么不懂温柔,这么的一针见血,这么的不会哄女主,这么的不会讲情话,而且这么率性而为,这么的真实!但每一句话都走进了人的内心。

自从看过《秋天的童话》这部电影,感觉像是在玻璃心上面罩了个保护罩一般,轻易不会再被伤到,里面女主那句“恋爱一次,元气大伤”的话也时刻提醒着进入青春的我不可随意对待感情,更不能随便把恋爱什么的当游戏玩耍。所以很平稳也很绚丽地度过了一段美妙青春时光。

03、少女怀春的时代

初次惊艳王祖贤并不是因为她的《倩女幽魂》,也不是那妖娆的不像话的《青蛇》,而是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影片《浪漫杀手自由人》。

那时扮演英国留学生珍的王祖贤清纯的就像早晨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彼时自己恰恰也刚对摄影感兴趣,每到周末就会拿相机到外面乱拍一通,当看到片中女主也是拿着相机来回采风时,莫名就感觉喜欢,大概青春年少的心就是那么单纯又容易被触动。

《浪漫杀手自由人》影片源自经典日本动画《泪眼煞星》,在英国和日本取景,在同类型以针对海外市场的香港动作中属于比较严谨的制作。现在再找来片源点开,属于那个年代的电影气息扑面而来。

提到邱淑贞很多人会对一袭红衣的海棠记忆犹新,私以为她是将红色衣服穿的最好看的女演员,而对其情有独钟的导演王晶对她最初最好的印象则是随意梳个小马尾,一袭白短裙,就像活泼清纯的小公主。

其实她不但白衣白裙显得清纯可人,夺目的红色也一样能被她演绎的 清丽脱俗。她是唯一一个在角色里极力凸显性感的同时还能看到清纯的特别女演员。

一个能将清纯与性感完美统一于一身的女人,不但是男人的最终幻想,也能深受女人的欣赏。

若说邱淑贞是大多数男影迷心中的最终幻想,那么梁朝伟在女影迷心中绝对是一级男神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他外形帅气,角色潇洒,那种独一无二的特别气质和绝色的演技能瞬间俘获人心。

他有太多好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能令人赞赏。我却独独喜欢《辣手神探》里的阿浪,因为那个面对眼前人微笑而一转身便落泪,再抬头却是隐忍不屑的一段表演瞬间击中了我,心中发出“啊,原来这就是演员”的惊叹!

后来再看《无间道》里的陈永仁,感觉简直就是阿浪的翻版,因为这个角色处处都是阿浪的影子,印象也是深刻到令人难以磨灭。

通过《辣手神探》这部电影,梁朝伟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项,但他拒绝去领这个奖,虽说绝大多数男星遇到周润发,就会自动变成配角,但梁朝伟认为自己应该提名男主角,吴宇森和周润发都支持他,金像奖也从此改变了提名制度。

张学友是四大天王中歌唱的最好的,但作为演员,他的演技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也许是被他盖世的音乐才华所掩盖了吧!真正看过他的电影会发现许多小人物角色都被他演的很生动,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给人印象特别深刻。

不管是《旺角卡门》里的乌蝇哥;还是《喋血街头》的辉仔;亦或《飞越迷情》里的红牌舞男;再者《明月照尖东》的太子个个都形象鲜明,令人过目难忘。

他跟梁朝伟合作过很多影片,每一部都是经典,最喜欢他们俩演绎的荒诞搞笑的洪七公和欧阳锋,这部拍摄用了12天加上后期制作一共27天完成的《东成西就》里面星光熠熠,笑料不断,梗数不胜数;

而最出彩的的除了张学友演唱的《我爱你》那段外,莫过于里面张学友扮演的洪七公求死的一节,一个一心求死,一个想杀却怎么都无法干掉对方反而被虐惨的搞笑片段。

不管心情有多糟,一看到这里便会开怀,这部片和被歌神耽误的影帝张学友承载了我最多的好心情。

提到能给人带来好心情,能让人欢笑,那就必须说一下在港影中独一无二无论怎么绕都绕不开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了,那时候只要谁说推荐个喜剧影片看看,不管是谁推荐的绝对是他的片。

他创造的票房奇迹至今无人企及—

四年连续年度冠军

九二年香港票房前五全是周星驰的电影

六次打破香港票房记录

很多人看他的影片,都觉无厘头疯癫搞笑,而细品也会忽觉悲伤,大概这才是他电影的真正魅力所在吧——不仅给人带来欢笑,也能让人落泪。

04、风起云涌的时代

欣赏演员的同时也开始对创作这些影片的幕后英雄有了衷心的崇拜。那时候好演员多,优秀的导演也有很多,杜琪峰、吴宇森、尔冬升、陈可辛、王晶、王家卫、许鞍华、蓝乃才、袁和平……等等等等。

在众多优秀的导演中,徐克——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电影江湖人称“徐老怪”,在我看来他就像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和古龙的综合体,既有正统大师级的一面,又融合了那种不拘一格洒脱不羁的一面;

很多时候,看他的电影,都惊叹于他电影的艺术手法和风格,从音乐到布景再到服道化情节无一不长在我的审美点上。

《青蛇》自不必说,只那如人在画中一样的场景便深入人心,而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那种天马行空手法下隐藏着的是他对于江湖的最好诠释;

此时的徐克已然不是早期拍Cult片《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时的他了,他已经深谙江湖,并适当的学会了向江湖妥协;

不过彼时即便是妥协,以他那技惊四座的本领也还是先人之姿。只是后来过于让步的市场化妥协,令人意识到英雄高手也是会有白发三千丈的时候。

港影是从何开始没落的呢?是港片中盛世美人的迟暮还是英雄们已生华发?抑或奇才们的江郎才尽?再或是电影文化的多元化,令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管如何,港片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港片的没落,曾经港片的追随者也都已步入电影看不看都能过的中年了,再没有对电影那种最初的非看不可的悸动,只是每当雨点轻敲夜窗,思绪昏然,百无聊赖或在现实中冲的头破血流,身心交瘁,财殚力竭之时偶听到熟悉的港片对白,令人恍然置身于青春豆蔻,风华正茂的岁月,彷佛自己又成为了那个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人,忽的意气风发起来, 至此已足够。

后记

关于港影,有太多记忆了,那是一代人的情怀,是不可磨灭的回忆,不论是那些触动我们的影片,还是各种风格,各种美丽,各种帅气,各种耀眼的男女明星,抑或拍摄台前幕后的各种不为人知的花絮、内幕和那些才华横溢的导演创作人都会被曾喜欢港影的朋友们如数家珍般津津乐道,虽意犹未尽然篇幅有限,只能嘎然而止于此。

我相信热爱港片的朋友每个人心底都有大把精彩的独家记忆,有生之年一定要让我们狭路相逢,互吐为快。(撰文:一千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