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梅派前程有喜有忧

(作者:唐雪薇)

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演出,除了主办方北京京剧院的具体操办人,最忙的当然是梅葆玖了。他说这段时间里他最担心的是在哪个环节上拖延了时间,因为一环晚环环晚,那可就真是掉了链子了。按说,真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占用他的时间,不过这个时候采访梅葆玖才最“应时当令”。看得出,梅葆玖的心思已经离开了长安大戏院,不过记者拿他最关心的这次纪念活动当“引子”,梅葆玖终于“上钩了”,痛痛快快地“忘记”了其他事。

不比10年前影响小

记者(以下简称记):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10周年演出比起10年前纪念梅周诞辰100周年规模、气势都要小得多,为什么?

梅葆玖(以下简称梅):这次规模虽然小,但内容比那时候更丰富。比如地方戏名家参加演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演员来中国参加演出等等。我觉得规模的大小不代表着影响的大小,关键是要看演出的内容、参加演出的演员范围,还有宣传的力度、形成的影响等等。从这些方面来看,这次的影响绝不小于百年纪念那次。

京剧已经在回归了

记:自纪念梅周诞辰100周年后的10年里,您认为京剧界的状况和京剧艺术有什么变化吗?

梅:现在京剧看来还是回归了,年轻人由不喜欢到喜欢,大学生由不知道到知道,电视台从没有戏曲频道到现在开设专门的戏曲频道,让大家都知道了京剧表演艺术是什么样的,京剧的真谛是什么,对各个流派、对京剧的身段表演、音乐唱腔、脸谱服装都在进行系列介绍。包括网络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通过这种辐射性的宣传,使人们与京剧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了。可以说,现在在各种媒体不断发挥各自优势的宣传下,我们京剧界的状况在改善,京剧艺术在发展。

记:在纪念 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您现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梅:我感触最深、最欣慰的是我的徒弟、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参加演出,纷纷要求演这个演那个,特别尽心。上海的、天津的、各地的梅派青年演员,包括海外喜爱梅派艺术的京剧爱好者,都为了怀念我的父亲主动、热情地要求参加纪念活动,让我十分感动。

记:这10年当中,在继承梅派艺术方面,全国的梅派传人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变化?

梅:成就主要是在继承方面。现在很多学生,包括我的一些已经从研究生班毕业或正在读研究生班的学生,都学了不少梅派名剧,像李胜素、董圆圆、张晶,台湾的魏海敏、男旦胡文阁等等,都在一出戏一出戏地学习、恢复,经过我们梅兰芳京剧团、还有我们各位老师的培训,他们一边踏踏实实地学,一边在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梨园剧场举办实践演出。不仅向国内观众,还向很多国外旅游团体的观众,展示中国的国粹——京剧艺术。我们现在正准备以我们的人文奥运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来临。我认为,人文奥运就是要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你的民族文化、你的民族艺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要占绝对主导地位,你给外国人看的不能是西方的、流行的艺术,而是要给他们看中华民族的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从现在的走向来看,我们在和世界接轨的同时,要凸显我们的京剧艺术,把京剧置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前列、制高点上。

我没有挂名徒弟

记:在您众多的弟子、学生中,您认为谁最有天赋?

梅:我觉得各有不同,像胜素、圆圆、张晶、海敏,她们的嗓子、扮相都很好,还有我的年轻学生,馨月、胡文阁,他们学习的态度都非常认真,是真想把梅派艺术学好,而不是拿向我学戏、拜我为师来炫耀自己。所以我觉得我的学生们人品都不错,我也没有那种挂名徒弟。梅派是要以德艺双馨为根本的,人品要好,心地要善良,对艺术要认真,你只有具备了这些,你才能把梅派戏学好。如果心灵不净化,上台演出时就不可能表现出人物从内心到外形的美来。

记:那您觉得在您众多的学生中,谁最有发展前途?

梅:我觉得都不错,让我具体说哪一个,我很难说。因为这些学生都还处于学习过程中,要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在向前不断延伸、攀升的过程中,最后的走向了。但是我现在可以说这样一句话,我所有的学生,经过我们的培训,你现在看他们的演出,当然不能和我父亲比,也还不能和我们这代梅派继承人比,但是他们的身上都已经有了“梅魂”的感觉。

准备恢复梅派“故事剧”

记:在梅派第三代演员中,在继承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或是最应该加强哪些方面?

梅:主要的不足是他们演出有时候比较多,学戏的时间不够。他们的工作都比较忙,不能静下心来学戏,我希望他们能够安顿下来,静下心用一两年时间踏踏实实地学几出戏。如果是短、频、快地学戏,就是学了,上台演了,那也只是表面的东西,内在的东西没学好、没学到,表演起来没有味道。

记:梅派的经典剧目,大多是歌舞剧的形式,您认为梅派适于演故事性的剧目吗?

梅:其实也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戏,比如我父亲的《神女》、《天女》,佛教的、喜剧的、宫廷的,他都实验过。只是有些戏我父亲年纪大了以后就不多演了,经常演《霸王别姬》这些戏。我们现在也准备把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戏都恢复起来。

梅派也要与时俱进

记:您认为梅派艺术应该朝哪方面发展?

梅:除了继承以外,还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了的舞台、灯光、布景、音响效果、乐队等等,来“包装”京剧。但是魂不能动,?眼西皮?演、?眼二黄?演不能动,更多的更新的包装手段能把京剧艺术托得更高更美,但不能盖住京剧艺术最本质的表演,一定要以京剧的流派艺术为魂,以戏为魂。

记:现在以较为完整的梅派艺术创作的新剧目不多,为什么?

梅: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梅派演员都在学习、整理、恢复我父亲过去演出过的剧目,包括一些大戏。恢复、整理、重排这些戏和创作具有梅派风格的新戏,都需要时间、经费和各种条件。还有排、演的运作机制,不可能速成。但是我们已经在考虑,把那些经常不演的梅派大戏恢复起来,特别是观众从来没见过的戏。我们现在主要恢复的是“文革”后恢复过的那些戏。我现在主要还是教学生们唱、念、做、打这些基本功,因为你要想恢复更多的梅派戏,就必须很好地掌握更多的梅派内在的东西。我现在就是在给学生们教这些内在的东西。

梅派第三代会的戏太少

记:您认为您那些较为成熟的弟子,目前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放在继承方面还是创作新剧目方面?

梅:我觉得还是在继承方面。我们现在继承的还是很有限的,我父亲演过一百多出戏,我现在能演的有五六十出戏,他们年轻一代现在也就能演十几、二十几出,功力还是不够的。虽然观众很喜欢他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支持,但如果要让他们拉长趟,把他们会的戏拿出来和老一辈比一比,就会暴露出他们的严重不足。不仅是在舞台表演的功力方面,还有积累方面,我们和老一辈已经差了一段,可他们和我们又差了一段。

记:您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哪方面了?

梅:点拨学生。

记:怎么教?

梅:我主要还是在北京。我们保留的资料很多,文字、录音,包括梅兰芳纪念馆所有的资料。我先让学生们从感性上去认识、去理解;你有了这些印象,我们再深入一步,给你很多读物,这些读物都是我父亲的。现在科学发达了,复制资料是很方便,但是你光看这些没有老师点拨是不行的。等你有一定的“储蓄”,再跟你说就不再是空对空的了,就会有更深层的理解,更深层的探讨。

过一两年再写书

记:您现在有没有什么计划或设想?

梅:我现在只想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一个一个地去教。宏伟的理想虽然需要,但要达到什么都要始于足下。

记:您和姜凤山先生收了、教了很多的好徒弟,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分散的,您有没有考虑建立一所梅派艺术学校?

梅:现在中国戏校、北京戏校都有梅派专业班,所以就用不着了。在专业班学完了我再点拨他们一下不是更好吗?国家要比个人办的更规范。

记:您现在有没有考虑把您几十年来继承梅派、传授梅派的经验和经历写成书?

梅:要写。不过我想再过一两年再写。

梅派新戏要有“梅魂”

记:梅兰芳京剧团目前的演出剧目似乎不是很丰富,原因是什么?

梅:现在我们也在改组,充实演员阵容,重修运行机制。我们梅剧团在“文革”时解散了,是前些年恢复起来的,有些老人已经不在了,在师资、演员阵容方面还有一些欠缺。现在充实了一些年轻的力量进来,又把老一辈艺术家请来做顾问,正在一部戏一部戏地恢复。

记:梅剧团有在全国征集购买剧本的打算吗?

梅:我们也希望能找到好的剧本,现在也在考虑、探讨一些适合梅派风格的题材。不过得到了好的本子,我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

记:您认为用梅派艺术创作新剧目重点应该放在哪儿?

梅:重点还是在基本功。你的基本功扎实了,你在创作一个新的人物、新的形象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你学到的那些东西。只要用得活、用得得当,就会在你创作的新戏中表现出“梅魂”。

采访手记

“不绷着”的梅葆玖

一直都很佩服梅葆玖的记忆力,无论在什么场合见到他,只要向他问起过去的事情,什么年代、地点、人名等等,他都记得特清楚。人脑不是电脑,何况他已经70多岁了。一直想向他打探他的这个秘密,我却从没有机会能和他单独地聊聊戏以外的事。

参加梅兰芳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梅葆玖早早就到了,我趁机向他要求把会后的时间都给信报,他爽快地答应了。谁知会上大伙心情都很亢奋,都说的时间挺长。会后梅葆玖抱歉地找到我说,只能简单地聊几句了,因为真的有事。能聊几句算几句吧,没想到几个问题下来,他也来了兴趣,于是问题越来越多,话题也越谈越大,一转眼半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别看梅葆玖平常挺端庄的,其实也是个很幽默的人。对于我的那个疑团,他说自己的记忆力好,是因为没有停下来过。无论教学生、演出、对外文化交流和社会上各界的接触,这些都一直在拽着他回忆过去。“这样也好,不会得老年痴呆症,”梅葆玖笑着说,“我身体一直很好的原因就是乐观,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有不高兴的事一会就过去了。人呀就不能真生气,这真生气那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虐待了!”说完他捂着嘴大笑了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