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重在调降与养护
临床经常会听到病人说:“孙医生啊!我胃疼、胃胀、胃反酸、胃不知道饿……”。胃病,想必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痛苦,胃是是人体的仓廪之官,对于人体的作用,不言而喻。临床所见胃病的种类很多,胃气上逆、胃热、胃寒、食积、胃胀、胃痛……传统中医认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 也就是说,胃气下降,就调和了,就顺了。如果不降,胃气上逆,胃酸就上反,吃饭就没胃口,就生病了。胃气保持通畅的下降运动,使饮食经胃的受纳腐熟后,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一方面将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输送至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经大肠传导糟粕排出体外。胃的通降作用,对整个六腑系统的消化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所以对于胃病的治疗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其关键就是恢复“胃降”的功能!脾胃是人体的中枢,脾升胃降,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便会导致各种症状的发生,其中补养中气使生化有源,鼓舞脾气的上升,也能够间接的推动胃气的下降。
胃是一个消化的器官,中医称胃为“水谷之海”,指的是胃为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既然是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如果不能受纳,受纳后腐熟不了,这就是病了,又或者腐熟过快,也是有病了。土居中央,以运四旁!脾胃是上下交通的枢纽,脾胃中土不伤,则中气得运,良医治病,首要顾及中土,顾及脾胃,可想而知脾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脾在于调,胃在于养”!古训云:“保一分胃气,多一分生机”,胃气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常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是很有道理的!胃病,通常情况下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胃部不适会明显好转,可停药后,病情还会再次发作,病人常常因此抱怨医生,为什么没能将他的胃病彻底治愈,借用一句俗话,为什么没能将胃病“挖根”?胃病能挖根吗?挖得了根吗?
许多胃病患者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饮食过酸、过冷,喜欢喝浓茶、咖啡等,这些都是胃病产生的诱因,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改变,光靠药物来治疗,那是舍本逐末。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想根治胃病,只能“三分治,七分养”,学会调养自己的胃,爱惜自己的胃,那才是治疗的根本法则。胃病的调养,首先要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习惯,不能闲的时候吃个饱,撑得难受,忙的时候,两餐合并在一起吃。临床常见都市上班族(年轻人居多),每天为了赶着上班,常常忽略了吃早饭,这对胃是非常不利的。
胃病的养护和治疗一样重要!比如有很多病人就说自己的胃病就是喝酒喝出来的。“孙郎中”在此提醒大家,过量饮酒伤胃,能不喝酒就不要喝,最好也不要抽烟。尤其在治疗期间,要少吃辛辣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前几天有个胃病患者来我这,言语中有些抱怨,说吃了我开的药,第三天让我拉了一天,而且胃疼死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患者看她家闺女吃粽子,自己忍不住吃了两个肉粽子。粽子属于不易消化的食物,吃了会给胃造成负担,能不疼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