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 张国娴丨燕子归来觅旧巢

作者简介

张国娴:山西省交城县人,供职于古交市烟草专卖局。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古交市作协副主席,《古交文苑》特约编审。多年来,一直以文学栖息精神,滋养心灵,从200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行业《东方烟草报》、《牡丹》、《六盘人家》、《山西烟草》、《金周刊》、《山西市场导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报刊杂志。

燕子归来觅旧巢

作者:张国娴

1

多年在外漂泊,故乡仿佛在心上淡了痕,然而,与故乡有关的人与事,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关注,那里生活着我的家人,埋葬着我的父母,那里的关系注定要千丝万缕地维系着,宛如盘根错节的老树触须。

每次回乡,我总是远远地把视线投向村后那个叫东沟的梁峁上,目光犹如相机镜头,隔着车窗,将焦距从远处拉到近处,父母坟头的轮廓渐渐由模糊到清晰。

我的父母,没有等到我成年,已相继谢世。我是父母的老生子,家中排行老八,大姐的孩子都比我大,也就是说,我的外甥比我大。这是我上初中之前,一直不愿意向同学们提及的“尴尬”身世。

记得初中时,偶尔遇到同学许娟与她妈妈牵手走在街上,好似姐妹,我当时将这对母女的背影目送了很远。这情景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羡慕着拥有年轻父母的同龄人,可以在不同年龄段得到父母应有的照拂,哪像我,早早没了爹妈。

父母当年似乎明白,他们陪这个老小的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在世时,竭尽所能地给了我疼爱,许多偏爱我的细节,总在午夜梦回时萦绕脑际。家里有一张我与母亲合影,梳着剪发头的母亲还显年轻,我也就大概三四岁的样子,身上穿着一件绸子的斗篷。这斗篷,母亲在众多的孩子中唯独为我缝制过,我依稀记得斗篷的帽子以白兔毛镶边,以水红绸子做了面料,这是其他姐姐们没有过的待遇。在我记忆里,还留存着一个难忘的场景,母亲用五颜六色的丝线为我做绣花鞋,巧手的母亲从不用笔与画粉,仅用指甲就可以在鞋面上掐出花样痕迹,挑出几绺丝线比对着调色,在穿针走线间,花的轮廓便出来了。现在想想,八个孩子的大家庭,母亲光家务就分身乏术了,养育这个老小费了诸多心力。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在我们那一带是远近闻名的“笔杆子”,与我一样,从文秘起家,但与父亲相比,我差远了。父亲那个时代属于手写年代,父亲写材料一般不打草稿,而且基本不涂改,一次性成型,大概是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胸有成竹”吧,而我,一写稿子,电脑删除键使用频率极高。

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街坊邻居每逢过年,都要找父亲帮忙写春联,记得那时父亲拿着一张整版刊登着春联的报纸,看哪一个家庭适合哪样内容,自己酌情裁量挥毫。在我很小时,父亲也曾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只是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我没能学会用毛笔写字,深以为憾。

八十年代初,我上小学,那时候学生写字不用中性笔,全是水笔与钢笔。父亲隔几周就买一大瓶墨水,家里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他最希望孩子们沿袭他的爱好,大概父亲未曾料及,他没有看着长大成家的小女儿,是唯一继承了他舞文弄墨的孩子,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也算是安慰了。

时光真的可以冲淡一切,早些年回乡,远远望见父母的坟,泪就蒙上了眼。经年以后,不再流泪,许多时候,只静静地坐在村口的坝沿上,远远地观望,父母的坟头,一到春天便柳色青青,像一抹淡烟弥漫于高岗之上。这一片土地多年来盘踞于心,成为我念及故土时在心底焚香敬奉的一片厚土。

回乡的步履是复杂的,近乡情怯,街上走出的孩子们,几近不识,童年的玩伴各奔东西。老宅靠山的斜坡上,儿时爬过的四株杏树依旧枝繁叶茂,只是盘曲的虬枝站成了沧桑的姿态。

前些年,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我的村子也顺应大潮,撤掉存在了几十年的小学校。从我哥我姐到我,兄妹八人上过的小学校就这样闲置了。

像许多村子一样,村村通了公路,街巷硬化成了水泥路面,自来水接到家里,路灯也在晚上照亮了街景。但是村里年轻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学迁居到别处,之前热闹的村子冷清了许多,去岁夏日回乡,烈日当空,房舍依旧,长街寂寂,村子里不见一个人影,只有蝉在绕村的榆树深荫里不问世事地嘶鸣。

2

今年盛夏的一个周末,酷暑难耐。我在家里正为期刊稿件案牍劳形,在燥热中不时把视线投向窗外白蜡树深深的绿荫,以此缓解视疲劳。此际,从故乡传来一个消息,我村的老小姑娘要聚会了,时间定于农历七月初六。上百号姑娘的集会,那该是怎样的一场盛大?我关掉电脑,浮想翩翩,然而,在思绪里设想不出迎接这场盛会的姿态。

纵使相逢应不识!村里老小姑娘年龄跨度极大,从聚会报名的名单里获悉,最年长的姑娘是已步入鲐背之年的张润香老人,高龄94岁,是我们张姓家族最年长的姑娘,也是我父亲的叔伯姐姐。在很小的时候,我知道有这么一位本家姑姑早年嫁到了别处,只是素未谋面,但我这位姑姑的儿子,按辈份我得叫哥哥,他与我同城,是一名医生,在一次抓中药时,攀上了亲戚,随着年龄渐长,我也变得碎碎念,像当年我的母亲,喜欢给我们牵藤扯瓜地认领许多亲戚。

村里的老小姑娘聚会,是近一两年在吕梁老家兴起的一项新型聚会,这样的聚会像一阵吹来的飓风,刮过吕梁大山褶皱深处的一村一庄,各村的姑娘聚会轮翻上演,终于等到我村要出场,多少有点期待。

我村发起老小姑娘聚会,缘于微信群。自从有了微信,我村就建起了微信群,村委有啥事,谁家办个事,都在群里广而告知,微信群给乡人带来了便利,随之而来,各种以兴趣爱好冠名的微信群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

生于乡村,成长于城市,就业也在城市的我,最有归宿感的处所,还是我离开多年的故乡,九十年代初,我上学的交城县城南街,有个以专门安置离休干部而命名的“老干新村”,那个地方虽然是我与父亲最后相守的地方,但在生命里似乎只是个驿站,我只路过。

如今的微信群太多了,对微信群的准入条件,我不是没节制地被邀请就接受,但是,对故乡的微信群,来者不拒。加了好几个故乡微信群,其中有一个几百人的唱歌群,我四姐是群管理,群里晋剧、秧歌、流行歌曲与民间小调都受欢迎,凡是喜欢唱的人都可以进群,群内的乡人自编自唱,自我陶醉,有时也能听到二姐、四姐和五姐在群里唱,每每此时,我的小侄女会出来给她的姑姑们点赞、送花、捧场。

比起我的姐姐们,我是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每每遇到需要出节目的场合,我总是谑称自己是一枚音乐“细菌”,而且狡辩说我“说的比唱的好听”,借此漏网。所以,我进群不是为唱歌,就是想听乡音,听听乡人用纯朴的语言插科打诨地聊天。一天晚上,我泡着脚,顺手打开群里的语音,听群里唱歌,在身边的爱人无意发现了我还有这等爱好,而且听唱歌听到笑岔了气,末了,特赞乡人民间小调的原汁原味,戏说这歌声就像乡下的毛豆老南瓜,天然去雕饰。

我的二姐最爱揽事,是位热心到不怕麻烦的主儿,她率先建起了我村的闺女群,随后村里的闺女们你拉我邀,短时间内队伍迅速壮大成百人团,村里天南地北的老小姑娘都有了联系,就像长久失联的战士找到了组织。时隔多年音讯全无的姑娘们,突然于某一天,就在微信群里遇见了儿时的玩伴,一出又一出的喜相逢在群里上演,在有声的世界里她们聊得欢畅动情。

我的姐姐们照例做了闺女群的活跃分子,她们能歌善舞,二姐嗓门最亮,晋剧《打金枝》唱得倾情,韵味实足,入戏很深,偶尔在群里来唱一段,活跃气氛。我的五姐热衷于跳舞,已达到拿奖的水准,前不久参加我们县里组织的比赛时,拿了一个二等奖,她偶尔在群里晒舞蹈照片。我的父母大概梦也梦不到,一辈子传统古板的他们,生了一堆“艺人”闺女。

3

其实,最先在群里倡议聚会的人是我儿时的玩伴红梅,她与我同城,在一家药店工作,之前我步行上班时还偶尔碰面,自从以车代步之后,便失了遇见的机会。

遇见红梅,总让我想起前年秋天因病去世的大哥。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大江南北,春江水暖鸭先知,头脑聪明的大哥第一个自谋职业下海试水,从就职的县水泥厂出来,买了一辆解放牌汽车跑运输。当年红梅的母亲出了车祸,当时我大哥开车正路过,丝毫没有犹豫就把红梅的母亲送往医院。由于伤势太重,红梅的母亲抢救无效,终是去了。在我的老家,除非特殊关系,否则,车是不拉死人与分娩的妇人的,迷信的说法是免得沾上血光之灾,但乡间邻里的关系都是在生死筱关的事件上建立起来的,人命关天,在大事上都拎得清。

我父亲去世时,与我同姓的二伯在给我父亲挖墓穴时,由于墓地所处的东沟圪梁,属于斜坡,土地不瓷实,挖墓时发生塌方,把二伯给埋进土里,幸好二伯及时被救了出来,因伤住到了县医院,之后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康复。

最令我们家感动与内疚的是二伯与家人,不仅没有要赔偿,而且自始自终没有说过一句不中听的话。在碰瓷儿与讹人屡见不鲜的时下,我的乡人在“变”与“不变”的取舍上,“不变”的依然“没变”。

我的村是两面夹山的一条川,川面不甚宽广,在我很小时,常年有条小河顺着川面流淌而过。隔着河,村子被分成河东与河西两部分,河西房舍全部建在山腰上,河东的村民在河床靠山的川面上盖屋。由于每年雨季都发生洪灾,河东临河的房舍与庄稼经常被淹,所以,村子里打了一条长长的坝拦截河流。我很小的时候,每逢雨季,黄色的洪水便从上游浩荡而来,有时是半夜,有时是上课时间,洪水咆哮的声动人心魄。有时,河水能漫过高高的坝沿,黄压压地向河东的房舍涌来。学校在河东,如果遇上白天突然发大河,在河东上学的孩子们回不了河西的家,便被滞留在了河东。

河东的小伙伴们,不用老师吩咐,各自把同学领回家住夜。此时,河西与河东的父母们在河水咆哮声中隔河喊话,呼儿唤女,确认自己的孩子被领到了谁家。多年后,我依然怀念那条河流两岸的故事,怀念乡间邻里真情。

4

我是个不能随时随地看微信的人,忙的时候居多,经常处于席不暇暖的状态,故此不敢参与闺女群的互动。试想,微信里姐妹们与你说话,你顾不上回,会让大家的期望落空,索性禁了声。不是不想聊,而是不敢聊。偶尔对着几百条语音发呆,点击聆听熟悉的乡音,瞬间感觉时光倒流,与故乡有关的钩沉往事被微信群里出现的玩伴们唤醒 。

大概是上一年级时,父亲从汾阳杏花村酒厂运回一个特大号的酒坛,酒坛大到放不进屋子,在院子里摆了好几个月。那几个月,酒坛成了我与小伙伴们的“玩具”,天气热时,我们便搬个板凳踩上去,跳进酒坛里乘凉,酒坛可容纳三个小伙伴,所以,为了抢占乘凉好处所,小孩子们经常闹分歧,打小架,甚至磕掉了后院玩伴建维的门牙,由此被母亲责备。

是物件总要配上用场,酒坛也要发挥效用,我记得父亲当时指挥着卸下门板与门框,好几个人合力才把酒坛弄进屋的,这个酒坛成了家里长期固定放粮食的处所,小时候,母亲要熬稀饭时,帮母亲取米是要踩着小板凳才能够得着,长大后,终于长到可以站着取米了,只是随着姐姐们一个个出嫁,每年存放的小米越来越少,到后来,少到只有半口袋。此时,母亲就在酒坛底部垫一些东西,把米袋垫高了,才能取得上。再回老屋,巨型酒坛依旧在老屋地下蹲着,摸一把灶台上已有了包浆的石板,依然光滑,只是老屋已完成使命, 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用饱经沧桑的双眸静送流年。

院子里母亲生前种下的那株李子树,树龄至少有三十多年了吧,至今还是结着果实,前些年回乡,正好赶上李子成熟,摘了来吃,还是儿时的味道,只是过盛果期,果实结的稀疏星零。记得上小学时,那时就很淘气的二爱与建文跑来告我母亲说,你家闺女和孩子们打架了,被打哭了。母亲信了,急匆匆去看情况,那料想,是二爱与建文想吃我家院子里刚好成熟的李子,使了调虎离山计。之后,二爱成为我五姐的小叔子,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年往事。

其实,那个年月,邻里之间是互通有无的,每家院子里一般都种几棵果树,一到成熟期,下了果实,都要拿笸箩装了分送邻里的,我至今记得大爷家的大门口有一把树冠能遮挡半条街的核桃树,每年一过白露,打了核桃后,大爷的二媳妇,也就是我的二嫂子,都要分给我们吃。当年在这株老核桃树下,每到饭时,各家便端了碗,坐在树下的石头上边吃边聊天。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全林伯伯见我端着碗吃饭,逗我玩,告我说碗漏了,结果我真的把碗给翻了过来,饭洒了一身,我哭了,一街吃饭的人却笑了。全林伯伯唯一的姑娘是我儿时的玩伴,这些年一直没见。听说过得很好,只是前些年丈夫出了车祸,最近,又听我姐姐们说买了车跑运输。当她出现在我村的微信群时,想与她说话,一时语塞,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5

每次情绪烦闷时,我习惯独自驱车回故乡一趟,开启车窗,吹着故乡的风,行在熟悉的乡间小路,在车移景换中,心情渐渐趋于平静,此心安处是吾乡,故乡于我,是一个在红尘俗事中可以心安的处所。想着趁姑娘聚会回乡一趟,见见儿时的伙伴,而我,接到一个文学作品领奖与采风活动的通知,也在农历七月初六,与姑娘聚会时间冲突。我顿时陷于两难之境,不知道如何取舍,一直踌躇着。

我当时是准备回乡聚会的,还熬夜写了节目三句半,担心写得不顺溜,又拜托我的同乡师友郭学林大哥润色修改,与时同时,借了三句半的的锣与鼓,积极准备参与节目。然而,一边是我喜欢的文学,一边是村里首次闺女聚会。纠结了一段时间,权衡再三,决定去领奖与采风了。这些年,每每遇到与文学冲突的事件,我一直是选择了文学。

记得是九十年代末,当时电脑还未普及,为了便于电脑写稿件,我报了电脑培训班,白天在培训班练习,晚上回家用一款叫做“裕新电脑VCD”机子,连着电视显视频,练习五笔打字,“王旁青头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这些五笔字型的字根,就像儿时学习的二十四节气歌一样,印在脑海里,成为删不掉的记忆。关于学习电脑,至今有一件愧对儿子的事,忆及,莫名地心疼。那时学习电脑用功太过,不满两岁的儿子一次又一次哭着扑过来,让抱他,为了练习打字正确率,我一次又一次狠心将儿子推到一边,冷漠到失了母性。千禧年后,我上了班,当时单位仅有两台586式的电脑,因为前期培训班打了基础,给单位写总结报告可以顺利用电脑搞定,同时,在文友中,我也成为较早使用电脑写作的人。这一次选择领取文学奖,我深知,注定会造成生命里不可弥补的遗憾。

在我准备外出领奖相关事宜时,我村的姑娘聚会事宜推进到风生水起,而且还又建了一个“筹划组”的小群,我也有幸被拉进这个群,令我惭愧的是,在我发现成立此群时,语音聊天已有几百条,她们期待我出力的时候,我并不知情,因为迟迟未回应,大概觉得我是指望不上的人,我也由此抱愧众姐妹。

农历七月初六上午,运城帝舜故里,那个叫垣曲的县城人民会堂会议室,举行着“全国作家垣曲采风暨作家新干线颁奖活动”,与此同时,千里之外,吕梁大山深处那个叫“寨立”的小山村,老小姑娘聚会同步开始。聚会地点设在闲置的小学校,欢迎姑娘回家的横幅、彩虹门以及红地毯高调速展出,这样最高的礼仪的欢迎仪式,在我村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最具特色的是每位姑娘的脖子上都围了一条红丝巾。

姑娘聚会节目众多,舞蹈到独唱,晋剧到秧歌……主持到表演,全由村里的姑娘们自导自演,才艺展示。这样的聚会首次举办,这一天,我的村据说是比过大年都红火热闹。同姓家族的闺女在旧居合影,同年的伙伴们在儿时常玩的旧街拍照……不同年龄段的姑娘们谈回娘家感受,而所有的精彩里面,我缺席了,缺席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吗?

蒙着红盖头离乡,围着红丝巾归乡;掀起了红盖头,由姑娘成了媳妇,舞动红丝巾,演绎了离乡日子里的角色蜕变,她们中有的是领导干部,在所在的单位独挡一面,有的是人民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有的是文艺青年……岁月里绽放的芳华,在姑娘聚会的小舞台仅仅是一个缩影呵。

燕子归来觅旧巢,“巢”是游子永恒的家园,虽然,家园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每每立于人潮汹涌的都市街头,穿行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在心变得像岩石一样粗糙时,回一趟故乡,总能给游子平凡的生命罩上一缕柔光。

(责任编辑:杨志强)

征稿启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四十年的辉煌历程,换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也印证了改革开放这一创新实践的伟大创举。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讴歌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河东文学》编辑部与《作家新干线》微信平台决定自即日起面向全国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

1、征文范围及时间:本次征文起止时间为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11月30日,面向全国各地专业作家、业余作者及亲历改革开放历程的各界人士。

2、体裁及内容:本次征文以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四种文学形式为主,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乡建设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书写伟大时代,反应现实生活。

3、字数要求:小说、散文、纪实文学5000字以内,诗歌60行以内。

4、奖项设置: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5、奖品设置:一等奖:(1)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黄河澄泥砚1方。(2)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市场报社社长李俊峰先生书法作品1幅。(3)中国女子画院副院长常丽霞花鸟画作品一幅。(4)洛阳九九龄降糖保健醋一箱。(5)洛阳高建强牡丹瓷工艺品1个。(6)洛阳牡丹红茶1提,洛阳富硒农产品1箱。

二等奖:(1)龙门十二品拓片1套。(2)洛阳九九龄降糖醋2箱。(3)洛阳牡丹红茶2提。(4)洛阳富硒农产品2箱。

三等奖:(1)洛阳九九龄降糖醋1箱。(2)洛阳牡丹红茶1提。(3)洛阳富硒农产品1箱。

优秀奖:(1)洛阳九九龄降糖醋1箱。(2)洛阳富硒农产品1箱。

6、投稿要求:一律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电子稿件,并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字样。本次征文稿件要求必须为原创首发,在其他平台或者微博、纸媒发过的稿子,一旦发现,即取消评奖资格。

(0)

相关推荐

  • 姑娘的身材确实有点尴尬了,被卡住了

    亲生的!不敢放手啊,当妈的在旁边呢 我想去他家做保洁 小猫:主人,陪我玩嘛,不要杀生好不好??? 姑娘的身材确实有点尴尬了,被卡住了 两个洗车店离的太近 我就这么受欢迎吗?竟然还有美女啦啦队! 我在对 ...

  • 散文|| 一家人

    作者:柳子婧     编排:非    鱼 "母女两个动作快点,等你们很久了!"父亲坐在座位上抱怨着. 今天难得一家人出来吃顿饭. 新鲜的鱼汤盛上来,那鲜美的鱼肉,早已使我垂涎三尺. ...

  • 致父亲的一封信

    父亲: 一晃,您离开我们三年了.人说,人间一年,天上一天,那么对于您来说,也就离开三天而已,您一定还牵挂着我们全家的生活吧? 您要问我家人怎么样,我肯定回答都很好.是的,三年来,您的两个孙子在大哥带领 ...

  • 弯弯顺

    弯弯顺 文/胡彩霞 ❈ 一年一年又一年. 转眼又是年底时,却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小时候对新年的渴望是那顿现在看来并不丰盛的年夜饭,是母亲早早准备好又怕被一帮馋猫偷吃了不得不藏起来的瓜子花生,甚至是只有 ...

  • 【灵璧小说】干亲(四)

       干亲     文/胡桃夹子            (四,珍惜)    我们两家几十年的友谊是怎么维系下来的呢?这是我一直探究的.我父亲滴酒不沾,母亲更不用说.干娘更是不会喝酒.我们两家肯定不是酒 ...

  • 关于离婚这道选择题。

    大家好,我是江晓. 今天早晨我妹给我打电话,说三十而已的剧情太不合乎常理了. 为啥? 她说顾佳明明知道许幻山出轨竟然只是冷眼旁观,最后小三找到她儿子的时候,她才出手,顾佳的底线不是许幻山,竟然是她儿子 ...

  • 【阅读悦读丨诗歌】唐吉民《 洛阳仙洞》(外一首)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唐吉民 [作者简介]唐吉民,笔名横江望月.竹光,80后,农民,湖南省新邵县人,从小爱好文学,从1998年开始发表处女作,近二十年来,一直把阅读与写 ...

  • [黄石文坛]陈宏志的短篇小说《快递​》

    快递 网上购物,信风飈起,引来了无数为物而奔走的人们.他们的忙碌,为生计,为信念,也有为理想而追求的,这些人,他们在执着地工作着,丝毫不予理会旁人的热嘲冷讽.   甄邮,邮政学校毕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

  • 【美文选粹】张国娴丨由“睡不着”到“睡不醒”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张国娴:山西省交城县人,供职于古交市烟草专卖局.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古交市作协副主席,<古交文苑>特约编审.多年来,一直以文学栖息精神,滋养心 ...

  • 「美文选粹」李雨生丨茶到悟时便是禅

    作者简介 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共获国家级.省市级 ...

  • 「美文选粹」高燕丨静远

    作者简介 高燕,笔名灵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本科学历,教师.热爱生活,喜欢朗诵,听音乐,旅游,爱好文学,享受徜徉书海的惬意,喜欢用文字记录琐碎生活的点滴. 文学 静远 作者:高燕 今天在<人 ...

  • 【美文选粹】 史光荣丨又是一年红薯香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汤都亳城,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喜好文学,屡有习作在<作家在线 ...

  • 【美文选粹】 闫红丨与至亲书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闫红,女,生于1973年3月19日,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胡家峪矿职工医院主治医师.喜文字,爱生活,乐此不疲! ...

  • 【美文选粹】白默丨清风谷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白默,山西省垣曲县新城镇人,山西省稷山师范毕业,1994年6月--1999年3月在皋落初中任教,1999年3月 ...

  • 【美文选粹】王红丨忆童年的春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红,山西运城人,就职于某国企.爱生活,爱旅游,热爱文学,钟情舜乡亳水这片厚土,业余时间喜欢文字创作,偶有作品 ...

  • 【美文选粹】史光荣丨 高于生命的使命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汤都亳城,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喜好文学,屡有习作在<作家在线 ...

  • 【美文选粹】 刘文华丨暂居周庄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刘文华,男,法律硕士,律师,英语翻译,江苏省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业余从事诗歌.散文和小说写作,在网络和报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