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信阳茶农,其实挺不容易!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军哥微信:37096414
清明前后几日,天气出奇的好,那天清晨,依旧是春风拂面,阳光和煦;天亮的很早,不到七点,赶上逢集,小街杨店已是人流熙攘。
桥头邱家的炉子已出了好几炉的肉饼,香气在街头弥漫,各家店铺陆续开门,各自整理货品、摆卖商品,开始新的逢集生意。
这原本应是一个平淡而美好的春日乡村集市。
一位60左右的农民从南街缓缓走来,他手提一透明的白塑料袋,里面装着新炒好的茶叶,约有两三斤,这是这个季节逢集最常见的赶集人,都是来街上售卖自己刚刚采摘制作的茶叶。
南杨店一带不是豫南茶叶的主产区,但附近依然有不少茶树,尤以西边张洼、前锋任山、猫儿头寨等地茶叶质量最高,这个月是这一带茶农最忙的时候。
这位茶农就是任山的,上街就是卖手里的茶。他走路的脚步突然有些歪斜,边上在摆摊的大娘连忙问他咋地的?回答说,有些头晕,大娘忙转身回店里,要搬个凳子给他坐,休息一下。
▲茶叶制作,摄:清荷飘香
谁知,凳子还没搬来,冷不防的,但见他直挺挺的一头栽到了地上,手中的一袋茶叶滚到一边,周遭的人群发出惊呼,由于是硬生生的倒下去,老人脸上立即擦出了伤口,血染红了额头……
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到了周遭忙碌的人,有人很快认出了倒地的茶农,街上的自家人也急忙赶来,有人喊来边上诊所的医生,他仔细的把了下脉搏、听了下呼吸,有些无奈的说:不用打120了,已经没有呼吸了……
这是几天前发生在杨店街头真实的一幕,逝者就是赶集上街售卖茶叶的农民,初步推断,可能是由于连续采茶、炒茶,昼夜忙碌,诱发可能本就处于亚健康的身体病症,脑部出血,殒命街头!
寄托哀思的清明,却在街头突发茶农暴毙的一幕,给这个日子平添了更多的哀伤!
清明前十天左右开始,是豫南农人一年第一个大忙日子——采茶季!
信阳地处淮河以南,出产上好的毛尖茶,但这里又几乎是中国大片出产茶叶的最北的一个地方。
四川、湖南等地春节后不久,茶叶就开始大量开采,而信阳毛尖此时毫无动静,所以这里的茶叶的开采,基本都集中在清明前十天到谷雨这段不到一个月的短暂的日子里。
因此,以茶作为一年重要经济来源的茶区农民,在这20天时间里,用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忙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清明前的茶叶,是新年茶树的第一波嫩芽,上市越早价格越高,几乎是一天一价,今天茶树的长出的嫩叶,不及时开采,不两天就会变成不值钱的树叶子,俗称“跑了”。
▲朱堂茶叶交易夜市,摄:清荷飘香 以下同
所以,茶农每天清早就会起身去采茶,顶着艳阳采到下午,回家就要立即炒制,经过杀青、甩条、复炕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将茶叶炒好,炒好的茶叶就要尽快销售出去,因为越早越贵!
因此,你这个时候晚上到豫南如罗山朱堂乡、浉河区东双河、浉河港、李家寨等一带的茶区集市,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这里深夜一改往日的寂静漆黑,通街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热闹如白昼逢集,整条街都是卖茶买茶的人流。
为什么茶市交易在了晚上?
原因就是在于茶农通宵达旦的劳作需求,白天采茶、炒茶,制好的茶又必须尽快出手,只有晚上才能上街卖茶,不耽误第二天的采茶工作。
春光对于这一个月的茶农来说,用一寸光阴一寸金,丝毫不为过。
由于如今的茶叶采摘与制作,大部分都是老人在家打理,如此日日超负荷的运作,难免会给本已老弱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就会有了文章开头那悲伤的一幕。
姐姐的婆家在朱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她最忙的时候,今年她说,现在夜市茶交易更提前了,以前都是凌晨3点,如今晚上8、9点就开始了,到凌晨基本就结束了。
这些上街贩卖的,基本都是自己采摘、制作,然后上街销售的茶农,自己采摘,节省了人工成本,才能赚一点辛苦钱。
而茶叶主产区,每家茶农有大片茶园,都必须雇佣采茶工才能确保一年的茶叶收成。
如今,人工费飙升,而采茶工却是一年比一年难请,这些采茶工多是驻马店等临近地区的中老年女性,近年来采茶季,她们就成了香饽饽,茶农都需要千方百计的托人雇人,需要支付介绍费,到了之后,除了工资,吃住均由茶农负责。
据了解,现在采摘芽头,活叶已达到80一斤,芽叶也要50一斤,而三斤活叶子才能制一斤茶,成本高企。
纵然如此,采茶工依然难请,时常发生争抢工人的情况,而采茶妇女也动辄向茶农提出各种待遇要求,轻易也不能得罪她们,因为一旦没有足够的采茶工,每天的冒出的茶叶,只能眼睁睁的看它们老去,变得一文不值。
清明返乡,我接触了几种围绕茶叶忙碌的亲友:老湾70多岁的伯父,带着干粮翻山越岭,每天满山采茶,一部分自己喝,一部分上街售卖,换点零花钱;
在朱堂茶区雇佣了十几人采茶的茶农,每天都要把买好的菜、日用品走十几里山路送到茶场,在把当天炒好的茶叶拿下山售卖;
给别人采茶,每天晒得黢黑,腰酸背痛的大娘。还有就是那位累倒街头的乡亲,都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茶农的不易。
而一个悲哀的现实是:作为扬名很早的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如今依然局限在河南等很小的范围销售,接受人群很狭窄,我工作所在的江苏,知道信阳毛尖的人不多,去购买饮用的就更罕见了,在超市,也难以见到。
更为要命的是,比信阳茶上市早、产量很大、成本的更低的川茶,冒充毛尖,大量充斥信阳茶叶市场,茶农的辛苦,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那天目睹了茶农街头毙命,令人难过的一幕,几日每每想起,不由觉得心酸。
除了写了这些无用的文字,能帮助家乡的,只有每次对外人介绍家乡时,重点介绍家乡的名茶,然后,和往常一样,只会购买家乡的茶叶,无论是送人还是自饮,从没主动自己购买过其他茶叶,算是自己的绵薄之力吧!
■ 图片拍摄:罗宏 清荷飘香等
■ 转载需授权;欢迎网友分享转发群、朋友圈。
☆ 往期精选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