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肝日|科学养护,不要“肝”着急
前不久,音乐鬼才赵英俊、喜剧演员吴孟达,都因肝癌不幸离世……
唏嘘的同时,不少人担忧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
肝病是不是防不胜防?
盲目焦虑,不如行动起来!
在这个爱肝日
小编就带大家一起
认识肝脏,识别伤肝行为与肝病警示信号,一起科学地养护我们的肝脏……
1.分泌胆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胆汁可以帮助小肠分解吸收脂肪、胆固醇和部分维生素。
2.吸收和代谢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血红蛋白的分解而形成的。血红蛋白释放的铁储存在肝脏或骨髓中,用于制造下一代血细胞。
3.支持凝血过程:凝血因子的生成依赖维生素K,而胆汁对维生素K的吸收至关重要。
4.储存糖原:肝脏可以储存肝糖原,并通过糖异生过程生成葡萄糖,提供能量。
5.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肝脏储存维生素A、D、E、K和B12。在某些情况下,肝脏储存的备用维生素可供几年使用。
6.过滤血液:肝脏能过滤和清除体内某些化合物,如雌激素、醛固酮等激素,以及酒精、药物等。
7.免疫功能:肝脏中有大量参与免疫活动的Kupffer细胞。这些细胞可破坏任何可能通过肠道进入肝脏的致病因子。另外,肝脏中也含有较多淋巴细胞,尤其是在有炎症反应时,血液或其他淋巴组织里的淋巴细胞会很快“聚集”到肝脏,解决炎症的问题。
1.忽视肝炎病毒
所有的肝炎病毒都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同时,乙肝、丙肝病毒还有可能造成慢性肝损伤,导致肝硬化、肝癌。
2.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体重超重,易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肝组织病变,形成脂肪肝。如不重视,脂肪肝程度严重可导致肝硬化。
3.滥用药物
近年来,滥用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美容瘦身药物、保健品等。“是药三分毒”,千万不能在不明药理、药性的情况下胡乱吃药物、补品或保健品。
4.过量饮酒
酒精需经肝脏分解、解毒和排泄。大量饮酒对肝脏产生毒性,会引发酒精性肝病。
5.晚睡熬夜
晚上11点后是肝脏自我修复的关键期,熬夜会让肝脏疲惫甚至受损。
◆ 容易疲劳
◆ 食欲不振
◆ 黄疸症状
◆ 蜘蛛痣与肝掌
◆ 鼻腔或牙龈易出血
◆ 尿液颜色变深
◆ 右上腹持续疼痛
如果长时间有这些症状(特别是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1.控制体重
应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3.9以下, 少吃高油、高糖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类、谷类与乳制品。
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 建议保证23点至凌晨2点的睡眠,成人每晚尽量睡够7小时。
● 坚持每周3~5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戒烟戒酒。
3.防范肝炎病毒感染
● 注射甲肝和乙肝疫苗。
●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由于肝炎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是保护肝脏不被感染及破坏的首要方法。
4.疏解情绪
遇到负面情绪要释放出来,提高自身效率并培养兴趣爱好,减少焦虑、抑郁、悲观、愤怒等负面情绪。
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是尽早发现肝部疾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年龄40岁以上,或曾感染病毒性肝炎,以及有长期服药、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习惯等情况的人群,应特别重视定期进行肝脏相关体检。
6.谨慎用药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用药之前一定要谨遵医嘱。
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养肝护肝
不再“肝”着急
作者/鞠一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