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乔毛毛丨散文/游太原县城墙随笔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乔毛毛:太原人,一名50后 ,爱宅在家里 ,喜好安静 ,喜欢阅读与写作。
游太原县城墙随笔
乔毛毛
明太原县城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20公里,距今已有630余年。在这里凸显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同时也是晋阳文化的传承。因其整体格局如同头北尾南振翅高翔的凤凰,故俗称“凤凰城”。县城城区全部叠压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基本保存了明、清太原县城的建制特色。前一些时,有位朋友告我说晋源区明代太原县,城墙修复已基本完成,她去看了值得一去。所谓的太原县城是明代城墙,今仅存遗址数段。明太原县城城墙修缮保护工程包括明太原县城东、南、西、北四面城墙,总长度3700余米。所有城墙均在原址上复建,气势磅礴,保持了明代敌台箭楼、城垛马面,展现了当年防御功能。城楼上关帝、文昌、药王、财神、魁星、五神灵仍旧守候,保佑四方。
我抽一大早坐公交大约40分钟的车程,晋源区下车过了马路走不远就能看到太原县的大牌楼。过了牌楼再走一段小路,哇…看到了古太原县城东门洞及修复的明代城墙,不规则的城垣,远远望去就像一搜即将起航的古战船,高高挺拔的瞭望塔,好似高大一身戎装严阵以待的战神。走进门洞再进入离门洞不远的城墙小院,小院古雅宁静,三面房子把小院围的紧紧的,只有北面是逐渐上行的台阶,走上60多的台阶,上了明清太原县城城墙,宽宽的城墙上给人感觉置身于600多年前,好像呼吸着当年清新的空气。整个城墙都是用宽厚大青砖砌成,西依龙山,在龙山的怀抱,太原八景之一“龙山红叶”朦朦胧胧在眼前闪现,即使成仙的龙山昊天观太原王氏始祖太子晋在此景中也该忘了忧愁吧。东视汾河,东门'东汾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
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真是美不胜收。汾河是我们山西省的母亲河,远远瞭望好像看到了秦穆公发动“泛舟之役”,运送粮食的船队,晋惠公得了大红包哦,“晋惠公借粮——有借无还”。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二百年后,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元好问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雁丘辞》:“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到了现代,更是通过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而成为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明代诗人张颐还为我们留下过一首《汾河晚渡》:“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汾河晚渡,在清代成为太原八景之一。
欣赏美景还看今朝,现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湿地公园以“自然、生态、野趣”的姿态,婀娜娉婷展示在世人面前。在城墙上俯视古县城城内一砖一瓦,一座座荒废的古院落,目前还是一滩臭水坑的金牛湖。都记录着古城厚重的历史,见证着古城的沧桑。
朦胧中耳边传来老奶奶讲述“文帝尝药”的故事。刘恒汉文帝在民风淳朴的晋阳共生活了16年,刘恒在晋阳期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同息的政策,以德化民,以农为先,把晋阳治理得民富国强,成为阻挡匈奴南下的屏障。在静静地城墙上仰望天空,蓝蓝的天上轻轻地不时飘过朵朵的白云,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攻晋阳,神力炮车的硝烟已消失的无影无踪。1937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入侵,明太原县城西北、西南被炸成豁口。解放战争中,城墙上到处是弹痕炮伤,城门楼、城角楼遭毁不存,逐渐太原县城仿佛年登耄耋牙齿掉光的老者。
沿城墙上一圈走下来,大约3公里多,我们走了一半已近午时,仲夏的正午城墙上连空气也发烫,想躲躲烈日难啊,只有原路返回。2012年,太原开始对明太原县城的复兴工作,我相信全部明太原县城修缮完成及配套设施完善后,一定是“美丽太原我的家”的又一亮点。
(责任编辑:杨志强)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