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钓鱼,选择深浅的3个思路

随着温度一天天升高,如果没有强冷空气,春意更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河边钓鱼的人也多了,但是鱼难钓!不管是钓浅水,还是钓深水,常常空军,为什么早春鱼儿更难钓?个人觉得是这三点原因。
一、根据温度选深浅
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最近几天温度比较稳定,水温随之升高,温度稳定水温变化比较小,鱼类的活跃度大大增加,所以也就难钓,但是深浅选择正确,还是会有所收获。根据温度才能选择合适的深浅,而不是到了水边后直接下竿。
鱼类是变温动物,自身不产生温度,当水温升高后,鱼类的体温随之升高,变得比较活跃,四处游动觅食,打窝后虽然也会进窝,但不过是零星几条罢了,收获比较差。或者是打窝后窝子附近没有鱼,半天没鱼进窝,这是鱼难钓的一个原因,那么为什么温度低的时候好钓鱼呢?
因为水温降低,鱼类的体温随之降低,鱼类不再活跃,喜欢呆在一个地方,呆在深水,或者一片水域内。这也是温度低的时候,要么不出鱼,要么一片水域不出鱼的原因之一。并且出鱼的量很大,尤其是隔夜窝的情况下,其实钓鱼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一些河道钓鱼人扎堆,并且收获都不错。
如果温度升高,并且已经稳定了好几天,这时候就没必要钓深水,因为水温随之上升,鱼类活跃在水域游动觅食,所以钓浅水比较好。如果高温只有几度,这种温度下还是钓深水效果好,因为温度比较低,浅水水温更低,鱼类在深水活动觅食,根据温度选深浅。
二、根据水域面积选深浅
水域面积的大小决定垂钓深浅,一般来说,水域面积越大,鱼类越分散,因为水域面积越大,水底的环境就越复杂。水底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鱼类躲藏在深水区或者深坑内,活动量很小,即使打窝后也很难诱鱼进窝,这也是大水面难钓鱼的原因。
那么在大水面钓深还是钓浅?其实主要看目标鱼的选择,如果钓鲫鱼,那么3米左右的水深已经可以了,因为鲫鱼属于比较耐寒冷的鱼类,即使在冬季也不会停止觅食,而深水区食物很少,它们不会呆在过深的水域内,3米水深不深不浅,也有食物,这个水深比较好。
水域面积越小,水温升温越快,因为持续的晴天,随着阳光的直射,水面快速升温。鱼类对于水温的升降感知敏感。而小水面水温上升很快,鱼类感知水温的变化后,会游向浅水,在浅水觅食,所以小水面在中午和下午钓浅水说不定效果更好。
其实大家都能发现,每年最先出鱼的是小水面,而大水面相对于小水面来说,出鱼要晚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因为水域面积小,经过太阳的直射,水温升温很快,水域面积越大,水温升温越慢,水温升温快,鱼类也就比较活跃,水温升温慢,鱼类也就不活跃。
三、根据环境选深浅
深浅只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因为不管在哪个些河道,或者大水面钓鱼,都有深浅,结合温度、结合水域面积的大小,选深浅才最合适。
比如:小水面、小河。在这些河道内没必要选深浅,因为整体很浅,很难超过2米水深,这么浅的水,水温相差很小。鱼类也不会躲藏在最深处,一般在水草边躲藏,如果厚厚的水草边,水深有1米多,就是一个不错的钓位。
比如:平坦的浅水河道。有些河道的水很浅,甚至水深只有1米左右,并且水底平坦,这种河道如果对于水情不熟悉,那么最好的钓位是在远离岸边的水草边。因为水浅,鱼类几乎没有躲避的地方,远离岸边的水草边,鱼类感觉更安全,所以最好用长竿钓远水水草边。
比如:中型河道。初春虽然温度已经上升,但是由于水面比较大,水温上升不明显,鱼类不活跃还是喜欢呆在深水区,如果对于水情不熟悉,最好找一些老钓位。其实即使找老钓位,空军的几率也比较大,因为鱼类不一定进窝!诱鱼进窝的时间很长,如果能打隔夜窝,效果会好很多。
比如:大水面。在一些大河或者水库等大水面,即使初春温度上升后也没有用处,因为上升的幅度太小了!在这些水域内钓鱼,最好找一些钓鱼人扎堆的地方,因为鱼情好才能吸引大群钓鱼人前往(可能大群鱼类在此越冬)。在钓鱼人扎堆的地方钓鱼,不一定能收获好,但一般不会空军。
不管在哪钓鱼,深浅都是相对的,不能说钓深或者钓浅,根据水域的面积,水域的深浅,结合温度才能选深浅。或者找人多的地方也不错,如果附近一个钓鱼人都没有,并且也没有钓鱼人钓过的痕迹,那么最好先试水深,找朝阳的钓位,或者洄水湾,或者深浅都打窝,有可能会有一个好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