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水便分离!揉这个穴位比蒙脱石还有效!

夏至之后,腹泻患儿明显开始增多,民间有一种说法:割麦子前后会有一波小孩子拉肚子,特别难治治,所谓“五月毒”所致。

我们现在逐渐远离麦收,来自民间的说法也就成了传说,但节气不饶人,天道有常。

自古至今,我们的孩子还是逃过不掉在这个节气拉肚子,而且很有共性,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全国的孩子都在拉肚子,都拉的很相似,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水便分离。

既然是水便分离,我们就研究下为何在这个季节腹泻偏偏水比较多?

首先来了解下,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是如果在五脏六腑作用下,一步步分解代谢的。

《黄帝内经》<素问 经脉别论篇>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注解:饮食进入胃,其中营养精微物质通过肾阳的温熙,在脾的运化升清作用下,与肝的疏泄作用上归到肺,在肺中与清气结合化为赤血传到心,再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调水道功能传到肾,而糟魄入膀胱。胃主受纳,主降,糟魄物质则走肠而排出。这是机体整个对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大白话是这样说的:

你吃进去的,喝进去的,到了胃里面,需要分解吸收才行,不然就不舒服,分解吸收需要能量吧,需要热量吧,这个第一步主要靠脾,具体来说就是脾阳的功能。当然其他脏腑也参与进来了,五脏一体嘛!

阳就是功能,就像太阳能一样,没有太阳了,太阳能热水就不热了,放出来就是凉的。

既然拉出来水多,首先是脾阳不工作了,或者工作能力不足,只分解了一部分食物,实在无力把水液蒸磨气化成水雾了,就水谷下注了,通过小肠,关键是小肠的功能也不足,水谷直接流入大肠,排泄出来,形成腹泻,而且水便分离。

关键是我们需要弄明白,脾阳为何罢工了,为何在这个时间段容易受伤?

主要和节气和饮食有关。

这个我一再强调过节气的重要性,夏至之日,自然的阳气升浮到顶点,天气进入最炎热模式,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是升浮最外也就是体表,天人相应嘛。

体表的阳气足,就容易出汗,相对体内的阳气就不足,尤其脾胃的阳气是最弱的,最少的,因此脾阳功能不足,孩子多表现为不爱吃饭,其实大人也不想吃。只想吃点凉的。

外面炎热,因热贪凉,吹个空调、扇个风扇、吃个冷饮在所难免,所有凉的冷的进入脾胃,最容易伤的就是脾阳,因为此时她的功能最弱。

所以夏天,夏至之后,我们的脾胃是最容易受伤的,尤其是孩子的脾胃,本来就没有发育成熟,更容易受伤。

有可能因为吃了一点西瓜、一个桃子、一口雪糕、洗了个澡、晚上吹空调、衣着单薄没有护好肚子,脾胃就受伤了。

开始呕吐、腹泻、腹痛、下吐下泻等等是最常见的。

而且这种腹泻呕吐,吃药不管用,尤其是蒙脱石散,越吃越伤脾胃,其实孩子身上自带一个穴位,比用药还管用。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温中健脾的穴位:外劳宫

此穴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交汇处,偏第三掌骨之下,注意孩子的穴位与成人的外劳宫定位不同。用拇指桡侧揉大约5-10分钟。

外劳宫是温中健脾的要穴,主要是温补的脾阳,就像补中益气汤一样的效果,所以夏天吃了凉东西,拉肚子,腹痛,可以揉揉这个穴位。

而且此穴对于成人拉肚子腹痛同样有效,笔者亲身体验过。

当然如果孩子腹泻水便分离,伴有腹痛肠鸣,外劳宫还要搭配补脾经、补肾阳、搓小横纹,清小肠、补大肠、捏脊效果更好。

注意:此方法,对于初期水便分离型腹泻非常有效,如果腹泻超过一周,出现粘液、泡沫可能效果会打折,需要辨证加减穴位,当然还需要家长配合饮食护理,腹泻期间不要再吃水果等一切寒凉生冷之物,尽量不洗澡,不吹空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