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 福州的元宵习俗可不止赏花灯那么简单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如果说大年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节目。

“缛[rù]彩遥分地,繁光远缀[zhuì]天。”天上明月高悬,地下彩灯万盏。福州,除了“闹花灯”这个重头戏外,还有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送灯。跟着闽图君一起观《福州传统春节年俗文化展》,细品福州人的元宵节俗吧!

闽图福州植物园分馆(清新书苑)、闽图金鸡山公园分馆(清新书苑)、闽图正谊书院线下同步展出。让我们一起逛公园、看展览、听“虎纠”年俗吧!

《正月十五闹花灯》

元宵闹花灯是春节的重头戏。过去,十五那晚,家家户户将自己做的灯点亮挂在门前让人观看,以展示自己的艺术技巧。这时候通街缤纷、一片辉煌,形成“东风夜放花千树”景观。晚餐后,小孩们会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上街闹花灯,炫耀自家的花灯。这些花灯大部分由孩子们的外公外婆自己做或者买送的。福州有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送来红红灯,吉利又添丁。” 送花灯,也就是送上一份“多子多孙多福”的祝福。元宵闹花灯,在福州有悠久历史,浪漫而美妙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虾油味”,是福州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亲家舅扛蔗送灯》

福州话“”和“”是同音,“送灯”就是“送丁”。过去,女孩子出嫁头等大事就是生儿育女,婚后若没生仔还是迟生仔,对新娘和娘家来讲都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因此,就有了“亲家舅送灯”习俗。

据民间习俗,当年嫁女,外家一定得送灯。在元宵节前,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亲家舅扛着蔗,去姐姐家送花灯。送灯时,亲家舅挑一对甘蔗(姐、早的谐音)做扁担,甘蔗上挂着送子观音灯、竹箂,箂里装着豆方(寓意做官)、蛎(寓意生弟)、福橘(寓意吉利)、蒜头(寓意孙子满堂)。亲家舅将送子观音灯送到姐夫家也就是送来好彩头,亲家母要煮太平面、要给亲家舅新年红包钱。

《外婆送来咔溜灯》

福州民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疼外甥,送来红红灯,吉利又添丁”。有了外甥的外婆每年正月必定买花灯送给外甥(女)玩,一个外甥(女)得要买二盏,二个外甥(女)的要买三盏,多出一盏寓意“添丁”。习惯上,是外甥的多送状元骑马灯、关刀灯、飞机灯等,是外甥女的多送莲花灯、绵羊灯、荔枝灯等。按风俗,外公外婆给外甥(女)每年送花灯,要一直送到小孩十六岁成人为止。

《掼着花灯逛灯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旧称上元节又叫“灯节”。在福州历史悠久。福州有看“鳌山”的传统,许多人远从乡下赶到福州赏灯。至宋代灯会规模更大而奢华,才有“上元热闹看鰲山”的俗语。鰲山又称彩山,是用各种灯搭起其灯会广场。摆鳌山是将树木、山水、农田、溪流等自然景观浓缩在一座鳌山里,以民众喜好的如“八仙过海”“荔枝换绛桃”“西游记”等民间故事为内容,进行工艺彩扎搭建,展示在花与灯之中,争芳斗奇的鳌山有浓浓的福州特色节日气氛。如今,由政府举办的两马闹同春、各区元宵灯会气势更为恢宏、靓丽,更受到老百姓喜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