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77篇:中医视角解读“肿瘤对治思路”
后三期发文预告:忧郁症论治、慢性肺病论治、肝病论治。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在上一篇中,我们结合《灵枢.痈疽》的论述探讨了肿瘤的发病机理,将肿瘤的发病原因归结为两个主要的方面:
1. 人体依靠饮食、呼吸、摄入水、遵守自然规律,五脏六腑良好的运作下形成有形的营血和无形的卫气两种能量,有形的阴血和无形的阳气按照自然规律运行在身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其中五脏是精血的存贮单元,六腑是精血的“制造加工厂”,人体如果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饮食、起居有节,情志有控,身体的气血就充足,就不容易受到外邪的攻击导致疾病。简单来说,正气不足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2. 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就会造成自身的气血不足而抵抗力下降,外邪入侵人体就会产生“郁结和阻滞”,例如寒邪会牵引收缩,直接导致疼痛和气血瘀滞,热邪会损伤消耗人体正常阻滞和津血,也会造成阻滞。阻滞时间久了就会产生郁结的热,郁结热会损害肌体并导致身体组织和血液变化为脓血,郁结会导致局部新陈代谢失调,和脓血交织在一起会吸收身体的痰饮、水湿形成肿瘤,同时,郁结的热会为肿瘤生长提供能量来源。外邪入侵是导致肿瘤的直接原因。
根据其产生原因,治疗肿瘤的思路可从四个维度去考虑:
1、肿瘤产生的根源是正气虚弱,尤其寒邪入侵人体收缩经络可造成较深的郁结,郁结越深,越容易化热。因此,治疗肿瘤的根本在于祛寒、扶正和恢复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加气血水平。这时可以用到附子、肉桂、吴茱萸等祛寒的药物,扶正滋补精血的药物有当归、生地、巴戟天、党参、鹿茸、山药、麦冬等。但祛寒和扶助正气的药物不能滥用,肿瘤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郁结的热和邪气,郁结的热如果不被祛除和抑制,不正确的运用扶助正气的药可能会导致肿瘤更加失控生长。
2、肿瘤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郁结化热和湿浊,因此,郁结处的热邪和湿浊一定要祛除,热邪湿浊不祛除,肿瘤会持续生长,这时可用到蒲公英、黄连、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祛热邪并改善污浊环境的药。
3、肿瘤形成后,需要结合攻伐除坚和祛痰的药物。
4、治疗时需要准确的“定位和定向”,人体内五脏六腑的特点和针对用药各有不同,需要将药物定位到需要的位置。
从阴阳的角度看,阳为能量,阴为物质,阳动阴静,人体是一个阴阳结合,阴阳相互作用转化的生命体,阳气偏于实现人体功能性的一面的作用,阴偏于实现人体物质性一面的作用,很显然,肿瘤是发生在人体物质层面的不良组织,属于阴的一面,人体正常的情况下是阴阳相互持续转化,阴支持和控制阳、是阳的来源,同时阳保护阴,也是阴的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唐农校长在第五届国际扶阳论坛发表了一篇叫做《从平人气化之体相用论中医辨证治疗的终极旨归兼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体会》,唐校长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讲座多引经据典,令人佩服,但容易让人听着犯迷糊,住不住要点。简单来说:唐校长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结合之体,肿瘤是一个气血瘀滞导致的异常组织,在治疗上要考虑用一些阴柔的药物结合药物的归经先“准确定位”,用“阴包阳”的方法定位后再用寒热交杂的药物“定向打靶”治疗。
相比较,中西医结合出身的吴雄志博士在2015年广州扶阳论坛的讲座则相对通俗易懂,观点和唐校长接近,吴博士提出了很多刚柔既济、以柔克刚、寒热并用的概念治疗肿瘤,并特别提出人体功能性的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治疗区别,肿瘤是一个典型的属“阴”型的病,治疗上应该和恢复人体功能性的疾病治疗清晰对待,否则会加速肿瘤的生长。
笔者按照五行归纳的原则来探讨各种肿瘤的治疗思路:
1. 肾癌。吴雄志在其著作中论述到了瓜蒌瞿麦丸和真武汤治疗肾系统疾病的差别,瓜蒌瞿麦丸可用来治疗肾的肿瘤,而真武汤主要治疗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一个治疗有形的阴病,一个治疗无形的阳病。吴博士没有说原因,我们可以试着仔细分析判断。
人体的肾系统负责水液的蒸腾和代谢,如果寒邪入侵肾系统则会导致水液无法正常调度,可能导致身体积水和口渴的症状,真武汤的作用祛寒和恢复人体的水液蒸腾代谢功能,其作用属于“阳”的一面。从以上肿瘤的形成原因来看,肿瘤形成的本质是寒和郁结,但现象确实郁结化热,如果简单去扶阳祛寒,很有可能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又加速了肿瘤的生长。
瓜蒌瞿麦丸由瓜蒌根、茯苓、怀山药、附子、瞿麦五味药组成,方中附子祛寒治疗肾阳虚的根本,用山药和瓜蒌根来滋补肺阴,同时这两味药可以加强肺的肃降“从上至下”给肾以力量,起到“包容”肾气确保肿瘤不扩散的目的,同时可填补人体精气。茯苓的目的在于祛除多余的污浊水分,减轻肾的负担,本药方的核心区别在于使用瞿麦,瞿麦是一味苦寒的药物,具有清热、祛除污水、消除痈肿、破血和解毒功能,可有效减低肿瘤内的郁结之热和污浊,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本组方的点睛之药。
根据瓜蒌瞿麦丸的思路,加减使用好猪苓汤等组方都可以找到治疗肾癌的思路。
2. 肺癌。肺系统是人体的呼吸和外界空气交换系统,主宣发和肃降。其中肺阳(肺气)主从内向外的宣发保持毛孔通畅,肺阴(津液)主肃降将人体精气归并于肾。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肺阳的能量来源于肺阴的滋养,如果肺气不足,外邪攻击表系统很容易导致肺气关闭而产生内热,肺气收敛会导致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进而产生痰饮,痰饮夹杂着郁结的热量,热邪和污浊入血就会产生导致肿瘤的环境。
我们可以将麻黄汤和薯蓣丸可做一对药方来对比辩证,麻黄汤用来治疗肺气虚弱风寒束表的病症,但如果一个人老是经常得麻黄汤的症状用麻黄汤就不太合适,因为肺阳的宣发根植于肺阴的滋养。这时就要用薯蓣丸来治疗,薯蓣丸的君药是山药,其目的是用山药来滋养肺阴,组方有山药,生地、阿胶、当归等大量养血养阴的药物,也有助阳的桂枝等药物。只有肺阴充足了,肺阳才能得到持续的宣发力量,只有用阴阳既济的方法才能持久发生功用。
根据肿瘤的形成机理,在治疗上首先要确保肺气的宣通,以让污浊的邪气和浊水有出口,但仅仅是宣肺和温肺还不够,因为单纯的宣肺和温肺很有可能造成肿瘤的生长,一定要配合祛除郁结的肺热和解毒化浊的药物,例如近年来西药研究较多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药物。根据《易经》的象学原理,蒲公英的外形和颜色具有典型的宣达肺热和化浊的功能。
肺系统的修复需要滋补肺阴,在恢复阶段可能用到山药、麦冬、石膏、知母等滋阴养肺的药,也结合干姜、黄芪等温阳肺气的药物。
3. 肝癌。肝是人体藏血的器官,从西医看,大量的血液生化作用在肝系统中发生。从中医看,肝系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脏器,负责实现人体“由阴转阳”的机制,因此肝系统受邪后很容易在最深的地方产生郁结,所以其潜在的危害较大,潜伏期也较长。
仲景在乌梅丸中给出了治疗厥阴系统的思路,由于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组方以乌梅为君药滋补肝阴,用药寒热交杂。从乌梅丸的组合来看,该组方兼有扶正和祛邪的功能,但偏于扶正的力量更强,所以在临证中要辩证处理。善于清除肝系统郁热和化浊排淤的药物有丹皮、黄连、木通、茜草、黄芩、夏枯草、鳖甲等药物,可根据药性的差别辩证使用。
从长远来看,恢复肝藏血和扶正的药物有乌梅、地黄、当归、芍药、山茱萸,阿胶、桂枝等药物。
肝癌的治疗一定要分清虚实,即要确保肝系统得到血液的滋养,又要确保除邪不至于伤正,补益不会导致邪气增长。《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的思路提出了以除邪为主,兼补正气的治疗思路。
4. 胃癌、大肠癌、膀胱癌等其他癌症。按照五行心属火的原则,心和小肠不会产生肿瘤。同脏器相比较,根据《灵枢.痈疽》描述,发生六腑和皮肤肌肉的肿瘤危害程度较轻,治疗的机理同以上原理类似。
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在于需要“准确定位和导向”,在药物使用上要根据药物的味道、寒热、沉浮、扶正或祛邪等多个维度去精准考虑,确保药物的组合能到达指定位置,用药往往寒热交杂、扶正和祛邪同时考虑。确保扶正的时候不助长邪气的增长,祛邪的时候不消耗人体的正气和生机。
《黄帝内经.宣明五气论》提出了很多用药的准则和脏腑病用药机理:如“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些用药机理和脏腑喜恶原则被仲景很巧妙地体现在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组方中,关于用药特点和原则,将在下一系列《深入浅出方解伤寒》文章中详细讨论。
(1)本人的头条号会系统的介绍中医从基础理论、疾病分析、方剂讲解开始,穿插医案,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持续进阶,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