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市高州城古街老巷
“九街十二巷”是高州城人们挥之不去的古老记忆。民间歌手黄华亮专门创作的以“高州九街十二巷”命名的歌曲,以极尽嘻哈Rap的曲风和家乡土语 ,将高州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对家乡历史文化发展和故土地道美食、旅游、社会风情的无比渴求,在街市中传唱,曾经风靡一时。
高州长期来有“九街十二巷”之称,其实,“九街十二巷”的称谓在很多古老的城市都有,只是用它来形容街巷的多,高州的也是如此。以前,高州最大的街道是中山路,也叫大街。此外,有解放街(十字街),后街,北关街(含现北街和北直街),南关街,西关街,集贤街,永镇街,竹栏街,新安街,仙桂街,升平街,常平街,平江街等九街,勒古巷,天文巷,东升巷,大陵驿巷,乐义巷,马路巷,安荣巷,高第巷,赐宝巷,金刚塘巷,菠萝埗巷,镬耳巷,等等,统称十二巷。高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与这些古老的街道有一定的历史关系。
民国时期高州城九街十二巷
中山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名称,应为大街。高州人通常说的“去街”、“出街”,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原为青砖铺砌,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才改称中山路,也才改用混凝土构筑。一公里多的街道两旁,青一色的“北衙南商”格局。北边以衙署为中心,府署、道署、镇署、县署、都司署、学宫、考棚一字排开,整整占去街道的三分之一还多。南边几乎全是商铺及少量的书院、住宅。
清代高州城
中山路是高州城“九街十二巷”之首,东西走向,从西关至东门,全长1000多米,想必古城当年的规模也更加宽阔。中山路是高州人的脸面。正是这条并不很长的旧城古道,托起了高州这座千年古城,承载着高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有人都相信,高州老城区的地下,保存有大批开埠以来的历史文物,其中中山路便是一个最重要的地域。坊间传说此街中段,曾出土过一个宋代古钱币窖藏,内有历代钱币4万多枚。在一个不知名的墓葬区内,当地群众收集有墓砖数十万块。某道观内,还曾收藏有宋真宗所赐御书,后因观塌而御书也无所踪。
大街始建于唐朝,是一条千年老街。原来是青砖。两边铺上长条石板,就是因为够宽,够长。才叫大街。1000多年来,大街经历了风风雨雨。已经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大街骑楼建于清末明初,这些骑楼集广州粤派风格兼有西方异域风味而形成高州特色的骑楼风格。最早的骑楼是马来西亚华侨李孝式先生在高州城中山路中段开设“锦纶㤗”商行时建造,由李孝式先生亲自设计,带有典型南洋风格。不知道在哪此后,中山路、南华路、南关街等其他地段的商铺纷纷效仿,形成了粤派西式兼容的骑楼街。这些骑楼多为砖木结构,高二至三层。分为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楼身和楼顶立面表现欧陆风格,倚柱、壁拱、窗套、檐口、山花、柱头的灰塑等采用几何图形或花草装饰。体现出浓厚的异域风情。一座座骑楼毗邻而立,形成长廊,遮风挡雨,被誉为“风雨走廊”。
高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山路,市委大院内。1934年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中山纪念堂为楼房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楼分三层,中楼和后楼为两层。总进深39米,总横面长18.6米,主楼占地面积725.4平方米。法国工程师设计纪念堂顶部为硬山顶式,用三角钢架结构组合支架承托瓦脊,瓦脊四周有裙墙遮挡,窥看不到脊面。中山纪念堂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将中国民族传统与西式造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具风格的纪念建筑物。该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不多的纪念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州市人民会堂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山路东段,于1959年春动工兴建,同年12月落成。坐北向南,总面宽36.6米,总进深74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主、后楼三部份组成。前楼底层和二层架空作一宽敞门厅,主楼为会议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座位800个,后楼为报告台。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该会堂集大型会议、文艺晚会、电影播放、艺术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是市内会议展览和重要庆典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市民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园地。2000年2月20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出席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动员大会,并作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高州人民会堂
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使高州城有过不少修葺和改造,以老街为中心的旧城区,一点一点地向四周扩张,使这个号称广东下四府之首的边陲小镇,一度曾经成为广东南路最大的城池。但是,老街的格局始终没有打破,街还是这条街,衙也还是那个衙!以中共高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核心的党政机关单位仍然是老街的主人。人民会堂、公安局、财政局、高州中学、高州第一小学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然屹立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经风雨,见世面,成为高州人的脊梁。
解放街,原称十字街。改革开放的成衣街,很多人由此赚到第一桶金。此街还有附一小、天主教堂。原大戏院、百乐城、解放商场,现悉数消失。
昔日金华街,现为南华路,南接南关街,北接中山路。高城繁华批发中心。
升平街。首起中山路,尾接仓边街,其左侧接常平街。里面有个云潭黄氏宗亲读书馆旧址,该馆建筑经典,颇有历史价值。曾有人多番申请保留。无疾而终。旧二中一分为四,一给高州中学初中部。二给东风小学。三作保障房。四给刘杰夫作保障房及商品房。
常平街“岁魁第”,隶属苏府。此类祖宅为该姓祖先福荫而来。
永镇街从环城路角度看。左为中心粮站,计划经济时代,最吃香的部门之一。原城内储备粮仓,又叫二仓(在旧二中旁)已毁。
北直街苏府“昌后居”,仍为青砖大瓦屋
北直街国民党时期建筑
北门口,五大城门之一,唯一能确定并且使用的城门口。此门为原址新建而并非遗迹。工行承建而用的公产房。
仙桂街上。首接永镇街,被十字街打断为两段,尾接新安街。该街将一小和附一小进行物理位置分离。
后街首起市体育馆,尾接南华路。被府前路,解放街分成三段。与中山路同走向,伴随中山路大致四分三长度。曾为暗娼街繁华之地。
府前路右边角度看后街中段。左边建筑为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
南关街骑楼。中山路及南关路、南华路尚存为数不多的骑楼,有特色,值得一看。
竹栏街之上街,左楼为1号门户,直接到鉴江河堤。李德时代拟拆迁,扩建为沿江路。
竹栏街,这条街在过去居住的人大多数都是从事竹器编织生产。家家户户都编织竹席、竹箩、竹栏、竹梯。还有商品用的装饰小手工业“猪笼饼”的微型猪笼、玩具秋蝉、蚱蜢等。现也有竹器品销售,不多。
府前路,新街段。左右两边都是新街地段,商铺林立,二十年来,高州城内年例最大最豪坊间。
北街,现起始在平江桥头。原纺织厂宿舍为1号。该地段原为较场尾。北街原起始位感觉应在北街小学。原较场尾并入北街。
大陵驿巷门楼,但不知道何时改称新安街。南接中山路,北接仙桂街,两街并接小西门。其年例为农历二月初一,城内各街巷社坊年例为农历二月初二。
高城西大门进入为经商之地。大陵驿巷与南华路为经商旺地。图为大陵驿巷当年经商会社原址,城墙特别厚重。青砖大瓦,仍保留着原来风貌,大门紧闭,透说当年雄风。
安荣巷。首起接北街。一辆摩托车单过,仍保留些许青砖地面,狭长小巷,记录历史。
安荣巷比较大,分一,二巷。此巷仍保留着质朴青砖,布满青苔。此镜头路段为规划中的光明路中段,不允许新建。
天文巷,首接北关街,尾接是保健院。此巷两侧均为规划中的光明路中段,不允许新建。
勒古巷,正在消失。已被并入公园路。
黎江巷,首起西关街,直达人民医院2号楼墙,往左右均可成尾接沿江路。=
金刚塘巷,首起北关街,尾达保健院。里面曾是浆糊厂,纸合厂。
赐宝巷,南北走向,首起北街,尾接安荣二巷。右边为原酒厂。
东升巷。由南往北走。左为1号。右边白墙屋后面是朱国儒老屋,隐藏很多故事。此巷打通为光明中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规,至今无法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