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厚荣:《音配像纪事》(42)文化共享工程看重音配像

《音配像纪事》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1985年由李瑞环同志提出并组织人员在天津试录了7出戏,1994年开始批量录制,并委托已故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操办此事。到2002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共将355部戏的录音配了像,二期工程则录制了105 部戏。在此期间,共有70多个单位3万余人次参与了这项功在千秋的盛举。

《音配像纪事》由曾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撰著,共收入文章68篇,其中反映李瑞环同志决策指挥的26篇,记叙音配像重要活动的6篇,抓工作落实的26篇,其他具体工作的10篇,因所记事件多为作者亲历,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文化共享工程看重音配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重点文化工程。它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在2002年4月启动。它汇聚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系统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

在领导同志的推介下,文化部、财政部和文化共享工程部门高度赞赏音配像工程,有意为各县市图书馆和文化馆站配备一套音配像光盘。

我得到信息后,马上就和促进会副秘书长、光盘厂负责人李宗鑫同志赶赴财政部,几经研究,文化部、财政部和文化共享工程决定斥资1000万元,购置2000套音配像光盘,分发下去。为此,财政部在2004年11月1日专门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下达文件,明确提出“京剧音配像光盘配置采取'集中采购,直接配置’”要求。文化部办公厅也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下达通知,要求将分给各省市的音配像光盘“分配给县级以上图书馆和共享工程中心”,并要求在2004年11月30日前“将分配名单报文化部社图司”。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赵婉香同志(现为广播电视局局长)和市文化局社文处处长刘晓梅同志帮助我们与文化部社文司联系,做了很多工作。

在文化部、财政部的关心下,2000套音配像光盘很快就被分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我们说音配像工程,既是前无古人的文化创新工程、规模宏大的文化抢救工程、影响深远的文化流传工程,也是广泛深入的文化普及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这一举措,不但推动音配像工程的普及,更是推动对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普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