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发黄是咋回事?还能吃吗?
大米是我们每天的必须品,米有白色、紫色、黑色、红色等,而白色大米是我们最常吃的主食。
但是,在购买和储存白大米的时候,会碰到大米发黄的现象,很多人就担心发黄的大米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吗?
大米发黄是咋回事?还能吃吗?小编采访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检测中心有关专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
“黄粒米”通常不带菌,但营养价值和品质都比白米差;“黄变米”带有多种毒素,有明确的致癌性。
变黄的米粒有两种,一种叫“黄粒米”,一种叫“黄变米”,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黄粒米”是稻谷收割后因阴雨未能及时干燥,湿稻谷堆在一起被沤黄,或贮藏中通风或温度不当,稻谷发热,从而导致变黄的稻谷碾出来的大米呈黄色。
“黄粒米”变黄主要原因是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了成色反应,一般认为是稻米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等物质发生反应而产生颜色,也称为非酶褐变。“黄粒米”通常不带菌,但营养价值和品质都比白米差,而且在适宜的条件下也易污染霉菌。所以国家明确规定市场供应的大米中黄粒米不得超过2%。
“黄变米”是大米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储存过程中被多种霉菌污染,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大米变黄。
“黄变米”带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微生物毒素混合物,被称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研究表明,AFT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性,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诱导畸形,降低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力,造成营养紊乱等。因此,国家对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允许量做了严格的限定,其最大允许量为每公斤不得超过10微克,相当于一亿分之一。
“
“黄粒米”可以安全食用,在南方大米存放不宜超过3个月
大量的抽样检测数据证明,在正常保管条件下,即使储存较长时间,含有“黄粒米”的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几率仍然很低,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几率更低。但如果保管不善,使稻谷处于高温高湿的有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环境下,易导致稻谷发霉,从而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B1。
小编再梳理下,发黄大米中只有“黄变米”含有黄曲霉毒素,“黄粒米”只要贮存得当,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因此,大米中虽含有少量“黄粒米”,但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还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另外,建议大家购买大米时最好做到少量多次,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在北方,大米一般可存放3~6个月,在南方存放最好不超过3个月。
涨“姿势”了吧~~
来源:浙江农业
主编:陈莉 姚佳 监制:沈杨 车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