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的浪漫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

 
    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700--790)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层)。.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称枫桥寺。
  
     洪武年间(1368-1398年)僧昌崇僻建。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文殊、云皋、射渎,其一失。据此可见寒山寺在明初尚为丛林。
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将原藏经楼略事修葺,易名为霜钟阁。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总共有四间房,房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须弥座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

          

    钟楼位于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69800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

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1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

 
    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

   
          

          

    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寒山寺诗碑高约3.5米,宽约1米。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公元1906年(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是一位与唐代张继同名同姓的书法家所书。据文史专家郑逸梅老人记述,这位现代张继,是应著名画家吴湖帆之约而书古代张继《枫桥夜泊》诗的。诗后有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末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面阔3间,宽9.8米;进深9.2米。藏经楼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年,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藏经阁屋顶

    有趣的是今天藏经楼屋脊上的装饰出现了唐僧师徒取经归来的形象。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有一老龟驮师徒四人过河。行至河中,老龟问四人,拜托询问佛祖的事件是否已经详询?四人得经之后,欢喜之间竟将此事忘记,此时只得如实相告。于是老龟大怒,四人与经书一同落入河中。打捞起来之后,经书已经有几卷落入鱼腹之中。于是,后人制出木鱼,击打之时,木鱼便将吞入腹中的经书吐出。这一典故显然暗合了藏经楼之主题。《西游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只是其中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回大乘佛经的主线模糊了小说本身佛道两教并存的事实。取经的四师徒,除了唐僧,三名徒弟其实都是道教神仙皈依。在某些读者眼里,《西游记》甚至是一部道家的修真小说。如此看来,《西游记》中的元素出现在了藏经楼的屋脊之上,可说是佛教兼容并蓄的产物,打上了中国世俗文化的烙印。

 

花篮楼

寒山寺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 “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而一般的楼房,起码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辽代经幢

    寒山寺之佛塔称普明宝塔,位于后院中心位置,在中轴线之上,与其他南朝流传之佛寺不同,寒山寺塔在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登塔远眺,整座寒山寺尽在眼底。众所皆知的是寒山寺的历代碑文石刻极具价值,可是极少有人注意到寺墙旁的经幢。经幢始出现于唐,多见于宋辽,元代之后较为少见。大多寺院经过破坏,重建,经幢早已不知所终。而寒山寺经幢为辽代古物,历经战火洗礼,竟然完好保存至今,只能称为奇迹。

    观音峰

    清规戒律让佛寺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审美体系,与外界无涉。而在苏州这座以园林闻名的城市里,寒山寺终于不可避免的染上了尘世的偏好。当然,园林的多变,并不适合于佛寺的严整布局。因此,寒山寺吸收的是园林造景手法中的奇石。寺的后门有一块太湖石,称为观音峰。整块石头高达7米,重35吨,堪称姑苏之最。因“玲珑剔透、琉璃娟秀、姿若观音临驾”而得名,与留园之中的冠云峰遥相呼应,展示了苏州园林奇石的魅力。石名“观音”,仍在佛家之内,而这一审美形式实际已与世俗之眼光相接,可谓有了一丝尘缘。

 

    古枫桥

    寒山寺山门前,有一座半圆拱桥,是所谓的枫桥。桥头有一关口铁铃关,据说是苏州城内唯一遗存的明代抗倭遗址。过了枫桥,就到了枫桥古镇,古镇号称苏州十大古镇之一。只是如今已是一处全新的商业街区。枫桥之下,被标识为枫桥夜泊之所,与张继搭上了线,也算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为这座现代造物添加了一丝古意。枫桥本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航道,只可惜“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客船。”枫桥也跟着那首诗,一起成为了绝唱。

    南朝的变革与动荡意外造就了璀璨的佛教文化,南朝的寺流传千年,至今仍旧绽放着光芒。南朝是佛法昌盛的时期,也是最为纯粹虔诚的时期之一,寻访南朝古寺,从那些最初的历史中重新思考佛与众生的关系,或许能离佛的本心更近一些,为佛教的灿烂文化所触动,真正在物质之外有所凭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