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吐蕃没落与回纥西迁<党项在汉与吐蕃间>2
吐蕃史书中将族源自称为来自“猕猴种”,这与党项羌的族源来源自称别无二致,同时代的羌人族群中的宕昌羌、邓至羌等,也都自称为猕猴种。同时,这些族群都以羊为本族的图腾或敬为祖先神明,充分反映出他们都源于古羌人。
藏(吐蕃)族古老传说中十二位大力士肩扛天神之子,拥其为王,是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
古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主要是中华民族中游牧系统族类活跃的区域,其民族界限远远不像今天这样的清晰。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各种族群或部落,常常出于历史机缘,出现一位或一个家族的多位具有超强领导能力的领袖人物或者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带领族群走出蒙昧与落后,为自己的族群开创出一片新天地。通常的规律是,一旦一个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霸主)建立了政权或者称霸于一方,则周边和被其所征服的游牧系统族群,无论自己族群以前叫什么,这时都会纷纷将被霸主所统一了的部落联盟命名为霸主所在的部落的名称或干脆以霸主的名字命名这个新的部落联盟(如吐谷浑)。匈奴如此,柔然如此,突厥如此,吐蕃如此,党项羌亦如此。
在吐蕃势力强大时,河湟地区、河西走廊皆陷于其手,大量羌人部落深受吐蕃影响,而纷纷归化或被归化为吐蕃。其中还免不了有大量的汉人或被汉化了的诸羌。同样,当一个族群衰败或放弃对一个地区的掌控时,原先已经同化的族群,也会随着新的领导族群而改变。
9世纪末,张议潮率众起事光复河西、河湟后,吐蕃残余势力也随之退出了该地区。生活在今川、陕、甘、青交界地区的吐蕃人在部分豪酋带领下,在该地的牧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割据势力,不服从唐廷管辖(张议潮所管辖的区域主要还是城郭、农耕区和交通要道),吐蕃王朝也已分崩离析,这些吐蕃遗孑只好各自为政。但他们的领导阶层是源流较为清晰的吐蕃人,所统领的百姓则主要是包括党项羌在内的原住羌人,他们大都聚族而居,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与党项羌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几乎一致,本为同种,很难区分。直至北宋,从仪州(今甘肃平凉市华亭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市)直到灵州、夏州一线,还都有吐蕃人聚居,宋人也以“吐蕃”“西蕃”“蕃”“羌”等不同名词称呼这一带的非汉族居民。《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宋史·宋琪传》载:“党项、吐蕃,风俗类同。其帐族有生户、熟户,接连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僻远,横过寇略者,谓之生户。”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所著、所赐惠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