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辽国政治制度,看完其制度特点,你也会迷上

辽国,和北宋同一时期并且影响非常大,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个国家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对辽国有所了解的话,估计你也会喜欢这个政权的。因为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非常有特点,后世很多政权都借鉴这个制度。我们今天看一下辽国到底建立了什么制度,为何一直被后人称颂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契丹人是草原上游牧民族之一。魏晋南北朝时,契丹人开始在史书上出现,这个民族是鲜卑族演化而来的。唐朝后期,契丹人开始崛起。唐朝末期的时候,痕德廑可汗几乎统一了整个契丹。不过他在906年去世,他去世后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族大汗。可见,契丹族对唐朝还是比较忌惮的。917年,受汉文化的影响,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大契丹国。之后这个政权多次在辽和契丹这两个国号之间犹豫。936年,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的代价换取辽国的支持。至此,辽国的势力正式进入中原地区。

从辽国建国的历史,我们能发现这个民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已经开始受汉文化影响了。称帝就是最好的体现。在接受幽云十六州之后,辽国受汉文化影响更深了。所有的少数民族在占领中原之后,都会受到汉文化影响。因此这些少数民族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托当处理本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政权才能长治久安。事实上,在辽国之前,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都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个矛盾,但没有一个处理的非常好。不过辽国建立后,对这个矛盾处理得非常好,可以说辽国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强大,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所谓的处理本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就是在治理国家时是偏向本民族还是偏向汉族。如果要是太偏向本民族的话,汉族地区是不可能同意的。要是太偏向汉族的话,本民族也会反对自己,自己就失去了统治根基。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时争取这两者的支持。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期间,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都尝试过不同的方法,但都失败了。但辽国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

想要同时获得本民族还有汉族的支持,也并不是很难,就是用他们都喜欢的方式统治他们。不过这样做的话危险系数非常高。第一就是容易出现分裂,用不同的方式统治他们虽然很完美,但他们之间的分歧也会越来越大。第二就是容易受到双方的反对,在这种制度下,汉人可能会反对少数民族的制度,少数民族也会反对汉族制度。第三就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容易汉化,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看来,想要建立一个受双方都认同还不会出现众多问题的制度确实不容易。但辽国做到了,辽国不仅做到了,还做得非常好。

在占领幽云十六州之后,辽国觉得不能再用之前的制度统治这里。想要稳固在这里的统治,必须用新的制度。所以辽太宗时期,按照“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原则设立南北面官制度。之所以叫南北面官制度是因为辽国有两个办公场所,一个是治理契丹人的场所,在皇宫北面。另一个是治理汉人的场所,在皇宫的南面。这个制度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辽国之所以能稳定统治这么久全靠这个制度。我们看一下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先看一下北面官。北面官主要的管理对象是契丹族,以及草原上的其他民族。北面官采取的是契丹族官制,所以的官职几乎都是契丹人担任的。契丹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政务、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北面官下面设置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这些机构。

再看一下南面官。南面官的管理对象主要就是幽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简单地说,南面官就是用汉人的制度管理汉人。这里面几乎是仿照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用这种新的制度管理汉人。而且里面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汉人。这些人平时可以说汉语,穿汉族官员的衣服。当然,南面官里面的官职比北面官要复杂,毕竟汉人的官僚体系由来已久,非常完善。在南面官里担任官职的人都被称为汉官,其实也有契丹人在里面担任官职的,但也都称为汉官。

辽国用不同的制度管理不同的民族,这些确实能够得到这些人的认同。不过我们前面说了,采取不同的制度治理不同民族,还会引起双方的抵触,甚至会分裂他们。不过南北面官制度中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在实行不同制度的时候,在里面加入了很多东西。

在北面官制度中,虽然是按照契丹人的方式管理这些人,但还是借鉴了很多汉族体制在里面。比如北面官制度中设立的北枢密院、南枢密院、北南二大王院、夷离毕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等机构,和我们学习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称呼不同而已;设立北枢密院中丞司,用来监察北面官的官员,这个名称和南面官里一样。北宰相府也参与军国大事,和宋朝参知政事的功能一样。另外,还有大惕隐司,掌管皇族的政教事务。设置夷离毕院,掌管断案、刑狱。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

就是说,北面官虽然基层是按照契丹族自己的方式设立的。但是在中央还是学习汉人制度,设立了一套类似于汉人制度的东西。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契丹人对这套制度的反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契丹人的控制。

在南面官制度中。虽然都是沿用汉人的制度,但有时名称也会有所改变。比如枢密院,有时候也称为汉尔司。当然,绝大多数的官职称呼和之前一样,没有变化。虽然是完全按照汉人的制度管理汉人,但辽国也进行了改进。南面官中的很多重要官职还都是契丹人担任的。不仅如此,南面官虽然和北面官并列,但地位并没有北面官地位高。同一级别的官职,北面官地位比南面官高很多。而且北面官里有很多官职是可以管理南面官的。

说白了,南面官虽然是完全按照汉人制度设立的。但主要还受制于北面官。从这方面来说,北面官是辽国制度的主体。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契丹人是他们的主体民族。他们不可能像对待契丹人那样对待其他民族。

这就是南北面官制的大致状况。其实这两种官制总的来说是有我,我中有你。也正因为这样,双方的矛盾才不会尖锐,也不会互相排斥。而且辽国做得比较好的是,在中央中,对契丹、汉人的制度进行一定改变。在地方还是按照以前的制度管理他们。这样推行这种制度的时候,阻力会非常小。因为绝大多数百姓并没有感觉什么变化,中央的变化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话,底层绝大多数人是支持这种制度的,毕竟他们的利益没收到什么损失。

再看一下汉化的问题。辽国境内有大量的汉人,辽国统治者汉人是无法避免的。不过汉化这种影响是双面的,契丹人是受到汉人影响,但汉人也会受到契丹人影响。之前的王朝要么强迫本民族完全汉化,要么要汉人完全接受自己的文化,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引起大家反抗。而南北面官制解决了这个问题。契丹人还是契丹人,不会被强制汉化。汉人还是汉人,也不会被强制契丹化。你们自己之前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当然,想要进入到中央,还是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过这个改变并不是非常大,很多人还是可以接受这个变化的。而且这个变化并不是强制的,而是主动的。如果你不改变的话,就无法进入高层,这一点还是非常高明的。

通过南北面官制度,辽国皇帝的皇权得到了加强。辽国虽然是皇帝制度,但契丹文化影响非常深。要知道在少数民族中都是兄终弟及的多,在正常状况下,契丹的大汗都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换句话说,想要成为大汗必须实力一直保持最强。如果自己实力弱的话,是不可能成为大汗。这时候大汗就会被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其他部落首领取代。不过南北面官制度建立后,状况就发生了改变。契丹高层逐渐接受了汉文化,虽然没有被完全汉化,但是对汉文化还是所有认同。他们也不再坚持兄终弟及这个制度了,也渐渐认同父死子继。就这样,辽国皇帝不需要一直维持强大的实力也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可以说这和南北面官制有很大的关系。

也正因为这个制度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在辽国灭亡后后世的很多政权都借鉴这个制度。比如清朝将军辖区、行省制并存,也是借鉴这个制度。可以说辽国统治者发明的这个制度还是比较高明的。正因如此,才有很多人喜欢这个政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