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御史联墨之四】早将白水自明心——江春霖书法对联鉴赏
文/刘锋 养心堂主
古剑不磨留养气;
异书多读当加餐。
此幅书法对联的作者是被誉为晚清御史第一人的江春霖。此作最初见于泉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侨乡科技报》,款识为“杏邨江春霖”,并有两方钤印。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号杏村,晚号梅洋山人,福建莆田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官至新疆道,兼署辽沈、河南、四川、江南道监察御史。
此联为很多名人喜欢,并写作书法,例如:左宗棠,孙家鼐,张建勋,陈鸿寿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左宗棠,孙家鼐、张建勋是状元,而时代最早的是陈鸿寿。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拔贡。陈鸿寿工书画、篆刻,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
此联作者待考,对联的内容则值得玩味。“古剑”是用唐代诗人刘叉的诗典。刘叉在《赠姚秀才小剑》中说“一条万古水,向我手心流。临行解赠君,勿薄细碎仇”,万古水是指“古剑”。
磨剑是贾岛的诗典。贾岛《剑客》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不磨”是为了养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培养。养气是指培养正气,也是指提高道德修养,最后达到孟子所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磨剑是外功,养气是内功。这样,才能“每临大事有静气”,才能为国家做大事。
一个人自然要有正义感,但也不能一怒拔剑,也不能为小事拔剑。一怒拔剑是侠客,不是法律。重养气,不重磨剑是上联的深意所在。这是对贾岛诗的内涵加以深化。
“异书” , 苏轼《次韵韶倅李通直》诗云:“欲从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中郎指蔡邕。据《后汉书》:“(王)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太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此处是指儒家经典以外的书。苏轼在《戏子由》中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律是指法律。律书也被归为异书。正餐是指读儒家经典,加餐是相对正餐而言。宋代诗人苏舜钦有“汉书下酒”故事,加餐是对“下酒”的引申。
此联应和江春霖本身的经历相关。他三十九岁中进士,在翰林院任责整整十年,其中有研究历代法治,注重个人修养。这就是十年养气,当然也读了十年异书。直到四十九岁,他才去考监察御史。又得到消息,有人指使主考官不要选他。
江春霖工书法,气韵生动而有骨力,当时即很有名。因而他的书体为别人所熟悉,于是他考试时改变书体,主考官辨认不出,考试获得第一名,如愿以偿地当上监察御史。
他的做官理念和一般人不同:别人认为翰林是宰相的根苗,他认为“翰林则务于诗赋文字,国计民生无补也”。他特别推重谏官,因为谏官对国家大事有发言权:“独谏官于庶政之得失,万民之休戚,社稷之安危,职官之能否,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得形于奏牍,天下事之不系职司者,惟宰相行之,而谏官言之。宰相知无不为,谏官知无不言,官职虽卑,任同宰相”。
他五任御史,时间有六七年,重要的弹章达六七十件,打大老虎达15人,其中包括弹劾亲贵、权臣、军机大臣、尚书、总督、巡抚等。
他注重民生,关心百姓。当御史后的第一件奏折就是《奏劾莆田田赋不均,请饬量为增减疏》,指斥官吏“苛征横敛,不可究诘”, “而穷苦小民独受其害”。
他弹劾顶头上司都御史陆宝忠吸毒,认为这种人不宜长御史台之职。
他弹劾庆亲王奕劻力荐陈夔龙入权力中枢,上《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矛头直指贪官污吏总后台奕劻。并指言晚清官场龌龊不堪:北洋总督陈夔龙继室认奕劻福晋为干娘,实则陈夔龙自认奕劻为干丈人也。江春霖反因此被斥回原衙行走,一时朝野舆论大哗。
他先后八次上书弹劾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严劾袁世凯“交通亲贵、把持台谏、引进私属、纠结疆臣、遥执兵柄、阴收士心、归过圣朝、潜市外国、僭滥军赏、破坏选法、骤贵骄子、远庇同宗”等十二条罪状,朝野为之震动。
江春霖一生为官清廉,虽然五任御史,而两袖清风。当然也有人送钱送礼,他一概拒收。他抱定“一不添置田产,二不盖新屋,三不蓄养奴婢”的宗旨,是很难得的。
江春霖做官在北京,母亲林太夫人、妻子杨夫人却在福建莆田老家过着清贫的生活, “日灌园以佐公之养”。 杨夫人病逝,他悲悼不能归,特地寄去亲笔挽联:
三十年景短情长,前执教,后宦游,魂梦关山频隔绝;
六千里生离死别,疾不知,殓未视,心肠铁石也悲伤!
从此终身不再娶,也不纳妾。
他有一首《咏水仙花》诗:
雪貌冰姿冷不侵,
早将白水自明心。
任教移向金盆里,
半点尘埃未许侵。
这是他的明志诗,也是他一身品质的写照。
民国三年(1914),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以江春霖修梧塘沟尾堤(即今涵江韩坝)有功,请授以四等嘉禾勋章。此时江春霖已遁世着道士装,闻后笑笑说:“道人不需此也!”
江春霖去世时,挽诗、挽联颇多。末代皇帝溥仪也特地委派陈宝琛送了挽联。联云:
七上弹章,惟有故臣悲故国;
十年归养,那堪贤母哭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