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摆脱父母对我幸福的影响?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爸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吵架,都是当着我的面吵,甚至动手。现在我长大了,家里也一直在催我找男朋友,但是我一直怕我会找到一个性格像我爸的,或者我怕我以后性格会变得像我妈一样,然后对于谈恋爱就一直处在逃避的状态,我甚至还想过这辈子就一个人过,我这是心理出现问题了吗?该怎么做呢?
明镜解析……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早接触的人,也是最直接信任的人。由于血缘的关系,也会有一些遗传的因素存在,比如性格,长相,思考方式……但是,更重要的部分却是无法遗传的,那就是各自的人生经历、选择和决定,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对于父母的互动模式和相处方式是否影响了孩子的正常认知,答案是肯定的,但又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人格养成的过程中,先天的部分是与父母有关的,而后天的经历则会形成另一套人格体系,因为,随着人的大脑不断地发育,成年期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如何呈现或者要不要呈现这部分就需要根据个人的自身心理发展的程度而定了。比如有的人被父母安排惯了,包括基本简单的选择和决定都需要征询父母的意见,这就是明显的依赖性养成,其实本人不是没有做选择和决定的能力,而是从内心已经失去了做选择和决定的意愿了,简单的理解就是丧失了意愿度,这是有心理问题的前期表现症状;还有的人把自己决定之后的负面后果归咎于父母,这是逃避的心理,也是不愿承担责任的表现,而造成这样结果的起因也是早期父母过度干涉孩子意愿造成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能做任何的选择和决定,有的父母会询问,但是结果还是有点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干涉,只不过看起来比直接干涉要柔和些,也没有那么粗暴,不过也只是形式的表现不同罢了。完全地尊重孩子就是给孩子提供他选择之后的一切有效支持和帮助,比如信息收集,把决定权交给孩子的同时,只提醒孩子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给孩子打个预防针,做心理建设(心理准备),这样孩子在做的时候也会有所保留,即使结果与自己期望的不同或和父母提醒的一样,也不会抱怨父母。而当结果真的出现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时候,此时,父母需要给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消化这个过程。另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分享经验并做好整理工作,变成孩子成长的数据库,不但让孩子从中能学习和收获,对于父母也是一段别样的经历,更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有效记录。
一个人是否成熟(长大)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是否建立了合理而有效的的认知体系。虽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也就有各自对相同或不同事件的看法,但是,这部分只是存在于独立个体的之间,也就是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但是,还有一部分是大众认知的,比如法律的制定,一定是针对大部分人都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这里也包括企业、公司和某个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目的也是在大家统一执行下可以有效完成共同的目标,完成某项任务。如果此时大部分人都是保守自己的信念不放,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一盘散沙,毫无成果可言。那么,对于个人的婚恋该怎么理解呢?很明显,这是属于独立个体的事情,只要按照自己的信念去做就可以了,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相信自己的人,哪怕结果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因为相信自己才做的当初的决定,因此,这个逻辑梳理通顺后,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自己的幸福生活!那么,既然自己有想法了,事情发展的任何结果都是需要自己去承担的,同时,也需要发现这个过程中属于认知偏差的部分,比如案主说的“怕”,也是担心。至于有限的担心是为了达到提醒保护自己的目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过度担心,就会影响正常的思考、认知和理解,也就是偏差行为,那么,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偏差行为的一个特征就是偏执,也可以理解为极端主义,这种情况是很难从自己头脑的想象中跳出来理智的看待事情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现实反馈给自己时,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才有可能让自己觉醒、感悟,否则,会在这种痛苦中循环,直到自己无法忍受,那时谁也说不好到底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也没有人知道真实的过程是什么,所以,偏差行为也可能导致精神病或神经质的患病,这就更麻烦了。因此,让自己重建认知体系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而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存在认知偏差的情况,就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一定会这样吗?没有别的可能性吗?只自问这三个问题,并思考对自己有效的答案,有效就是让自己接受和理解的答案,至于结果只能尊重,毕竟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最好的!
总结,个人婚恋关系虽然容易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只是对当时那个无力反抗的“内在小孩”有作用,而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已经说明自己长大了,可以给自己做主,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幸福人生!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