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刚:回味写信的年代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易 刚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当我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时,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思绪飞回到写信的年代。
书信由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规范的格式。
记得在部队服役的日子里,逢年过节,总要给长辈、家人、朋友写信。写信时,准备好纸、笔、墨水,通过纸和笔、手和心的交融,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把牵挂、惦念、问候、祝福……展现在笔端,流淌在方寸间。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放入邮箱,心也一道被邮寄到遥远的他乡。
信件的传递依靠邮递员。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托着两个绿色大包,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
在工作、休息时,突然听到邮递员那熟悉的铃声,心情激动不已,蜂蛹至邮递员身边,寻找着来自远方的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收信是幸福的,即使远隔千山万水,那“见字如面”的欣喜,字里行间的纸短情长总是令人回味、留念,铭刻在心。
那时,部队最好吃的菜是“红烧肉”,如果收到信件,心情比吃了“红烧肉”还要快乐。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作为主要通信工具,正悄然改变着人类情感表达方式。
在二零零零年中期以前,人与人之间交流主要是写信。二零零零年中期以后,随着手机大量普及,微信超越了QQ,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手机成了大众的宠儿,人可以一顿不吃饭,但不能一刻没有手机。
现在,人们不论是休闲、吃饭、走路、开车、坐车、旅游…手里都把玩着手机,聊天、涮朋友圈、看电视电影、晒美酒美食、晒花草树木等,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写信已经被大多数年轻人遗忘了,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写出一封像样的、完整的信件。流传了几千年的人与人交流、情感表达的写信方式已慢慢走向没落甚至消亡,心中不免升起几多感叹、几多惋惜。
愿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与欢乐的同时,重新拾起传统的写信方式。
信件,依然是传递亲情、友谊的最佳选择。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提起笔,我要给在老家辛勤劳动的亲人写封信!
作者简介
易刚,四川武胜人,汉族,党员,从军20余年,退役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喜欢旅游、运动、文学、写作。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