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RPA业务的黑盒化问题
UiBot东京特约观察
文、图丨马磊
在“RPA+AI”的概念背景下,RPA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新风口”。国内外各个行业的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地推进RPA的导入。
然而在导入RPA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业务的黑盒化”问题。
在导入RPA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业务黑盒化,与此同时制定出比较好的应对策略才能保证RPA顺利地导入。
究竟业务黑盒化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什么是业务黑盒化
简单来说,RPA导入并应用以后,某些业务的处理流程被封装到了RPA里,久而久之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方法只有RPA机器人知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里除了这个业务的具体实施负责人以外,没有人能更熟悉这项业务的处理流程。
即使目前负责人熟悉,那么在RPA机器人应用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原本对业务熟悉的负责人在长时间不实际做这项业务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他仍然清楚地知道每一步处理的细节。
试想一下,如果本来熟悉这项业务的负责人没有给下一任负责人做充分的交接,再或者负责人突然跑路,很容易导致以上问题的发生。
假如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对既有的RPA系统进行随心所欲的功能改善。
然而随着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企业不可能永远的采用一种业务的处理方式,一定是随着社会环境,政策法规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
因此,每一个导入的RPA机器人在正式导入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如何避免业务黑盒化问题。
如何避免业务黑盒化问题
最好的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制作RPA业务处理操作指南,在RPA机器人导入时制作最好。
手动作业切换成机器人作业本身需要明确业务处理流程的每一个细节,也就是“明确的详细的业务处理方法”。我们在注重敏捷开发的同时,做好业务流程处理细节的文档资料同样重要。
RPA相关的业务处理操作指南如果事先做好的话,那么将来原来的负责人突然离职也好,或者因为长时间不实际手动作业对细节生疏也好,只要有这本操作指南在,就能防止黑盒化问题的发生。
作者摄于东京
END
UiBot东京特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