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鄱返昌之居家隔离日记(五)

 从鄱返昌之居家隔离日记(五)

                ◎红  铁

昨日嫌弃别人,今日被人嫌弃。世事轮回,大抵如此。

早上起的很晚,肚子饿了不得了。本来想着煮碗面吃“驼卵”。单位上打来电话,需要我居家办公做点事,放下电话后,又不想自己弄面了,就下楼去“找食吃”。说是早上,是因为我刚起来,其实已经到了上午十点多了,因为是凌晨二点多“瘫尸”个,一下子“困”到现在。我还是从那个“漏洞”出去的,到了一家餐馆,门开着,一个人没有,店老板小郭我也认识二十多年了,我在门口问他有什么菜,他看了我一眼,爱搭理不搭理地抛了一句过来:“没什么菜。” 我一听就晕,准备进去看看有什么菜。小郭见状,立马冲上来把门压住我:“你不能进来,你就在外面等,那他娘的态度,也是无语了……。”要不是家里没菜了,又要赶快把单位上的事情做了,没时间去社区领临时通行证出去买菜(打算明早去),否则真想掉头就走。不过想想,昨天在微型超市我也嫌弃过别人,疫情当下,六亲不认。这是安全第一法则,无一例外。吃好饭后,就开始做单位的公事,到下午四点完成,我松了口气,就琢磨着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看今天的数据,疫情形势或已逐渐好转,就像朋友圈一位湖北文友说的,武汉诗人开始写诗发诗了,春天应该快来了。其实他的字里行间,除了希望,又该隐藏了多大的悲伤。2915名同胞死去,许许多多的家庭走向了崩溃、绝望与毁灭,就是全国所有的作家诗人绑在一起,也写不出这举世的苍凉与哀悼。

而恰恰此时,某国家级文学类报纸发表了数十名著名作家的作品,那都是响当当的文学大咖(有诺,有茅,有鲁)。在此列举一二:“疫情快点过去吧,快点!春天来了。中国列车要增速了” 、“同心驱疠鬼,众志筑长城”、“现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都分成两半,另一半都在武汉。一个同舟共济的民族,一定能抵达光明美好的彼岸。”、“提抢上马赴国难,天下悲欢愿大同。湖北加油、中国加油”、“人们在最危急时刻的人间大爱,在最需要时候的信念坚守,必将激励中华儿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些作品我不知道能起到什么作用,我都懒得说出他们的名字。大作家们,民众有民众的苦,民众有民众的痛,民众也有民众的智慧。说实话,你们的作品,老百姓估计是不大会转的,老百姓喜欢实打实的救死扶伤,喜欢真相,喜欢问个究竟,喜欢明明白白回话。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把这些“一品顶戴”的作家诗人都打死打残,我也下不了这个狠手。这次刊登的,也有个别作家的话语比较中肯贴心。如西藏作协主席扎西达娃寄语全国支援武汉的广大医护人员“期待不久的那一天,我们放心出门,你们平安回家!” 特别是黑龙江作协主席迟子建写的一段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哭过两次。一次是看到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妻子,送别丈夫的视频。想起18年前,我也是这样痛哭着送别爱人,而我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蔡利萍女士却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甚至连拉一下丈夫手的机会都没有,我觉得自己当年的送别是那么的奢侈。还有一次是看到武汉有位护士上夜班,她怕万一感染了病毒传染给家人,不让丈夫送她。但这位丈夫开着车,默默跟在步行的妻子身后,用车灯给她照亮。我祈祷病毒早去,让蔡利萍女士能够脱下防护服,呼吸着春天洁净的空气去祭奠亲爱的丈夫;祈祷那位用车灯照亮妻子前行路的丈夫,能够早日拥吻他热恋的人!愿这一天早些更早些到来,一定会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卖弄,不做作,没有空喊口号,而是把自己摆的很低很低,这样的作家,我们反而会高看他。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时期也是风险级别最高的时候。说话做事都要十分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叉叉”,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在大是大非、大灾大难面前,会选择沉默,会集体失语,不是官方的消息一律不转不传,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而有些人则不然,为了大义,该说的会说,该做的要做。

近日,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钟南山在广州举行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外有一些情况。这种流行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起源于中国。”对于新冠病毒的起源,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钟南山发表讲话的第二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但我始终坚持必须有明确的依据。例如,病毒是从哪里来的?首先,应调查病毒首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哪个地方最先出现。其次,需要找到它在进化时所处的位置,后面基因的进化是基于之前的基础发展而来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两件事,避免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随意发布信息。”且不论谁说的更有道理,至少就一件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是与权威争辩的声音。否则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声音。民众就只能被愚昧,走在黑暗中。有句话说的好:“以前尊敬一个人,是因为学问;现在尊敬一个人,是因为有人性。” 的确如此,品格才是做人的根本所在。我们要的不仅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更要这些饱学之士在生死存亡之际,能站起来做另一棵枣树,顶天立地为民奔走;能做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晚上七点多,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的手机停机了,在“抓狂”,因为小区封闭不能出去缴费,而父亲的手机微信一没绑卡,二没零钱。他也不知道可以微信点对点发钱的常识。后来母亲打电话给姐姐,让她在网上为父亲交了话费,这才“息事宁人”了。然后母亲又问了我在南昌居家隔离的情况,问我老婆和孩子有没有来过,家里还有没有菜,不要饿着了、冻着了。我开着免提,边做事边听她唠叨了一番……

每一天都有不开心,每一天也可以找开心。晚上,依旧翻开旧诗集,回忆当年爱情美事,每一首都是初心,每一首都是使命与担当,是对老婆的担当,对媚公主与格格的担当!今天朗诵2006年10月17日和2015年5月20日写给老婆的两首情诗,其中第一首《相识篇》分别用普通话和鄱阳方言朗诵(录制了两个版本),鄱阳方言念的时候不准笑,听完再笑,严肃点!(下附:3个诗歌朗诵音频)

相识篇(四)

早晨,我望着雨

又想起了你

我把你的名字大书特书

写在我的枕巾上

在夜里与你长相厮守

我又把你的影子

缩得很小很小

刚好放进我炽热的瞳仁里

等风吹

我们总是在等一个季节

一见倾心或

一生一世

这个季节里的杨柳倒映在水中

我们就在湖畔

等一阵风

过来

吹起你的长发

打疼我的脸以及

相思

我敢肯定

这一阵风绝非从汉唐偷渡而来

它的历史虽短

却刚好成全一段爱情

2020年3月2日 23:50分 落笔

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