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杨占平 | 从文学层面阐释“右玉精神”——读《风从塞上来》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文学天地

从文学层面阐释“右玉精神”——读《风从塞上来》

          杨占平   

阅读完谭文峰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感触良多,启发不少。我以为,这是一部从文学层面阐释“右玉精神”的厚实之作,到位之作。读者从本书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右玉精神”产生的基础,深刻地体会到“右玉精神”具有的内涵,形象地认识到铸造“右玉精神”的人物和事件。
对右玉县我是有着一种特殊感情的。2004年冬天,山西省农业厅与山西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作家采访“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工程,编写一部报告文学作品集,我有幸被确定为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活动。当时,分配给我的任务是采访右玉县的生态畜牧经济建设。此前,我对右玉县基本上没有直观的感受,只知道那是一个塞外小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境内有个闻名于世的杀虎口。我记得那是十一月份,从太原出发时还穿着秋装,到了右玉,感觉一下就进入大冬天,推开汽车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赶紧换上冬装,才下了车。请教接待我的右玉县畜牧局领导当地气温多少,人家告诉我:正常情况下比太原低十几度。然而,在后来的几天采访中,我被右玉人民坚持多年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情温暖了。通过实地察看,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翻阅相关资料,等等,让我对右玉县有了全新的感受,有了无法抹去的记忆。那时候还没有提出来“右玉精神”,我凭着采访获取到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大量的文字记载,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一口气写出一篇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按规定,一个作家只能写一万字上下;但是,我被右玉的人物和事迹折服,突破了那个规定。审稿者也被右玉的人和事感动了,竟然容下了我的超长篇幅,成了那部作品集《春风吹度雁门关》中最长的个例文章。
正是带着这份特殊的感情,阅读《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感觉非常亲切,书中所写的一些领导和群众,有些我当年就采访过;所写到的许多事情,我更是早有所闻;而经过六七年时间,右玉的面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铸造出“右玉精神”,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这些都让我特别欣慰,特别感动,似乎读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右玉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铸造辉煌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引发人们深刻思考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我从这部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农村问题。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靠读大学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的农家子弟,我的骨子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思维方式与处事习惯总也脱离不开固有的农民意识。我从来就不在乎别人以一种鄙视的神情说我有小农意识,相反,还为自己没有丢掉农民传统庆幸。正是由于这种农民之根的动力趋使,虽然我现在生活、工作在城市,却总是特别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业。改革开放初期,被极左路线束缚了多年,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的农民,靠包产到户政策,在短时期内就解决了吃饭问题,我是由衷地感到高兴;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降低,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农业生产进入徘徊不前状态,所谓“三农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焦点,我是真心地感到忧虑。
欣慰的是,《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一书所讲述的右玉现状,感觉到自己的忧虑可以打消了。在我们山西省,“三农问题”同样突出,如何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思考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地处山西北部和西部的高寒冷冻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粮食产量很低,经济作物难种,造成贫困面相对集中的状况。由于生态环境的制约,许多农民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然而,贫困也不是不可解决的难题,右玉县人民群众在十八任县委书记的带领下,六十年如一日,开展植树造林、发展生态畜牧业,移民并村和改良农作物品种,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一条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生态建设与现代畜牧业相互促进的新路子,把右玉建成了林草丰盛、山川秀美、畜牧发达、农业高效、旅游看好、人民富庶的生态畜牧经济县,为贫困地区改变面貌,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实例,做出了榜样。
右玉县的六十年生态建设,是最好的文学创作素材,如果我们的作家没有去表现,那就说明是一种失职。让我们欣慰的是,出版社和作家谭文峰担当起了这个责任,他们为我们奉献的《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使右玉县的动人事迹,以文学作品形式真切、全面、艺术地凸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他们用传神的笔,刻画出了一个个县委书记真实的形象,一个个展示崇高精神的普通右玉人的形象,揭示了“右玉精神”所体现的宏大主题:给那些为了改变右玉面貌而倾心尽力的人民公仆、那些为了创造新生态家园而辛苦劳动的普通群众树碑立传,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以“右玉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应用到各自的工作实践中。这个主题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弘扬的。在一个崇尚物质而精神有些空泛的时代,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都应当自觉和经常地接受这种主题的检验。
为了很好地突出主题,谭文峰在写作风格上,选择了一种温和而清爽的笔调,勾画出那十几位县委书记的奋斗历程,挖掘出这些县委书记内心世界的波澜;同时,还特别注重描述了好几位有代表性普通人物,如余晓兰、毛永宽、张一等的感人事迹。这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细节,以及他们朴实无华的内心思想,让我们这些读者不能不与他们产生共鸣。
由《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这部作品的策划、采访和写作、出版,让我也想到了当今报告文学创作的态势。我注意到,文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和许多读者,都对近年来一些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指向存疑,认为他们只是满足于对事实和对象的机械描述,作品是大量材料的堆砌,既缺乏思想性又没有文学性,更没有理性的判断和深刻的思考。我相信,《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不光对于我们山西的经济建设、人文建设、生态建设,发挥启示意义,更是靠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对当今报告文学写作起到积极作用,引导作家们能够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尤其要抓住社会焦点问题予以深刻剖析,并得出独到的看法来,由此而把报告文学创作推向新境界。
(本文作者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责任编辑  闫红)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微信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