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  不道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衿,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佐:辅佐。

人主:君主

其事好还:这样的事情总是会返还回来的。

师:军队。

善者:善于用兵的人,比喻善于从道的人。

果:结果,引申为达到目的。

已:停止。

早:早早的,尽快的。

本章按文字翻译过来大意是说:

一个以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会以兵力争霸天下,以兵力争霸天下者,最终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军队所到之处,田地荒芜没有人耕种。战争之后必然发生粮荒、疾疫等大的灾难。

一个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目的就会立即收兵,而不敢逞强黩武。也不会因为取得了胜利而自大,自夸,自傲。

用兵打仗是出于不得已,不敢因此而肆意妄为。

万物皆会由盛极而走向衰亡,所以逞强黩武是不合于道的正因为不合于道,所以逞强黩武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很快就会被迫停止的。 

本章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无为。告诉我们什么是无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无为。

无为不是说不能制造最先进的武器,不是说不能打造最现代化的军队,这些都可以有,也必须有,因为落后就会挨打,清朝末年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因此加强国力、军力的建设并不代表是“有为”,清朝末年的落后挨打也并不代表是“无为”。

那么什么是“无为”,什么是“有为”呢?

老子说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衿,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就是“无为”,反之则是“有为”。

比如我国建国以后的国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近年来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个就叫做“无为”。以百姓安居乐业为目的,以国强民富为目标,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实力都不“以兵强天下”,所有的应对进退都是不得已。

例如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一直在我们的边境骚扰,为了获得至少10年的边境安宁,我们迫不得已向印度开战,在达到既定目的后,又果断撤兵,也并没有因为取得胜利而骄傲自大、自吹自擂。真正做到了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衿,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为与无为讲的不是外面的行为,而是讲的内在的事,内在存的是什么心,是为了自身利益的心?还是一颗利他的心?不要以为这是唱高调,这不是高调,因为如果是为了自身利益,也就是有我相,我们内心必然有感应,这个感应必然产生感受,这个感受必然让我们去追逐,追逐感受产生的行为必然不会合于道,不合于道的事情就必然不会长久,也必然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所以老子才会说“其事好还”。

如果我们内心存着一颗为他人好的心,内心的感受必然是开阔的,廓然大公的,是自由的,那么为人做事必然没有私欲的捆绑,没有捆绑必然会依循事理的大小先后来处理,这样的作为就是“无为”。

老子为什么在上一章说“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要我们在面对内心的各种感受时学会不抵抗、不追逐、不执着,与感受和平共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无为”。

因此本章虽然讲的是如何用兵的事,但老子其实是要告诉我们无论是治国平天下,还是修身齐家,都要以“无为”为主轴,而人为造作的背后必然是一种内在贪求在主导,而以贪求为主导的“有为”必然导致我们本心本性受到伤害。因此惟有“无为”,方可“无不为”。由于关于修行中的“有为”,张讲师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

(0)

相关推荐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47,48)

    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字意双解: 足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观望 ...

  • 道德经 第三十章,善修者,不强运气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函谷对之三十:善修者,不强运气 尹喜问:在修练中,会有真气运转,特别是对有些部位真气会反复冲击,有时在某个地方会受阻,有人说,对这些情况叫冲病灶.对病灶地方要引气冲冲,冲开病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统治天下与夺取天下,是不同的两回事.夺取天下时,以用甲兵为主,而统治天下时,则以柔服为主.什么时候讲修文千于四海,什么时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七章 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九章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六章 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译:将要收敛它时,必定扩张它:将要削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五  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四  成大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听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三 尽己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讲师讲<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之心得. 知人者智,自知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二  知止章 道常无名,樸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和,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章老子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一  贵左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