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轻松地教育孩子?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女儿今年上初一,今天兴趣课考级,连续考九级和十级,连考两级也是征求她同意的,明明知道连着考两级难度大,但是这两天她根本就没怎么练习,她自己也说可能考不过,但是就不想练习只想着玩游戏,又担心考不过我会训她或者对她冷暴力,我说了不会的,她才走了!学习也是这样的,不想写作业,不想认真学习,考不好还哭,教育孩子好难啊!
明镜解析……
人本就是一个矛盾体,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一边是为了孩子好,一边是代替孩子好。
头脑层面知道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也知道需要孩子去独立面对和承担一切决定之后的结果,但是,作为父母就是不接受这个结果,反而还要操控一切过程,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而这样的“为了孩子好”是真的为孩子吗?还是满足了自己内心的某些需求和需要呢?担心孩子的成长是合理而正常的,但是过多的干涉就会适得其反,不但是干扰了孩子的成长进程,还扰乱了自己的生命节律,两败俱伤的结果一定会发生的。所以,尊重彼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尊重孩子的一切决定,接受孩子的一切结果,面对孩子的一切困难。而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需要经历的,应该孩子经历的,谁也代替不了,包括父母。
既然知道了,就要看自己愿不愿意做到,这比怎么做更重要!愿意做的话,方法总比问题多,不愿意做的话,就是问题多过方法。愿意做也是从自身改变开始的,改变言语的态度,改变行为的方式,改变互动的方式,改变理解的角度。当父母对待孩子的模式有所转变时,而且是朝着“如他所是,而非所愿”的方向改变时,也就是父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父母的时候,只有父母站回到自己的父母的位置时,做父母要做的事儿时,孩子才会回到他的位置上做他的事儿,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要落地做出来的话,就是从家庭空间和心理距离来开始的,比如在家多谈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儿,即使要谈学习的事儿也是分享而不是质问和监督的态度;又或者去评估家里的哪种声音会更多,如果笑声多于哭声,那么这个家庭的气氛一定是和谐而融洽的,而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是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至于夫妻关系也是相亲相爱的了,这种家庭气氛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独立自主的性格,并且具备自尊、自信、自爱的能力,整体来讲是一个能够照顾好自己和他人的人。如果,这些都是反着来的,那么,孩子和父母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就是各种各样的了,而且,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也会受创,想要避免发生这些,就需要父母的认知来支持发展这一切了。
当一件关于孩子的事情使得父母更加的担心和操心时,孩子必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选择和决定,更不要谈及孩子的意愿度和推动力了。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安排和承担(而不是提醒和建议)完成的,那么,自己做的意义何在?价值何为?不如不做,这里最大的损失就是父母拿走了孩子的成就感。只有孩子在受挫之后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就,孩子才会提升意愿度和推动力。当孩子受挫时经历的是指责和误解,甚至是冷漠,那么孩子就不会继续做,也不会有成就了,因为,父母不喜欢,不认同,不支持,孩子就会不如不做。
总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儿,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但是,可以是一件开心而轻松的事儿,这与父母自己的心理成熟度有关,也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关。只要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来对待,他是有喜怒哀惧各种情绪的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套程序一个机器而已,那么,父母就能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父母能做的就是陪着他完成这一段路的行走罢了,其他的做什么都是多余。具体在这一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完全取决于孩子的反馈如何,而不是父母所想所愿的那样了,这就是尊重与支持,爱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