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究竟何意? 2024-07-30 20:12:46 老子经文第四十五章中讲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圆满的成就看似有缺陷,但使用起来却永远都不会损坏 ;最大的盈满好似空虚,但使用起来却取用不尽。最大的成全又好像受着委屈;最善工巧的匠人动作迟缓又似笨拙;最具辩才的说客言语迟钝又似木讷。阴寒可以平定躁动,安静可以战胜炎热,所以清静为万物的君主,天下的正途。为什么老子会强调这样的观念?比如,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等。我认为是因为这些观念与老子无为的概念相合。大巧若拙,是说真正善于工巧的匠人,虽然身怀绝技,但不以善工巧者自居,他为人处世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透露着精明和干练,相反的,他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在人们看来就好像愚笨和手脚笨拙一般。所以,大巧是无为之巧,是巧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虽然他善于工巧,但不是有意向人们展示自已的技艺,反而刻意隐埋自己的技艺,就像害怕被别人知道一样。善于工巧但不居于工巧,反而居于笨拙,这就是善于工巧的无为,符合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定义。 大辩若讷,是说真正善辩的智者,在日常的言谈中丝毫不透露他的能辩,他与人交接丝毫不带有能辩的痕迹。相反的,在別人眼里,他更应该被归于不善言辞的那一类当中。你看他言语迟缓,口舌不敏,形容木讷,就好像呆傻一般。功于善辩,但不居于善辨,反居于木讷,这即是善辩的无为,善辩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大成若缺,是说真正的圆满,不居于圆满反居于缺失。所以真正圆满看上去倒像是有不足。例如,释迦牟尼获得圆满成佛,就是在放弃王子地位后而获得的。大盈若冲,是说真正的盈满充实是无为的,即盈满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所以,真正的盈满,不居于盈满。所以,真正充实,看上去又像是空虚无物。 大直若曲,是说真正的公道,倒像是蒙受着委屈。比如,老子思想中理想的圣人,他使万物秩序井然,天下太平,他功高盖世,但老百姓对此却一无所知,没有人为他歌功颂德,甚至没有人能知道他是谁。有德,人们却不认为他有德,有功人们反而不知道他有功,这就是受了委屈。但正是因为圣人甘愿受这委屈,所以才能成就天下太平清静的目标。在老子的经文中,被老贯以“上”、“广”、“大”等概念,都是在无为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上德、广德、大象、大白、大方、大器、大音等等。无为是老子的核心观念,也是他立论的重要基础。无为是指玄德,就是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品格。对社会、对成物有贡献、有成就、有作为的做到不争不居,才是无为。一个人无所成就,无所作为,同时谦卑善下,那不是无为,而是无所作为。大成、大盈、大巧、大辩都是作为与功劳的标志。 赞 (0) 相关推荐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道德经> 第九章 -1-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马王堆版<道德经> 持而盈之 ... 老子讲“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究竟何义?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充分发挥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食色,性也.喜恶,情也.性情,人之根本也.良善之人,不会自标良善.坐在庙堂之上,一副仁善示人且唯恐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处及意思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解释: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 如何理解“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意义? 老子在经文第四十五章中,讲到如下内容: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这段经文翻译过来的就是:最圆满的事物看上去好像有缺陷,但使 ... 老子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究竟什么意思? <老子>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得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 ... 46.问道老子:什么是“大成若缺”的“大象无形”? 46.问道老子:什么是"大成若缺"的"大象无形"?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 ... 《道德经》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转载--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成" ... (144)跟我学波动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波动之秘,无秘可谈.知而无为,无所不为. 波动本质:阴阳变换,周而复始,循环不竭之机理.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推动为阳,则非推动为阴.阴阳交替,循环往复.大无其外,小有其内. 瞻前可 ... 古代治温病之大成《温病条辨》究竟讲的什么?且看本文详解! <温病条辨>是中医经典的名著之一.另外一种说法啊,四大经典,有的说,四大经典呢(当然我们考试也是这么考的),<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和&l ...
老子经文第四十五章中讲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圆满的成就看似有缺陷,但使用起来却永远都不会损坏 ;最大的盈满好似空虚,但使用起来却取用不尽。最大的成全又好像受着委屈;最善工巧的匠人动作迟缓又似笨拙;最具辩才的说客言语迟钝又似木讷。阴寒可以平定躁动,安静可以战胜炎热,所以清静为万物的君主,天下的正途。为什么老子会强调这样的观念?比如,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等。我认为是因为这些观念与老子无为的概念相合。大巧若拙,是说真正善于工巧的匠人,虽然身怀绝技,但不以善工巧者自居,他为人处世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透露着精明和干练,相反的,他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在人们看来就好像愚笨和手脚笨拙一般。所以,大巧是无为之巧,是巧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虽然他善于工巧,但不是有意向人们展示自已的技艺,反而刻意隐埋自己的技艺,就像害怕被别人知道一样。善于工巧但不居于工巧,反而居于笨拙,这就是善于工巧的无为,符合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定义。 大辩若讷,是说真正善辩的智者,在日常的言谈中丝毫不透露他的能辩,他与人交接丝毫不带有能辩的痕迹。相反的,在別人眼里,他更应该被归于不善言辞的那一类当中。你看他言语迟缓,口舌不敏,形容木讷,就好像呆傻一般。功于善辩,但不居于善辨,反居于木讷,这即是善辩的无为,善辩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大成若缺,是说真正的圆满,不居于圆满反居于缺失。所以真正圆满看上去倒像是有不足。例如,释迦牟尼获得圆满成佛,就是在放弃王子地位后而获得的。大盈若冲,是说真正的盈满充实是无为的,即盈满的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所以,真正的盈满,不居于盈满。所以,真正充实,看上去又像是空虚无物。 大直若曲,是说真正的公道,倒像是蒙受着委屈。比如,老子思想中理想的圣人,他使万物秩序井然,天下太平,他功高盖世,但老百姓对此却一无所知,没有人为他歌功颂德,甚至没有人能知道他是谁。有德,人们却不认为他有德,有功人们反而不知道他有功,这就是受了委屈。但正是因为圣人甘愿受这委屈,所以才能成就天下太平清静的目标。在老子的经文中,被老贯以“上”、“广”、“大”等概念,都是在无为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上德、广德、大象、大白、大方、大器、大音等等。无为是老子的核心观念,也是他立论的重要基础。无为是指玄德,就是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品格。对社会、对成物有贡献、有成就、有作为的做到不争不居,才是无为。一个人无所成就,无所作为,同时谦卑善下,那不是无为,而是无所作为。大成、大盈、大巧、大辩都是作为与功劳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