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就留下一首诗,短短28字,却被誉为“不世经典”
在古代,很多诗人“一诗成名”。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北宋的苏麟,仅凭两句残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名垂千古。唐朝还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也许我们没听过,但他的那两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两句出自他的《赠去婢》,全诗如下: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是唐代元和年间的诗人,大概与白居易一个时代。他一生就留下这么一首诗,短短28字,却被誉为“不世经典”。也许是因为写的是亲身经历,所以尤为伤感,引起了千古共鸣。根据记载,崔郊年轻时曾寄居在姑母家中。姑母有一婢女,天生一副好容颜,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崔郊对她一见钟情,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自古才子佳人多磨难,这两人也不例外。就在两人你侬我侬之际,姑母却将婢女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只是一个文弱又穷困的书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人离他而去。
在失去爱人的那段日子里,他是茶饭不思,很快便消瘦了一圈,“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如此。后来他实在抵不住思念,便偷偷传信于婢女,邀她寒食相见。到了寒食节,婢女果然依约出府。两人在郊外的杨柳下,互诉衷肠。这一次的相会看似解了崔郊的相思之苦,可实际上却令他更加肝肠寸断。想到以后也许再无相见之日,崔郊痛彻心扉,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开头一句便道出了他和婢女悲剧的根源。那些王孙贵族一旦看上女子的美貌,便追逐着不肯放手。诗人这里没有明确说明女子是如何美貌,而是通过公子王孙的追逐,侧面烘托。而公子王孙的追逐行为正是造成女子不幸的根源。接着的一句便引用绿珠的典故,突出女子的悲伤之情。绿珠本是西晋巨富石崇的爱妾,貌美如花,又能歌善舞,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儿。石崇富贵显赫时,就算有人觊觎,也不敢从他手中抢人。
可是后来石崇失势,而一直对绿珠有意的孙秀却是一朝得意。孙秀派人向石崇所要绿珠,石崇自是不肯。怀恨在心的孙秀便向当时掌权的赵王伦进言,建议诛杀石崇。而绿珠为了不辜负石崇的一片情意,在金谷园中坠楼身亡。 “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说的便是她。作者这里以绿珠为例,便是为了突出那些权贵的霸道。他们为了一己私欲,拆散有情人,实在可恨。可是诸如诗人这样的平民,也只能以诗词来表达对这些权贵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再多的却是无能为力了。这样的无可奈何使得诗人的心中悲痛到了极点。
于是便发出了“侯门似海,萧郎路人”的感慨。这一句常常被人误读为“一入侯门深似海”,但其实若是懂得诗词平仄的话,一般就不会搞错了。这两句是诗人和心上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因豪门权贵而被拆散的有情人的心声。这里的“萧郎”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般泛指女子的心上人。女子深锁侯门,男子枉自痴嗔,相爱之人相见更无因,这样的相思相望不相亲,读来令人伤感。据说后来权贵于頔无意中读到这首诗后,也是大为感动。他召来崔郊,又唤出婢女,放二人归去厮守,甚至还贴补了万贯钱财,一时传为佳话。
而崔郊的这首诗也成了千古名作,尤其是最后两句,被誉为“不世经典”,因为他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因封建权势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也是于頔大度,若换了其他心胸狭窄之人,崔郊的这首诗不定会成为他和婢女的催命符呢。不知你怎么看呢? - END - 作者:凯紫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