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王红岗丨妈在家就在
作家新干线
王红岗,山西长治人,西山煤电镇城底矿工作,业余时间爱好看书,偶而写些文字,只为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文学
妈在家就在
王红岗
生出写写母亲的想法后,不止看过百篇关于母亲的文章,看着看着,我便更加踌躇了。在我看来,母亲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女人,如果刻意美化她的形象,也就辜负了那份写的心境,不如不写。
母亲属虎,今年七十正。在这七十年的时光里,没有享过一点福气。幼年父母早早逝去,中年父亲又离她而去,后来带我们兄弟姐妹嫁到同村一户人家,没过几年,也因对方不愿负担我的一些开销而分崩离析。现在儿女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各有各的小家庭,难免对母亲有所疏忽。而且,母亲传承了多年遗传下来的重男轻女观念,总是省吃俭用,把从牙缝抠出的那点财富接济了我。日子过得有多清淡不难言语,我常常想,如果没有我这个儿子,母亲就多了一份从容,日子过得也许会好点。
我的记性不好,年幼时和母亲在一起的场景几乎没有记忆。初中进入临近的村子念书后,就很少和母亲在一起了。要我说说母亲的好,几乎想不起一件值得回味的事。而且,父亲去后,固执的我对母亲的改嫁也颇有微词,直到我结婚生子,进入而立之年,才逐渐理解母亲当初的选择。
父亲去世后,我家才真真正正历经了一段昏暗的日子。母亲似乎要垮了,一连几天卧床不起。当时我还小,尽管常常在梦里见到父亲,但对于他的远逝,还没有那么难过,只是感到这个家一下子空了。人去了,日子还得照常过。母亲成为一家的主心骨,从此带着一家负重前行了。
当时农村种地,没有一丝现代气息,不像现在,一袋化肥就可以维持一亩地庄稼的茁壮生长,春天,家里养猪喂鸡积存的肥料要一担担跳出去,秋天,地里的庄稼要一袋袋扛回来。这些活计虽苦,母亲姐姐们尚能承受得来。种谷子这项工作,却是带有很大的技术性,而且需要两至三家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父亲是摇篓的高手,往年,很多邻居争着抢着与我家合作,父亲去后,就都躲得远远的了。母亲当时的苦,我不知道,但现在想来,应该是很不容易的。
寡妇门前是非多,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家里陆陆续续多了几个提亲的男人。在我童年的眼光里,虽然不懂什么是爱情,但偶尔从母亲和他们的谈话之中,似乎听出一些含义,关于以后的归属,关于儿女的抚养。母亲提的坚强,他们答的从容。对于母亲的做法,我说不上对,也说不上不对,我只是渴望有个依靠,同时也更深深的想起自己的父亲。当年的那个格外严酷的父亲似乎也更加亲近了。
第二年暑假开学后没几天,继父去了学校一趟,撂下十块钱,一对凉鞋,就算是在儿女中间通过了。当时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刚订婚,三姐十六,我十三,母亲带着憧憬与渴望进入新的家,老屋的门被一把铁锁牢牢拷住了。
在这段日子里,母亲的心境是风平浪静的,虽然我在学校念书不能创造一点财富,但姐姐出嫁的彩礼为那个家庭赚取一笔收入,而当时三姐地里的一切活计也能拿得起放得下,一切还是安好。初中毕业后,我踏上了打工的路,到了结婚年龄,家里的矛盾也就多了起来。随后闹的不可开交,我们也就选择了离去。
多年了,母亲以勤俭节约为荣,看到我们稍微花一点钱,就拿自己做例子教育我们。每每提起总要遭到二姐的回应,那么节省,我出嫁时的要的那些彩礼都那去了。母亲听了,也就哑口无言了。
母亲的平凡也就在此,她不会玩弄心计,不懂人世险恶,总是将心比心的一味付出。在别人面前,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弄的彼此不大乐意。
我结婚后,原本以为一切都将好了起来,谁知母亲和妻子之间却生出嫌隙,闹得不可开交。一面是母亲,一面是妻子,无能的儿子难以充当那个和事老的角色,弄得彼此都不愉快。幸好,顺着时光的流逝,生活的磨砺,彼此都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两人相处还能顺风顺水。
如今的母亲老了,提一桶水都力不从心,一年大都来往穿越于儿女中间。只是她依然向往村里的生活,天气暖和一点,就嚷嚷着回家。作为儿女,谁都明白一个孤寡老人独处老家的难处。但彼此的不如意,谁也不能为母亲选择更好的归属,只能顺其自然。面对母亲,我是惭愧的,都说四十不惑,可儿子四十了,却是事业无成,家境平淡,经不起任何折腾。母亲在我这住的时候,希望下楼转转,我总是以工作累为借口没有陪她出去一次。春节过年,想带她出去买点衣服,母亲也以衣服多为由没去。其实,我知道,母亲的心是矛盾的,出门都要洗漱一番的母亲何尝不想穿个新衣,只是在为儿子节约而已。
在妻子面前,我尚且能说,等以后日子好了,我们去北京一趟,看看故宫,看看长城,看看我当初打工的地方。是的,只要身体好,我们都还有机会。可在母亲面前,我说不起这句话,人活七十古来稀,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儿子在一天一天的成长,需要的花费一天比一天多,什么时候能够好得起来?即便未来的某一天,好日子来了,母亲是否还有出去的可能。当我在夜落星稀的晚上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时,总是默默渴望母亲能够长寿,能够等到我们日子好起来那一天,即使日子一如的平凡,在我退休之际,也可以陪母亲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写到这里,我也没有说出一点母亲的好,一切的文字,只是对现实做了一些记录。但是,我却明白一个道理,母亲,不管什么样的母亲,她都是儿女的根。今年清明回家上坟,母亲落脚县城三姐家没有回去。我带儿子回家落脚大姐家。一天时间,竟然没有到老屋看上一眼,更没有去村里转转,不是不想,是一种自卑心理缠绕心头,总是觉得空落落的。回来多日,我时常琢磨,究竟是咋了,按说,这些年日子稍有些好转,面对乡亲,应该挺胸抬头才是真的。和妻子提起,妻子深有所感的说了句,因为你的依赖性太强,你妈不在家,你就无所适从了。是呀,母亲的家是她生活多年的地方,我的家,却不是母亲生活多年的地方,母亲在那,家才在那!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