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随笔·武德平】舔碗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61

舔碗

文/武德平

舔碗,是我过去苦日子里珍惜粮食的一种美好记忆,几十年来挥之不去。
在那个“点着煤油灯”的年月,生产队里记工分,“大锅饭”里搅稀稠,知青大院说“会战”,缺吃少穿成了老百姓的生活常态。
那时候,我正上小学。母亲常告诫我说,娃呀,咱家里也不富裕,老是青黄不接的,没啥吃,你可一定要节约粮食,要是浪费一丁点儿粮食,老天爷就会把你“捏”住了,一旦被老天爷“捏”住,就会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成。
此刻,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种”下了“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理念。
母亲教我,每顿饭必须把碗里盛的饭菜吃光吃净,然后伸出舌头,把碗里面转着圈儿舔一遍,这样碗里的残羹饭痕、油油水水都被舔光舔净了。她还说,“三年困难”时期,没啥吃的,你爷爷被活活地饿死了,那几年村里饿死的人还有好几个。
“干公家事”的父亲,更是“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一次,我吃蒸的红薯时,把红薯皮剥掉,把红薯把儿掰了,扔在地上。父亲看到后非常严肃地训斥道:“红薯皮也能吃啊,你干嘛扔掉?!毛主席都说了,浪费就是犯罪!”实际上,在那个困难的日子里,我见过几次农村的老太太老大爷吃红薯时,连同红薯皮和红薯把儿全部吃掉,甚至就连红薯局部病变生成的红薯疤,也要含在嘴巴里吸吮一下才吐掉。
曾记得,那时候我家住了西安的七名知青,我母亲作为大队的妇女主任,她常常关爱着呵护着那些知青哥哥姐姐们。那些知青也是经常吃不饱,我母亲做好饭后,常常会从本就不多的饭菜里夹出一部分,让我悄悄给生病的或者有特殊情况的知青送去,有时让我悄悄地叫来某个知青在我家吃饭。知青们在生产队里拉粪、犁地、割麦、收包谷,或是去参加抽黄渠坝“大会战”,硬生生地下苦干活,吃不消也得干,干一天给记三个工分。他们吃不饱,晚上就搬了梯子在房檐的椽缝里掏麻雀,然后用泥巴包裹了放进火堆里烧烤着吃,还是别有一番滋味。他们听到打铃声去地里收花生或打枣,非常积极,回来时个个的口袋里都会有“夹带”的花生、红枣,晚上下工回来蒸着煮着吃,也能填充一下瘦弱的身体。
那时候,我们姊妹四人也是吃不饱,母亲就经常去地里挖野菜,实在没粮了她就去村上富裕些的人家借一碗两碗面粉,熬成面糊糊,加些野菜吃,一家人可以吃好几天。那时候,我们全家人一年只吃生产队分的一斤半油,平常基本没有炒菜,她老是在锅里蒸茄子,或者凉拌个菜,用筷子在油瓶子里蘸几滴油,再放点醋加点盐,就可以了。至于吃肉,那就是非常“奢侈”,一般的人家都是大奥了过大年时才会割上一斤两斤猪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此以后,我便记住了父母亲的谆谆教导,再没有浪费过粮食,长大了虽没有再“舔碗”,但多年来我每次吃饭,都会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全部吃干净,哪怕是一粒米也绝不轻易留下,并且养成了一种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孩子们大都不愿听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代沟依然存在,苦难经历代替不了传统文化,“舔碗”的美好记忆只留给我们自己,节约粮食的理念给下一代慢慢渗透吧。

今天,全球疫情还未退去,我们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光盘行动”和勤俭节约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夜半借火
【大荔文学·诗歌·武德平】正月里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爱心蒸饺

作者简介

武德平,资深媒体人。1965年6月生,陕西大荔人,中共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在延安师范上学,1985年在陕北革命老区志丹县教育局参加工作。曾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学习,2011年7月取得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证书。多年来一直在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农村报》工作,2019年3月离开。现任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舆情服务中心陕西分中心。
本人于1989年从志丹县调回老家大荔县,在大荔县政府办公室任副县长秘书;1992年至2003年在大荔县委宣传部工作,任通讯组组长兼《大荔报》编辑部主任和《大荔报·月末版》主编;2003年借调至《陕西农村报》,曾任《陕西农村报》延安记者站站长,之后任该报区县新闻部主任;曾任《三秦网》三农频道书画频道主编;《陕西教育》杂志《延安特刊》执行主编、《西部文学》杂志执行主编、陕西英才委员会《英才》杂志总编。
本人在延安上学期间创办过《春草》文学社,工作初期主编过《红都教育》。回大荔工作期间策划编撰了《今日大荔》大型画册、纪实文学集《典范》。自费出版过《走近星光》《走向阳光》《走入月光》《太阳湾纪事》等文集。多年来采写并发表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散文、诗歌等作品1500余篇计200多万字。新闻通讯与文学作品集《心的呼唤》即将出版。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文苑】彭拥军:祖母教我六个字​

    祖母教我六个字 彭拥军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祖母跟前长大,晚上睡觉,都挤在她烧热的大炕上,祖母就经常讲她过去的心酸故事,教育我们要勤劳.要诚实.要节约,粮食来之不易. 每周周末,总是叫我们早早起床,割草 ...

  • 西安与大荔的比较

    哈,这几年,在西安有时呆个把月,看病,不停的去复查,购药.往返西安与大荔之间.比较一下,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主要是城乡差别,大城市和小县城巨人与矮子之别,繁华与落后,西安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交通.文化.体 ...

  • 【散文百家】刘省平:老鸹颡与炉齿面

    总第616期 老鸹颡与炉齿面 ■刘省平 大荔,古称"同州",是关中平原上一个著名农业大县,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号称关中东府的"粮仓".慈禧太后御批的&quo ...

  • 【大荔文苑】武德平:过大年(组诗)

    武德平原创小诗作品过大年之一 也说除夕 除夕了   又到除夕 年年岁岁的炮竹爆燃成藏獒之声 凭借纠缠的量子  穿越某个维度 时间急匆匆消失   思虑蓦然凝结成冰 回望祥犬   正以狼的个性渐渐远去 心 ...

  • 【大荔文苑】彭拥军:麦子黄了

    麦子黄了,让我想起童年无数难忘的时光. 那时,我生长在农村. 天麻麻亮,我就被祖母叫起来,说"龙口里夺食哩,赶紧起来到地里走,不敢睡懒觉",我揉着惺忪的眼睛,不敢抗拒地跟大人去地里 ...

  • 大荔县诗词协会优秀作品选登(四)

    大荔县诗词协会优秀作品选登(四) 李良鹏诗歌作品选 作者简介 李良鹏,男,笔名浪沙,号大秦墨人,书斋号无为堂.生于1962年,陕西大荔人,大专学历.历任政协大荔县文史委主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现为国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农场要通天然气了

    儿时在澄县的新城村老家,从记事起到上完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她们若没把饭做好,坐在地活前拉风箱的事,无疑就是我的了!干锻工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在我儿时起,就支起炉子,和伯父.叔父他们一起烧火 ...

  •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爱心蒸饺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4 爱心蒸饺 原创/武德平 蒸饺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种美食.今年春节,疫情肆虐,人们大都居家抗疫.我们全家原打算去省城和儿子儿媳一起过年,可临近出发 ...

  • 【大荔文学·诗歌·武德平】正月里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87 正月里 原创/武德平 正月繁霜  我心忧伤 诡异的病毒  悄然蔓延 时而躲藏 她恶毒地阴笑着 狙击了节日的安康  遮掩住晴朗 她让十多亿人都戴上口 ...

  •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夜半借火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34 夜半借火 文/武德平   烟已夹在了指间,却怎么也找不到点烟的火. 爬了几十年格子,文思尚未长进,烟瘾却增了不少.没有烟抽的时候真难受,有烟无火的 ...

  •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想起伯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79 想起伯父 文/武德平   我的家乡在关中农村古同州的沙苑腹地.冬日回乡,顺路看了看老屋,风中坠落的黄叶,垮塌的围墙,残破的房檐,荒凉的院落,历经五 ...

  • 【大荔文学·随笔·常盈】雪花落地情思飞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5 雪花落地情思飞 原创/常盈 一夜酣睡无梦,清晨起床才发现窗外飞雪翩跹.屋顶上.树枝上已覆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地上湿漉漉的却少积雪.哦,今冬的第一场雪 ...

  • 【大荔文学·随笔·杨梦宏】乡愁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7 乡愁 原创/杨梦宏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小时候背诵主席 ...

  • 【大荔文学·随笔·杨梦宏】长安米贵,长安屯储之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56 长安米贵,长安屯储之 原创/杨梦宏 顺着大朝路出城,在美丽的田园综合体南望,是畅家农业公园,北望,就是浩大的十里长安屯村. 长安屯村历史悠久,文化 ...

  • 【大荔文学·随笔·杨梦宏】请管住你的嘴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7 请管住你的嘴 文/杨梦宏 不杀生是佛主的最高指示,可人类就是不听,偏要杀生,而且以此为乐.在所有生灵中,人是最残忍.最自私.最霸道.最无情的一种动 ...

  • 【大荔文学·随笔·任钰】抗击疫情使命有我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8 抗击疫情使命有我 原创/任钰 2020年的春天以特别的方式开启,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严峻的新型冠状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