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唐朝老师公布海螺水泥答案之前交卷,看看能得几分 从生意的利润率、利润的含金量、资本支出的趋势和必...

从生意的利润率、利润的含金量、资本支出的趋势和必要性以及ROE、资产负债率等常规指标,海螺当下的财务指标是很漂亮的。

作为靠市值体现投资收益的散户来讲,我们还是要推测未来,指标就两个,未来净利润的变化趋势和市盈率的波动趋势。

先说净利润。

净利润要增长,无非三种可能。

一是营收的增长;二是靠成本下降增厚利润,成本下降又分为,要么原材料等直接成本下降增加毛利,要么通过管理效率提升、使费用增幅慢于营收增幅,进而增厚利润率;三就是二者兼而有之。

先说营收增长。

营收无非就是量和价。

市场的本质是供需,在这个什么都过剩的年代,供给的权重可能更重一些,张坤的访谈中也提及自己对供给侧的重视。

水泥这种无法做差异化的产品,就无法在定价方面谋求营收端的增长,只能靠量的推动来增营收和未来靠规模效应的杠杆作用提升利润率。

对海螺两说,销量的增长主要看三方面。

第一,自己增加产能。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碳中和,行业政策对产能的增加限制非常严,最多就是产能置换,尤其是海螺市场占比这么大的情况下,增加一星半点的产能,对营收的增长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第二,靠政策淘汰弱小。在这方面,海螺是站在有利地位的。但是政策对落后产能的清理速度和节奏,有形之手会控制地很好,不会造成供给的快速大幅减少。我们要绝对相信天朝有形之手的智慧。所以,靠裁判帮助这方面,海螺会有些好处,但也不会太快。

第三,就是海螺利用自己矿山成本优势和T型战略的销售渠道优势,发动价格战,稍微降价,大幅提高销量,充分利用自身产能,满产满销,谋求将利润曲线停在最高点。

不过,我觉得这不太可能,目前的水泥市场还远没到肉搏的地步,各家都过得比较滋润,悬在小水泥厂头上的利剑,政策的权重比需求要更大一些。

总之,我觉得海螺将来在量的方面,大幅增长的概率很低,未来更可能是销量每年小幅度增长,价格维持稳定,更多体现在市占率和利润率的提高上。

说到利润率,海螺未来发力毛利率更高的骨料业务,以及随着熟料贸易的增长,成本会更低。这些都是增厚利润的举措。

熟料贸易,很多人认为是增收不增利的鸡肋。我认为这是海螺增宽护城河的一步重要举措,类似于双汇的屠宰业务和猪肉搬砖。

在海螺的成本结构里,煤炭电力和原材料的成本占大头,这些都是可变成本。

在行业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其实贸然增加重资产的产能,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熟料贸易,相当于将一部分产能外包,对冲了部分煤炭价格的涨跌,再利用自身体量和销售渠道,发挥集采优势,反而能拿到更低价格的熟料。

熟料是水泥的原材料,海螺这一手,像极了订单农业。屏蔽了重资产风险,又拿到了低成本原材料。

错峰生产的政策更是对海螺贸易业务的神助攻。

整个沿江的小水泥厂,都可以享受海螺整合供应链的好处,但这也意味着要看海螺的脸色,万一将来有什么风出草动,海螺自身产能还是能满产满销,熟料原材料也是价格最低,先倒下的可能就是这些小水泥厂了,或许,他们未来都将成为海螺的一部分。但是,正确的打法是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不能急。

综合来看,排除贸易对营收增幅的干扰,我觉得将来海螺无论营收还是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可能已经概率很低了。

拍脑袋利润增幅平均年化10%吧,21年就有近400亿。

海螺20年年报估计账上现金加理财有近1000亿,不排除大比例分红的可能。

考虑负债和经营影响,就算分掉个600亿,完全不影响正常经营。当然,不太可能分这么多。

海螺A2800亿,假定扣除这600亿,才2200亿,这还是A股,H股更低。

碳峰值就要到30年,还有10年时间,更别说更远的碳中和的50年了。

一年净利润400亿,不考虑太高的折现率,六七年就能回本,而后相当于白得一个海螺。

即便碳中和了,水泥业务也是刚性需求,各种基建的修修补补永还是要用到水泥的。

届时海螺的国内规模可能减少萎缩,但不会消失。更何况还可以凭借一带一路走出去,将来仍可能是大市值跨国公司。

而且海螺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比例这么高,利益捆绑,专业人才躬耕于这一行,心无旁骛,完全可能把这个事业做成。

所以目前海螺真的不贵,现价买入两三年以后绝不会赔钱,至于赚多少,我大胆预测一次,三年翻倍没问题,来个风口今年50%也不是不可能。

本人持有14%的海螺H,屁股决定脑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