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总存栏是母猪存栏的11倍,但并不是生产水平高,而是因为一项不合理的规定

如果一个猪场是自繁自养形式,那么正常情况下,总存栏与母猪就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可以间接反映猪场生产情况的好坏。

2003年,我国猪场的生产水平普遍不高,总存栏与母猪存栏的比例一般都是10:1以下;但有一个猪场,生产水平并不高,而总存栏与母猪的比例却达到了11:1;当时是一个养猪公司,下属有七八个猪场,总存栏达到了四万五千头,而母猪却只有四千头;开始看到这个数据,以为生产成绩非常不错;但当我到其中一个猪场服务后,才发现我的看法错了;并不是这个公司的生产成绩好,而是其中的一项规定使数据资料变了样。

尽管当时我国猪场生产水平不高,但人们还是把出栏的日龄和体重都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160日龄体重达到可以出栏的90公斤,而且多数猪场是可以达到的;但这个公司的规定却是180日龄达到90公斤,也就是比其它猪场推迟了二十天左右;别小看这二十天时间,从仔猪到育肥猪的数量却要增加10%,如果按这个比例推算,这个公司的总存栏与母猪存栏也只有10:1,也属于我国平均水平范围。

但是为什么出栏日龄比其它猪场多呢?这个问题在我到猪场服务一阶段时间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这个猪场育肥猪舍的特殊结构造成的。

育肥舍采用水泡粪结构,但却是半漏缝形式,猪栏里有一半是漏缝地板,而另一半是水泥地面;育肥舍里没有自由采食槽,采取定时定量饲喂模式;每次喂料,都是将干粉料撒到水泥地面上;由于员工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问题,经常出现剩料现象;而这些剩料,往往就被猪走动时带进了漏缝板下浪费了;公司为了减少浪费,只好从饲料总供应量上做文章,导致许多猪都处于长期吃不饱的状态,生长速度自然就慢了。

这种情况,明显是一种看不见的浪费;因为我们都知道,猪晚出栏一天,就要多消耗一天的维持需要;按整个生长期平均数计算,也需要每天消耗一公斤左右;也就是说,晚出栏二十天,每头猪就多消耗二十公斤饲料,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对于这种情况,我向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却以没有好办法而推开了;后来我又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因为实行绩效考核,将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两个指标列入考核范围,然后以培训方式告诉员工具体的操作方法,他们是会接受的。

因为我服务时间所限,他们是否实行这个绩效考核方案,我也没有过问过;但从这件事上,说明许多养猪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养猪的效益降低了。

从此后,我形成了挑毛病的习惯;只要到一个猪场,就会找到一些猪场没有在意,或在意了但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一些同行也给了我一个很贴切的外号——毛病先生,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如果每个人都有挑毛病的习惯,自己的猪场就会问题减少,而作为技术服务人员,为客户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因为发现问题并解决了,猪场效益一定会得到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