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讲义——从辗转反侧到琴瑟友之的生命上达之路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新学期就要讲《诗经》了,提前做一些备课。针对孩子的授课,其实讲解放在很浅的位置,重点还是在吟诵以及诗教的熏陶。而这些要做好,还是需要细致的备课。
《诗经》分风雅颂,十五国风,可以反映十五个地区的人文风气。《诗经》305篇,风在前,周南开风气之先。周南的第一篇是《关雎》,可以说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定下了诗经的基调。这一点,我们学习诗经唐调吟诵 就体现出来了。《关雎》会吟诵了,后面的诗篇基本上不成问题。

关雎  我们可以看到,诗经每篇的命名规则,是取诗篇的第一句中的字词。所以《关雎》中的关雎两字,并不能表达整首诗的大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一个场景,这样的一个场景,兴发出了这样的一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这是雎鸠的鸣叫声。鸟兽的叫声很是简单,多是这样的重复。喵喵,呱呱,叽叽喳喳。自然的声音,也是这样重叠的,呜呜,叮叮咚咚,哗哗啦啦。叠音词在汉语里,总会给人一种纯净的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纷飞。
我们能够感受到这诗句很美,仿佛触动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身心,源于自然。而自然界那单纯的发声,就这样与我们的心灵碰触了,进而兴发感动。《诗经》之诗,是生命之诗,是生命的原始韵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以说没有一点点防备啊,就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跳跃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跳跃,就是这种起兴的力量,超越了逻辑,是心灵的顿悟。
窈窕”,你看这个词,是一个双声叠韵吃。这样的一种交叠,形象就活了,就不用过多的解释他,我们的感觉就到了。
两个字,上面都是穴,在幽暗处展现出的不一样的东西。窈窕展现的是一种直观的美,细微的美,越观察越有韵味。
淑女,是古时候女性美的标准,是有很好道德修养的女性。男性呢,那就是君子。
君子是理想男性的标准。在孔子之前,君子多是贵族之子。到了孔子,君子多是有德性修养的人。在这里应取前者——贵族之子。按照毛诗,这个君子就是周文王了。我们在谈诗经的时候,因为是讲给孩子听的,就不用把诗经的住宿等放进来解读,还达不到这个深度。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表现的就是荇菜在水面上长得错落有致,是一种空间的排布,无序中似乎又有序的排布。很自然,没有人为的造作感。
左右流之,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采荇菜的人正在水中,荇菜随着水流,从他两旁流过。这里没写人,人就在水中了。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美丽贤良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去追求她。对于喜欢的事物,想做的事情,要有一种行动,切实的行动,坚定的行动。释家也有不成魔不成佛。这种行动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极为活跃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这说明做了切实的行动,但是还是缘分不到啊,还是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日日夜夜都想着她啊。漫漫长夜,翻来覆去,实在是睡不着。
这个时候,是最体现人性和文化的时候。一时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怎么办?
放弃?放弃确实是一个很好地处理方式,不执著,追求不到就是追求不到,那就算了吧。
而《关雎》里,选择了一种反求诸己的方式,是不是我的追去方式不对呢?是不是我做的事情不合乎礼仪呢?在那个漫漫长夜,这个处在思恋中的君子,开始冷静了下来,在各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明白了些什么。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琴瑟,通过音乐的方式,去寻求精神上的相应。以音乐传达心意,明者自明,成者自成。
钟鼓乐之,更像是迎娶这个喜欢的女子,共同进入幸福的婚姻生活。可以说啊,关雎就是夫妇之道的所成。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从心动,到追去,到知音之交,到婚姻,可以说是发乎情止乎礼,这就是诗之“温柔敦厚”。
中国的经典—《诗经》,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纯真所在。心动、感动,是人之真性情。王夫之在《诗广传》里讲——“道生于余心,心生于余力,力生于余情”,道是归根于人的真性情的。一个人不是要压抑住自己的真性情,而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率其性情,无过而无不及。
从辗转反侧到琴瑟友之,这是从自然到文明的转化,是由质复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个转化,就是君子上达之一布,非常关键、要紧的一步,一步之差,天壤之别啊。
这如同顿悟一般,这是很重要的一跃。

在我看来,诗经之“兴”,就是这样的一跃。兴发感动,就那一下,生命受到触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这样一景,突然之间,就兴发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非常有趣的。这是“言语道断,心行灭处”,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像这张图,在诗经的文化传统里,是断然不会存在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没有完成那从“辗转反侧”到“琴瑟友之”的文明一跃,而是沿着人性恃强凌弱的一面,固执地发展下去。这样图,可以对于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温柔敦厚”,是最为深切的观照。对这张图的这些感想,也是“兴”之践行,看到这张图的一瞬间,就达成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