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北齐思惟菩萨像

山东省青州市出土的龙兴寺佛造像因数量多,跨度时间长,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完好,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在这些出土佛造像中,尤以北魏晚期到北齐时期的佛造像数量最多,雕刻最为精美。除背屏式三尊像,多见单体佛立像与佛坐像,而半跏趺式佛造像数量却极为稀少。现藏于青州市博物馆的这尊北齐半跏趺式思惟菩萨像,因其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深受观众喜爱。

这尊北齐时期的思惟菩萨像(图1),通高90厘米,石灰石质,通体采用圆雕的技法。菩萨头戴贴金宝冠,两侧垂肩宝缯带略有残损。造像开脸圆润清秀,长眉弯曲,细目微合,高鼻挺直,嘴角上翘含笑,似作冥想状。全身宽肩、细腰、身体修长,双肩披帛,颈佩贴金项圈,下着贴体的红色多褶长裙,半跏趺坐于筌蹄座上。座上雕一飞龙,口衔莲茎、莲叶组成的小莲台,菩萨跣足踩于莲台之上。整尊菩萨采用红、绿、赭石及黑色彩绘,局部贴金,尤其是宝冠,分别采用红绿彩和贴金,金光熠熠,更显造像高贵气度。此尊菩萨姿态极为复杂,所采用的圆雕技法殊为不易。

图1

思惟菩萨通常认为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身为太子时苦思人生哲理至开悟的情形。半跏趺即表现尚未达于究竟解脱之地,以别于佛陀的结跏趺。思惟菩萨像存在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现存所见的青州北朝时期佛造像中,圆雕思惟菩萨像仅发现两尊。此尊像能够保存下来,更显其珍贵。

所谓半跏趺思惟菩萨,就是以一手指颊,一手抚腿,头略低垂的姿势,称之为思惟;而以右腿搭于左腿之上,左腿垂下,表现人物悠然、洒脱的姿势,则谓之半跏趺。表现为菩萨禅修思惟,觉悟证道的造像形式,其造型的关键特征是“思惟手”。据唐代的《大日经疏》记载,思惟手是“稍侧头,屈手向里,以头指指颊”。馆藏的此尊思惟菩萨像,右手和左臂残缺,右脸颊有残损痕迹。由此可推断,馆藏的此尊菩萨像残缺的右手原应为手指脸颊。

此尊思惟菩萨像坐于筌蹄座之上,筌蹄座风格独特。在《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五》载:“乐时,彼河尼连禅主有一龙女,名尼连茶耶(隋言不寡),从地踊出,手执庄严天妙筌提,奉献菩萨,菩萨受己,即坐其上。”由此可见筌蹄座应该是佛教中的座具。

更有意思的是,在青州市博物馆藏的九方北齐线刻画像石中,其中的贸易交谈图(图2)中,就有与本文中思惟菩萨像相似的坐姿与座具出现。而据考证,北齐线刻画像石的墓主人,为长年在丝绸之路上从事丝织品贸易的商人,且墓主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此筌蹄座应为佛教常见的座具,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此筌蹄座虽是外来的座具,但其上雕有一飞龙,口衔莲茎、莲叶。龙的形象在印度的佛教典籍中是没有的,类似的形象则来源于与龙类似的蛇。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蛇并不是中国人崇拜的形象,于是印度佛教中的蛇就被中国人崇拜的龙所取代。佛像上的龙既有实用的装饰性,又有护法作用,它是佛教的八大护法之一。由此可见,筌蹄座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

图2

青州地区出土的佛造像,尤其是龙兴寺的佛造像,既吸收了来自中原的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北朝造像的风格,又深受建康地区南朝石刻风格的影响,同时直接从天竺传来的笈多艺术也给它注入了重要的艺术元素,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青州风格。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表现上,面部表情逼真,面容清秀,似在微笑,具有温婉的亲和力。在身体比例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夸张,手臂和双腿被明显拉长,宽肩细腰,使人物舒展洒脱、秀骨清像。二是在衣装的表现方式上,多采用轻薄贴体,裙摆多褶下垂,犹如刚从水中走出的“曹衣出水”样式。此种风格源于早期绘画,据传为南北朝时期的大画家曹仲达所创。曹氏擅佛画,其绘画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全身,犹如出水一般。

以此尊思惟菩萨像为代表的青州龙兴寺佛造像,代表了当时中国佛造像的较高水平。此尊造像虽有缺失,但残缺或许也是一种美,如断臂的维纳斯,留给观赏者更多的遐想。

本文转自2020年8月11日

《中国文物报》第5版

作者|鞠志海、朱伯霞

编辑|毛豆

(0)

相关推荐

  • (30)木雕佛像禅光佛影

    瑞典著名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在他的研究中,将西方文艺复兴时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的佛造像艺术相比后说过这样一句:"这样的作品使我们意识到,文艺复兴的雕刻 ...

  • 陕:麟游慈善寺石窟、九成宫

    麟游一游,慈善寺内瞻皇家石窟,九成宫处赏帝王书碑. 慈善寺石窟开凿于漆水河南岸,共有三个石窟十七龛,造像四十七尊,从南到北分布在崖壁上.慈善寺开凿于隋文帝时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为隋唐时期重 ...

  • 青州偶记

    青州,古九州之一,位列那时东方第一州.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博物馆虽然只是县级,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中文物极多,且有举世闻名的青州风格--青州佛造像,与"东方第一州"的 ...

  •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

    主题墙的图案源于"龙树背屏",即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这是北朝晚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最大特色.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主要展示了2012年河北临漳邺城 ...

  • 一组拍卖会上的北齐石雕佛教造像赏析

    广告 曲阳石雕 作者:万树勋,王丽敏 编著 当当 以下为嘉德拍卖数年来的一些北齐石雕拍品. 北齊青州佛造像中具有包羅萬象之藝術風格:人性的包容與寬厚.青州龍興寺風格造像歷代均有出土,其作爲中國佛教美術 ...

  • 保利艺术博物馆 佛像篇

    保利艺术博物馆常设展览 圆明园兽首铜像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 中国古代石刻佛像精品 中国古代石刻佛像精品陈列 通过40余件北朝至唐代(公元5世纪至8世纪)的石刻佛像,勾勒出巅峰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采.其 ...

  • 北齐半跏思惟菩萨像

    半跏思惟菩萨像 北齐 高66公分 上海震旦博物馆藏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中国北朝晚期佛教造像中颇为流行的菩萨样式.此类菩萨像姿势特殊,一般以左足垂地,右脚横置于左膝,上身稍前倾,曲右肘支颐,以一指或数指微 ...

  • 佛教艺术 | 北齐石雕龙树龛半跏思惟菩萨坐像赏析

    半跏思惟菩萨坐像 时代:北齐 材质:白石贴金彩绘 尺寸:高63cm 香港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藏 此龛像的主尊菩萨坐在镂雕的双树之下,脸型方圆,头戴宝冠,宝缯垂覆肩头,五官集中,眼睛以墨线描绘,神情安详 ...

  • 【解读】金申 | 简论半跏思惟菩萨像

    图1  犍陀罗的半跏思维菩萨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形的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于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上 ...

  • 唐代思惟菩萨铜像

    思惟菩萨铜像 年代:唐 尺寸:高11cm 上海博物馆藏 思惟菩萨像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后代渐少.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未出家之前,坐在菩提树下思考人生无常的形态.这座铜像发髻高耸,面相丰满,袒露上身,肌体圆 ...

  • 曲阳修德寺隋代雷买造白石双思惟菩萨坐像

    隋仁寿二年 高43厘米 曲阳修德寺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二菩萨头戴三叶花蔓冠,头光相连,长圆脸,长眉细眼,高鼻梁,相貌沉静自然.一手食指支颐,一手抱足踝,半跏趺坐,一足踏莲台,姿势相同,左右对称.两侧立 ...

  • 北齐青石菩萨与白石菩萨:六行-孙振华分享邺城展系列十一

    北齐青石菩萨与白石菩萨 和合共生 临漳邺城佛造像展系列十一 佳展回顾 六行-孙振华分享 孙振华 策展人空间设计师  终南六行集舍主人 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研习者 2002年 ...

  • 微笑的北齐佛像

    中国历代佛教造像,最喜东魏北齐的,欣赏她.北齐是不怎么让人喜欢的一个王朝.历代皇帝都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杀人成性.高洋皇帝,不杀人就喝不好酒,听惨叫比听歌舞受用.很奇怪的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崇拜佛陀.北齐 ...

  • 莫高窟——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

    敦煌一直是我想写却不敢写的远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曾经到访城市的地名,在去之前就感觉它遥不可及:更是真正到了以后,与它厚重的文化历史相比,自己太过渺小与轻飘. 从嘉峪关到敦煌370公里,至少要走4个小时. ...

  • 五台山刚刚落下的雪花,是文殊菩萨的微笑

    夜里 佛国圣境五台山 飘起了鹅毛大雪 古寺听禅音,净雪化凡尘 千年古刹在这一片素白中,让人心驰神往 洁白的圣雪 好像佛菩萨将那朵朵白莲撒向人间 留下了一片片圣洁的印记 不动声色的惊艳了所有人 一支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