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盈利模式的公司,谁也别瞧不起谁
公司看多了以后,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两年新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办公室装修得都比较开放和活跃,老板也很少一个人占一间大办公室,摆上一个硕大的写字台,反倒是会客室比较讲究,员工的关系也比较松散和平等,很多人都有一个工作的名字,比如凯蒂,皮特......马云的阿里巴巴干脆就用金庸小说里武侠的名字相称呼。
而传统公司却不一样,从办公室的布局就能看出公司员工之间的等级,老板的办公室一般都会在走廊的尽头一个最好的位置上,面积也一定是最大,不管老板的身高是多少,一间硕大的办公室里面一定会摆着一张大大的老板台,周围摆上一圈沙发,墙上还会挂上一幅名画,或是老板和一些名人的合影,其他领导的办公室的装修也是逐次降低,森严的等级,严格的制度,员工脸上刻板的表情,一眼看去让你觉得有些老和土。
过去我们总是觉得,这是因为互联网公司比较新潮,传统公司比较老化,是审美和价值观的原因,是新与旧的区别。但罗振宇老师在他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这是企业获取利益的方式不一样而形成的。
罗老师认为,新型的公司盈利能力往往来自于创意,员工各自有各自的手艺,谁也很难替代谁,大家是在一种平等和开放自由的环境里进行协作,有可能早晨10点钟还没起床,晚上两三点钟办公室还是灯火通明,这样的公司保证运转效率的,当然不是纪律和等级,而是积极的工作和主观的那种愿望。
而那些传统公司,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公司利润的来源主要靠老板,车间里干活的员工很容易在人才市场上招到,稍一培训就能上岗,管理干部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干的不顺手,老板换起来也容易,那它当然就没那么尊重员工的感受,相反,它要靠强调等级来保证管理者的威信,要靠强调纪律来保证效率。
以前我更多地喜欢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觉得它们代表未来,对传统公司总觉得他们是夕阳西下,属这种老朽之列,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觉得我的想法有点偏激了,互联网公司也好,传统公司也罢,这是两种类型不同的公司,其实不可比,更谈不上看得起和看不起谁,他们的差别不代表新旧,而是由自己的盈利模式所决定的。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是在国营单位当副总,50多岁了不甘受体制内的折磨,愤然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这本来是一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公司,可他为了圆自己在国营企业没当上老大的那个“帝王梦”,把国营单位那套方法复制了过来,而且有过之而不不及,等级森严,部门林立,文山会海,可公司一共才十几个人,弄得跟个小朝廷似的,员工创意的热情被严重压制住,结果公司创办不到一年就垮掉了,剩下那间等级森严的办公室,和那张硕大的老板台空空荡荡地放在那里,等着收废品的人来。
所以,我们在办公司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千万千万别做拧了,你是什么样的盈利模式,就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这里没有好坏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罢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约翰·科特写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