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集札记之二:偏方姜茶汤
苏轼无疑是个有趣的人,同时其实也是个穷人,经常因为吃不起酒,吃不起肉而犯愁,于是就自己动手diy,在食物界各种探讨,有窘迫之时食材的搭配,有针对煮不烂的肉,进行烹煮方式的变革等,发明了二红饭、东坡鱼、东坡肉等各种美食,成为了后代美食界的宝贵财产。
坡仙本着医者仁心的善良,开发和记录了各种小偏方。还经常推荐给同僚,治疗效果非常好。比如,这一款治疗痢疾的方子,就推送给了文彦博,文彦博,那是大宋名臣,历仕四朝,出将入相。当然,他是山西人。
据坡仙记载,这个偏方非常有效,这里推荐给各位。请记住,我只负责推荐,不负责吃了之后的结果。
宪宗姜茶汤
宪宗赐马总治泻痢腹痛方,以生姜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琖,并草茶相等,煎服。元祐二年,文潞公得此疾,百药不效。而余传此方,得愈。
这段文字中,涉及到三个人,宪宗,是唐宪宗,马总,不是马云,是唐宪宗朝的臣子,在南海任职多年,清廉刚正,并且特别会做工作,知道当地百姓跟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感情深厚,直到现在,白马井、伏波庙等,在海南要么以地名形式出现,要么以庙宇祭祀等形式出现,马总当时就为马援做了一个很大的纪念活动,一位唐朝的地方长官纪念汉代的一位深受百姓喜爱的将军,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拥戴也是正常了。
文潞公就是文彦博,就是树洞取球那位。
回到正题,看偏方。姜,带皮切碎成为粟米粒大小,粟米,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二·粟》指出,粟米就是小米。所以,切成小米粒那么大;量,是一大琖(盏),就是一大杯吧。然后,跟草茶配合煎服,草茶就是烘烤而成的茶叶。相对于加工方法不同的团茶而言。 简单说,就是把姜切成米粒大小,和茶叶在一起煮水,趁热喝下,就是姜茶汤。
文彦博得了痢疾腹痛不已,吃了很多药都没用,最后是坡仙把唐宪宗赐给马总的药方给了文彦博,吃过之后,迅速就好了。
这篇小记,可以看出人家坡仙的朋友圈非常厉害,读书也多也杂,能找到唐代的偏方,给的是当朝位高权重的文彦博,并且吃下去很管用。也可见出这个偏方真的很厉害。
坡仙因为在海南儋州待过,所以这个方子就给了当地黎族百姓。白沙黎族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荣邦乡盛产姜,其次,陨石坑种植大片茶园,他们用当地产的小姜和白沙绿茶一起制作了姜妈妈姜茶汤。我曾经喝过这种姜茶汤,不是为了治疗痢疾,就是日常的保健,喝过之后,身体舒泰,感觉很好——不是做广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