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附子汤

附子汤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附子二枚,去皮、脐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温肾壮阳,人参温中生火,茯苓、白术燥土祛湿,芍药酸敛浮阳。治疗如此水寒土湿证并不复杂,因为一切的问题都源于阳根萎靡、肾水寒冷。

就是因为阳根不够热,不够强大,才出现寒水、湿气,导致生气萎靡。如果阳根足够热,把整湾肾水烧得热气腾腾,那么什么寒水、土湿统统都不会有,热气一路畅通全往上烧,生气勃勃,心火无比旺盛、热烈,啥问题也不会有。

所以我们现在只需要弄来一把火,用这火把寒冷的肾脏重新烧成一片温泉,把“霸占”在左升之道的邪寒统统都给融化掉,将萎靡的生气烧旺,令水暖阳旺。火盛土生,阳从下烧到上,让心火重新旺炎,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思维不复杂,可这把能烧到下焦肾脏的火可就不好找了。

我们都知道,温热壮阳之药皆是生火的好手。可是呀,阳性上炎,许多温热之药都有一个毛病(或者叫特性),那就是食入中焦后,这些火马上就会上炎,往上烧去,根本烧不到下边来。火烧不到下边,也就没法直接温暖肾水,所以温阳根、暖肾水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嘿,你们说,如果这些温热药化生的阳火要是不往上走,而是往下跑该多好。温热之药一吃,这些火不往上去,统统跑到下边来,肾水一下子就可以告别严寒。

可是火明明都是往上升的,哪有往下的火呀?告诉大家,这样的火还真有。火山爆发时,从山顶迸发而出的燃烧的石头,就不往上去,而是会滚落到山下面去,这不就是会往下的火嘛。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有一种药就是这样燃烧着往下落的石头,这种药有个名字,叫“附子”。

《本草经疏》曰:“附子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而兼得乎天之热气,故其气味皆大辛大热,微兼甘苦而有大毒。气厚味薄,阳中之阴,降多升少,浮中沉无所不至。”

与普通温热药不一样,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的附子,具有很独特的厚重之气。因为这个厚重之气,附子进入人体后,真的就好像燃烧着的岩石一样,会径直地坠落于下,进入肾脏。

因为很少有温热之药有如此下潜的性质,所以从古至今,在温补肾阳时,医家基本都离不开“附子”,明代医家陈嘉谟老师甚至明确表示:“非附子不能补下焦阳虚。”聪慧如仲景,今儿也是提笔就写下了附子。

只见他大笔一挥,附子这把辛热纯阳的火就“滚落”到了下焦,一下便照亮了整个肾脏,热火插进水中,烧起剧烈的波澜,热气逐渐弥漫整个肾脏,肾中的水在附子的温暖下一点点暖和了起来……趁着附子这火在温暖肾水,仲景带着另一队人马来到了中焦,他要做什么呢?拆墙。

中焦脾土这堵湿气凝成的墙在这太碍事了,横在脾土会挡住肾阳升腾,得把它清掉,以扫清阳气左升之路的障碍。怎么清除湿气呢?

有两种方法:一是温阳化湿,用阳火把寒湿之气蒸发掉;二是利水渗湿,用利尿的办法将水湿渗降于下,从小便而去。而这两种办法,今儿仲景在附子汤中一并用上了。人参,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在这能温中生火,阳化土湿;白术甘苦、茯苓淡渗,两者健土渗湿,共奏利水燥土之功。人参、白术、茯苓温中燥土,利水渗湿,这三人携手合作,三下五除二就把凝结在脾土的湿气给消灭了。

附子生火暖水,人参、茯苓、白术燥土利湿,只见一团熊熊的、充满希望的火在我们体内烧灼、升腾……好玩的事情又来了,我们一开始想的就是在下焦生把火,现在火也生了,横在中土的寒湿也化了,可这附子汤中还有一味芍药呀,这剩下的芍药有什么用呢?该不会是仲景老师能多拿两个药钱随便往上加的吧?

我们还是老实说下芍药的药性吧。芍药,味酸微苦,性微寒,入肝家可清风,走胆腑能泄热。简单地说,芍药就像一勺凉水,可以清热泻火、滋阴潜阳。

我知道大家想说什么,大家是不是想说现在是水寒土湿、天寒地冻,为什么还用性味寒冷的芍药?刚刚我们说白虎汤中,温土生阳的粳米和炙甘草能够助清热,对吧?如果我告诉大家,芍药这勺冰凉的水在这能够帮助附子温阳暖水,你们敢不敢相信?寒冷清热的药可以助生阳?冰凉的水能助热?虽然才刚刚见识过类似的离奇事情,可这也太夸张了。芍药是滋阴清热的寒药,不雪上加霜就不错了,这怎么可能有助于温阳呀?嘿,就问你们,这可不可能?还真可能!

我们刚刚在说附子时说了,温热之药都喜欢往上升。虽然咱的附子有下潜之性,可是,燃烧着的石头落到地面后,其身上的火是不是也会随即往上升?同样的道理,附子这火落到肾脏后,其实它身上的火气接着也会马上往上走,而且因为附子大热,其身上火气会升得很快。附子可能刚一到下焦,跟下焦的寒水说句“谷稻莫林”后,就会拍拍屁股往上跑。火气一下就升散了,并不能一直待在肾中,也就不能一直温暖肾水,肾水暖和成一片温泉的速度会慢得像蜗牛一样。在临床上,单用附子暖肾,效果有时候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大多在于此。

现在加入了滋阴寒凉的芍药,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你附子看似老实巴交,其实也躁动难耐,想往上跑是吧?没事,我芍药可是寒凉的,是阴性喜降的。所以当芍药和附子一同进入人体后,芍药会凭着其阴寒沉降之性协助(也可以叫胁迫)附子沉降在下。附子身上的热气升得太快,芍药这一瓢小水从上往下浇,就会把升散的热气再次浇回下面去,热气被水一浇就变成了热水,落入肾脏继续暖肾。芍药在这里就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它能束缚附子之热久留于肾水中,而使肾水得到充分的温暖,这就是芍药在这儿能增加温阳暖水之功的原因。

所以大家记住了,治疗阴盛下寒病人,当然不可以单纯用滋阴敛阳的药,那是雪上加霜,会要命的。可是在用温热药温阳时,就可以适当加点儿滋阴药,因为滋阴药有着清下固守之性,会将温热药尽量潜收在下,从而使得温阳效果更好。这是今天第二个充满智慧的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是啥?不会忘了吧?忘了我可也要拿戒尺打屁股哟),希望你们也能拿下来,收纳为以后行医路上的另一个法宝,因为这也实用,用的机会也很多。

要知道张景岳老师那两句震古烁今的名言之中另外一句,正是“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附子温奠水中之阳,人参、茯苓、白术燥渗土中之湿,芍药酸收炎上之火,五者合力生了一把“万全之术的火”。只见附子汤一下,一团炽热、光明的火就在寒冷的肾脏中烧了起来。火融化了寒冰,温暖了泉水,蒸化了湿土。

原本雪花飘飘的肾脏,摇身变成了热气缭绕的温泉;原本黏稠难行的脾脏,摇身成了蓬松燥爽的黄土。热气腾腾的肾阳拔地而起,气势昂扬地升到脾土,烧起熊熊磨谷之阳,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脾肾之阳一飞冲天,将暗淡少光的心火重新烧成了烈日骄阳,心火宣发,各种功能重新得以振奋,人充满活力,精神焕发,难掩笑齿。阳气布散全身,体表营卫恢复强大,人周身温暖,无所畏惧。

冬去春来,春回大地,阳光普照,万物复苏——只见冒炎于上焦充盈的阳热随着肺胃往下降收,它们持续来到下焦,把这湾温泉持续烧得温烫。热阳从水中冒腾,肝木左升,脾土燥腾,阳升之道又重新完全被热阳所引领,一切又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本文摘自《疯狂的伤寒论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