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越剧团老团长陆贞芳,88岁高龄,鹤发童颜

视频鸣谢:程元娜

陆贞芳老师正在教小生身段基本功

陆贞芳老师
陆贞芳,浙江黄岩人,1933年4月出生。1947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当地组建的王凤舞台学戏,工小生兼学花旦。后在大溪舞台、黄岩越剧团演戏。1951年参加台州地区民间艺人学习班后于9月进乐清新民越剧团,11月参加温州地区民间职业剧团培训班学习,经整顿组建成立温州地区民主剧团,被推选为团长,并为主要艺术骨干。1955年该团由乐清县人民政府接管,命名为乐清越剧团,仍任团长,并送省艺术骨干培训班学习。曾主演《梁祝》、《孔雀东南飞》、《洪湖赤卫队》等几十本古今剧目,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而受好评。“20多年中导演了十几本较有影响的大型剧目。如越剧《双玉蝉》,并一炮打响。1979年,乐清越剧团复排《双玉蝉》又轰动一时,花旦张腊娇扮演曹芳儿、小生王少楼扮演沈梦霞也因此而崭露头角。后来这个剧目又在浙江省戏剧节和各种会演、大奖赛中多次获奖,《双玉蝉》久演不衰,在各地演出达1000多场。《莫问奴归处》、《野山菊》获温州市优秀导演奖、省导演二等奖。《沁公主》(合作)获省优秀导演奖、市导演一等奖。《倾国佳人》(合作)获市优秀导演奖、省导演奖。1999年与杨小青、杨鹤鸣合作导演的《洗马桥》获省八届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另有《三试浪荡子》等。”

乐清越剧团《双玉蝉》精选视频

率团进京在中南海演出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初,乐清越剧团排演的《莫问奴归处》《双玉蝉》等多部剧在浙江、江苏等地巡演,好评如潮,引起文艺界关注。1985年12月,由省文化厅推荐来北京演出。

乐清越剧团先是在前门、长安街等各大剧场进行商业演出,又受邀到全国政协礼堂开展两场慰问演出。当时,剧团在北京一时红透天。后经相关人士推荐,乐清越剧团又于12月22日幸运地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人演出。

演出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演的是乐清越剧团的原创剧《莫问奴归处》。当天的演出很成功,看戏的中央领导人没有一位中途离场,在陆贞芳看来,这是对剧团表演的最大肯定。

陆老师在天安门前留影

到中南海演出有许多严格要求,从演出时间到道具安全,都有规定。比如演出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而《莫问奴归处》原来演出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为此,陆贞芳连夜修改剧本、组织演职人员排戏。道具的安检方面也碰到一些从未有过的问题,陆贞芳想尽办法解决。进中南海演出前的三天准备时间里,她又忙碌又紧张。

其实在北京的20多天里,陆贞芳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演出受欢迎,北京各大媒体的采访纷至沓来。一个县级小剧团能有如此不俗的表现,大家在赞叹之余也很好奇。作为团长,除了排戏,陆贞芳每天还要忙着接待各路记者、与北京文艺界人士开展交流。那时剧团与各界联络沟通,靠的是招待所的电话。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电话打来,又不能错过,陆贞芳一直在电话机前守着。

当年的进京演出,是乐清越剧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让乐清越剧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文艺团体,陆贞芳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悉。30多年过去,对陆贞芳来说,带团赴京演出记录了她事业上的辉煌一刻。

《莫问奴归处》精选唱段

老戏迷眼回忆陆贞芳
我们家乡的戏班这年绍兴班,唱越剧,清一色女演员。记得有个旦角叫陆贞芳,长得小巧玲珑,脸也漂亮,咿咿呀呀唱得很好听。
她们一般演两三晚就换个地方,我们家乡的祠堂,庙宇,都有现成的戏台。只要听说今晚哪儿有戏,大人小孩就争先恐后地往哪儿赶。
我去县城上了中学,陆贞芳的绍兴班也时不时地登上了县城的剧院舞台。我常常会省下买饭票的钱去买戏票。当时的陆贞芳也就二十四五的年纪,她唱腔优美,文武双全。我只能买最差的8分钱一张的戏票,但总要设法挤到前面,站在台侧看陆贞芳。每每演到悲情处,我清楚地看到她的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有人告诉我说,陆贞芳出身贫寒,她的妹妹得了肺病,她早早地进草台班赚钱是为了给妹妹治病的。
我也看出她的敬业,她永远担纲主角,小病小灾了也不请假休息。那时的演出没有麦克风,那么大的戏场子,全凭嗓子一唱到底有多累啊。
这以后,只要是假期,陆贞芳的绍兴班演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而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也越发深刻起来。往往,陆贞芳在台上掉眼泪,我在台下掉眼泪。忘了是谁说的:演员如果场场演出都真哭,早把自己哭死在台上了。我不以为然,因为我看到的陆贞芳是真哭,那些晶莹的泪珠,至今还闪烁在我的记忆里。
——摘自钱国丹《遥远的戏班》

祝福越剧界的“8090”后老姐妹,

身体健康,福寿延绵!

图文来源:乐清日报记者 董露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