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写草书的写楷书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王公前脱帽露顶,烂醉后濡墨作书,张旭这种无拘无束、狂放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已然成了他的标签。
▲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局部
唐文宗时期,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被官方认证为“三绝”,自此,张旭以草圣之名蜚声书坛。
但是,却有一位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郑重地去找他学习楷书。
他就是历代学书者首选,“学书当学颜”的颜真卿。
▲ 颜真卿《多宝塔碑》
▲ 颜真卿《郭虚己碑》
颜真卿考取进士后就离家外出做官,因为一直苦练书法,尤其对褚遂良的楷书下了很多功夫,他的书法在圈子内已小有名气,听说张旭书法成就很高,就去向张旭请教笔法要诀。
第一次见面时,张旭哈哈大笑说书法没啥秘诀,无非是多写,你的字写得够好了,继续坚持下去就行。
好吧!颜真卿回去就开始用心研究张旭的楷书,几年下来仍觉得差点儿意思。
后来被罢职时,他得知张旭正在洛阳裴儆府逗留,于是又特意赶到洛阳,再次向张旭求教。
张旭终于被颜真卿的执着打动,告诉他用笔的妙诀在于“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点画沉着,下笔有力,力透纸背,才算功夫到家。
后来,颜真卿总结整理出《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以问答的形式,将张旭对古今书法异同的分析、对钟繇笔意的逐条论证详细阐释出来。
▲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局部
张旭的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心意,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变幻莫测、惊世骇俗的狂草,以至于掩盖了他的楷书水平。
张旭的楷书,目前流传的有《郎官石柱记》和《严仁墓志》,《郎官石柱记》为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字体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 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序》
《严仁墓志》的墓主严仁与张旭是同乡,死于公元742年,墓志由张万项撰文,张旭书丹。
《严仁墓志》的书写时间比《郎官石柱记》晚一年,该志书法运笔雄健,结体宽博,笔画起始线条尖细,锋芒毕露,保存了张旭楷书的原始风貌。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但张旭最为后世所铭记的,还是他的狂草。
如果说张芝的草书“精熟神妙”,二王的书法“韵媚婉转”,那么,到了大唐,张旭则将草书发挥到“逸轨神澄”的境界。
▲ 张旭草书《李清莲序草书》局部
韩愈曾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评价张旭的草书“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一根草书的线条可以把天地万物之变全部概括进去,说明张旭的草书很了不起。
能从简单的线条里面发现天地事物之变和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说明当时的文人对书法艺术有很深入的认识。
狂草之狂,“狂”在才情,而不是乱写。
看似狂乱却狂而有理,一板一眼,端正严谨,容不得半点草率马虎。
黄庭坚说:“张公姿性颠逸,其书字字入法度中。”
张旭草书的狂逸,是以精微深邃的楷法造诣为基础的洒脱超越。
苏轼在书论中谈到张旭的草书时说: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而孙过庭则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真草一起学,是历代书家一致奉行的学书准则。
正因为有极为深厚的楷书功底,写出来的狂草才能极具章法,无可挑剔。
楷书与草书,一个极端严正,一个极端随意,规则与自由,应用与艺术,就这样在一个有张旭的盛唐得到了完美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