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民间这些治病方法你知道几个?
民间治病方法
饶阳 李雅莉 魏文仲 张砚生
看过太多的生老病死,感觉一个人对生有一种本能的强烈渴望以及面对死亡时所拥有的无奈与无助,也更理解当疾病来临时人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与病魔做斗争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很多过去常见的疾病也在历史前行的脚步中渐行渐远,但蓦然回首间,我们却不难发现,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出了无穷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也仿若在饶阳民俗的历史长河中开出的灿烂花朵。
针针疮(疹疹疮):针针疮,又名蛛蛛疮。身体上长的成片的小红疙瘩,白尖红底盘,又疼又痒,挠破会流黄水。在卫生条件很差的年代,这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多发病于幼童,可能和幼童自身不注意卫生和免疫力差有关系。饶阳民间通常会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找一棵臭椿树(有人称之为曲(音)树),用红纸剪出一个小人形状,找宋、郝、周、崔、段姓人一或两人,手拿枣树或杜树枝上的刺儿,绕着病人身上的针针疮转圈,嘴里念叨着:针针针针疮,别在人身上长,长在这棵曲树上,然后把刺儿刺在曲树上的小红人身上,照此重复若干遍,把刺儿刺满小红人全身。之所以找这几个姓氏的人,也是取其谐音,寓意孩子会很快好起来。
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用新笤帚(过去人们用打完谷子的谷穗做笤帚)在热锅上扫热,然后用笤帚扫身上的针针疮,嘴里念叨:针针针针疮,别长在人身上,长在这把笤帚上。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选在夜深人静时,此时行人少,治病不易受惊扰。说来奇怪,我们讲不出科学依据的土方法,很多人的病经过治疗竟奇迹般的好了。
黄瓜疮:黄瓜疮长在大腿根,因形状像黄瓜而得名。过去得这种病的人不是太多。这种病很疼,疼得走路都猫着腰。那时候医疗条件差,一般也是采用民间的方法治疗。
这种病的治疗方法很有意思,通常比着病人那么高,截一截高粱(饶阳民间称为秫秸),找姓宋、段、杨(杨姓也可用崔姓代替)的妇女,拿着秫秸和秤砣,在街上找块大石头,把长秫秸平放在石头上,几位妇女轮流拿着秤砣念叨(比如说患者姓张,姥姥家姓李):“李家的外甥张家的子,黄瓜疮儿石头上死!”一边念叨一边拿着秤砣在黄瓜疮处转圈儿,念叨一遍,砸三下秫秸,就这样,从一端砸到另一端。
砸完之后,跟大人回家,不许回头看。这种方法,虽然找不到科学依据,但奇怪的是,真有通过这种方式把病治好的。
夜哭郎:孩子无烦忧,尤其是襁褓中的孩子,每天的事就是吃喝拉撒睡,吃饱就笑,饿了就哭。因为不会语言,他们向外界传达信息的方式就是笑和哭。但有的孩子特别爱哭,尤其是到了晚上,不明原因大哭不止。我们现在都知道,哭就是因为孩子身体不舒服了,如果是天天晚上哭,那就要带孩子看医生了,肯定是得了某种疾病。在过去,医生很少,即使有医生专业水平也是不高的,人们称之为赤脚医生。对那些天天晚上大哭不止的孩子,人们称之为“夜哭郎”。饶阳民间也多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一张纸上,写上:天皇皇(慌慌),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的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然后把这张纸贴在来往行人多的路边的一棵树上。据说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好起来的,或许是一种巧合吧。
出疹子:出疹子,前期伴有高烧症状,而后全身出一层米粒般大小的红疙瘩。过去,出疹子这种病是常见病,这种病高烧时间很长,一般小孩儿连续发烧超过三天就考虑是出疹子了。这种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们都说,疹子如果出不来,会死人的。一般六七岁之前疹子好出来,年龄越大越不好出来。疹子出过一次人身体就有免疫力了,一般不会再出第二次。
过去医疗条件差,人们也没有太好的方法进行治疗。多数会采取忌口的方法,比如生葱、生姜、生蒜、茴香等,凡是属热性的食物都不能吃,这叫发物,吃后会加重病症。
这种病在冬春时节较易发生,民间还有用萝卜叶和大麻仁搓背的,还有用萝卜缨和荞麦面搓背的,这样有助于疹子快速出来。据老人们说,这样搓过之后,如果是疹子病,第二天疹子就出来了。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尽快让疹子出来,如果疹子出不来,就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不能见风。如果见风早了还会落下后遗症,如风落眼,就是眼睛一见风就流泪的病症。
出疹子在过去是常见病,但是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尤其是现在人们自幼都会打疫苗。所以,现在这种病基本消失了,只有个别孩子还有出疹子的现象。
注:本文选自饶阳民俗大观丛书之一《生老病死有说道》一书,感谢编者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