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也要经营
我在写《黄昏亮起一盏灯》这本书的时候,曾经有机会采访过一次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我问马云:在你心中阿里巴巴成功之道是什么呢,马云只说了四个字:经营信任,马云喜欢说话,那天在场的有七八个人,他说了好多话,只有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
中国没有经过商业社会的洗礼,人们普遍缺乏一种契约精神,人和人之间也没有一种基本的信任,尤其是在生意场上,坑蒙拐骗属家常便饭,有时候人们甚至还会比谁的行骗手段高谁是爷。
为什么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缺乏一种基本的信任呢?除了政治文化的原因以外,多疑、不相信人是人性中的一种天然的缺陷,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也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可是商业社会的基础就是信任啊,卖方讲的是信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了,而对于买方来说,你首先要相信这个产品才会去买,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商业社会的浸润,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比以前好多了,同行之间发个微信,就转过去几十万,也是家常便饭了,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阿里巴巴就是在买方和卖方之间,谁都不信任谁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第三方的信任平台,只这一条,就让阿里巴巴一飞冲天了。
但是,人性中多疑的种子并没有消失,如果我们不注意经营自己的信任,那么这颗种子在适当的时候,仍然会被一点点浇灌长大、开花、结果。
你比如说,在创业营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大学同学、哥们、发小一起创业,按说关系也够“铁”了,开始创业时大家是彼此信任,可到了公司赚钱的时候,猜疑之心就开始冒芽露头了。
这种信任的根基似乎开始动摇,都在心里开始扒拉起小算盘,这个项目他是不是多捞钱了,那个项目他是不是拿了回扣了,碍于情面又不好明说,只能记在心里,最后矛盾总爆发,公司崩盘大伙分道扬镳,再好的哥们也是形同陌路。
可日子总还得过啊,要想往前走,你还是要选择相信才行,人跟人之间信任的纽带是很脆弱的,一旦建立起以后,就要努力去经营这种信任,这种信任才能持久。
就拿我们公司小保姆来举个例子吧,许多请过保姆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让保姆去买菜,就很容易出现信任的问题,菜价一天一个样,农贸市场也没有什么发票,三根萝卜两根黄瓜也没法开票,以前我的做法是,先给保姆现金,她一个星期跟你报一次账,这里边就会有很多漏洞,少则拿几根菜回家,贪点的保姆干脆就给你报花账,把钱直接揣自己兜里边去了。
菜钱虽然不多,但总是让你心里会有淡淡的疑问,可没什么证据又不好直接去追问,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不行就找个茬把她辞了,可换一个新的保姆来,干久了这个问题还是存在。
小S是我请来的保姆兼书稿打字员,在公司已经做了很久了,我也很信任她,我出差的时候她能一个人拿着钥匙在办公室里面打扫房间。
她并没有因为得到信任而忽略了经营信任,每次买菜的时候她都用微信先付账,然后把截屏发给我,我再把菜钱转给她,如果是要付现金,她也会把超市的收款单拍个照片发给我,她谨慎地经营了信任,也就更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如今她已经配合我们出版了好几本书了,自己也渐渐的从一个保姆成长为一个办公室的文员。
信任是经营出来的,不要觉着是亲人、战友、过命的朋友,信任就牢不可破,那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黄昏亮起一盏灯》这本书。我对马云的那次采访也在这本书里。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