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做不会胡思乱想?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对亲情和部分友情关系挺冷漠的,反而对那些陌生人和事会有很深的感触。比如现在我爸生病了,要动大手术,但是平心而论我没什么感觉,不担心也不伤心,毕竟没什么感情在。再比如前几年我爷爷和外公去世了,我挺喜欢他们的,很可爱,但是我还是一点都不伤心。送他们走的时候我还要假装很难过,这反倒让我很难受。再说我朋友,我越来越难共情她了,那些我平常还愿意敷衍一下的塑料友谊最近也不想敷衍了。我对这些事感到挺愧疚的,但是我真的对这些事伤心不起来。换做是别人的亲人去世我可能会伤心。
我以前很容易暴躁,平常尽量少说话,但是一生气就说话不过脑,大吼大叫的,说话也难听,就不知道怎么形容以前的我。现在容忍度高了点,能忍就忍,变温柔了。总体上对外人比对自己亲近的人温柔很多,对身边的人比较容易暴躁。
很容易伤心,一点小委屈就容易哭。我妈随便指责我一句我就觉得委屈,就觉得她不理解我,就可能她也没说什么,但是我会想到很多东西,然后就觉得很委屈(可能就是太矫情了)
晚上基本上不到十二点睡不着(高三党了)现在情况好点。以前是经常整宿整宿的失眠,晚上就想七想八的睡不着,就算困也会逼着自己去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逼自己),现在就经常半夜醒。偶尔有几次睡觉醒过来发现自己旁边没有人就很压抑,特别压抑。就是我平常挺能忍的,但是到这个时候就忍不住会打电话给我妈或者我姐随便说几句话能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
不爱交流。就像现在我也不知道具体要怎么说,人家说我说话声音像蚂蚁,但其实我是话唠(偶尔),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以前经常在被子里偷哭,不怎么跟父母沟通,以前手机和书是我安全感的来源,慢慢地有一段长时间的早恋,让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安全感来源。那个时候恋爱是我的全世界,大过学习,大过父母。特别容易吃醋,好像每个同性都是我的假想敌。分手之后(有人说我除了当时的男朋友喜欢我,就没有其他人喜欢我了,我当时觉得她说的是真的)。慢慢地发现好像还是会有人喜欢我的(即使我自私冷漠自卑又自负)
我觉得我挺差劲的,还挺矛盾,长得不怎么样,记仇,自私冷漠,不爱主动,生活白痴,会莫名其妙的自信和长存的自卑,什么都不会,还喜欢说狠话伤害别人(有点让别人因为我伤心就很爽的感觉),只有成绩稍微好一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几个人愿意靠近我跟我做朋友,我有时候会觉得她们是不是在可怜我,因为上一个说我没人爱的人说如果有人夸我可爱那是因为我没什么好夸的了,而我的朋友就经常说我很可爱),我觉得我挺不配的,真正的我大概跟他们眼中的我不一样。
又感觉自己蛮多事看得挺开的(即使我经历的不多),这个不知道怎么说,找不到例子举了。大概先到这了,想到了再来补充。因为都是憋了很久的话,有些也记不清了,我也不知道上面的文字是我的矫情还是我真的有问题,但是我总感觉上面的字没那么能表达我真正的感受,有想去心理咨询但是我也不知道要跟人家说什么,万分感谢愿意看完。问题挺多的但是不知道从哪说起。
明镜解析……
一个人被长时间压抑释放的机会,就不愿意释放了,无论是言语表达还是文字表达,或者是肢体互动,都是僵硬的,这也是僵直状态,而人对于情感的表达和事件的描述是有弹性的,还有温度,这样才柔软,不轻易伤害关系。而僵直状态的特征之一就是重点模糊,语言丰富,思路不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又是中断正在说的,开始另一件事的描述,后面又重新返回来讲,类似补漏的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不少见,只是大家都习惯了,也就默认了,反而成为了一种“正常的”表达模式,所以,就会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成本,有限时间内不能完成有效地沟通,也就不能完成沟通目标了。
1、亲人的去世,正常的情感表达是悲伤或内疚的,同时,没有必须。情感是双向的,不管是现实存在的还是想象出来的,人对于情感的反馈都是这两个部分,所以就会产生现实跟想象不一样,而不一样才是合理的!因此,包括对父亲和朋友的情感也是一样的,冷血不是没感情,只是不容易动情。
2、情绪的反应有隐忍、爆发、逃避这三种,经过情绪疏导训练才懂得有其他的可能性。一般有不爽的情况时,人们还是会爆发的,这是人正常的搏斗反射能力,就是要捍卫自己的权益,只不过被打压之后大部分人就是隐忍或逃避了。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模式,只不过需要关注的是那个结果对自己有没有帮助。
3、外貌在人际关系中的比重比较大,同时,时长却很短。这也是为什么要注重第一印象的包装了。更多的人愿意在外表之下用心交流,如果心不能接近,外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把精力放在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上会对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任何关系!
总结,当我们的自我认知不够全面时,就会出现“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的现象,这与真正的精神病不同,因为,事后有反思意识!所以,完善自我认知的部分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