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延毅:《金瓶梅词话》中的“同素异序”词与“逆序结构”词 2024-03-09 03:52:49 请注意《金瓶梅词话》这段话里的“油酱”:“于是(惠莲)起身走到厨灶里,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的一根长柴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着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二十三回)“油酱”,是“油”和“酱”?煮猪肉是无须加油的,那么“油酱” 又是何物呢?再看看这一段话,大约就会明白:“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煠、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六十一回)可见,“油酱”就是“酱油”。“酱油”是中国所发明,北魏时 《齐民要术》中已见于记载,明代已是饮食中常用的调味品了,它出现于《金》中,自无足怪。然而,作者为什么要把它“倒说”着呢?是作者的笔误,还是印刷致误?在下结论之前,还请再看看以下两组句子里的语素相同的词吧:Aa.我破着老脸,和张四那老狗做臭毛鼠,替你两个硬张主。(七回)Ab.我的爹娘俱已没了,我自主张。(三回)Ba.你这老花根、老奴才、老粉嘴,你恁骗嘴张舌的好淡扯!(七回)Bb.没的扯淡,你袖了去就是了。(六十回)A组的“张主”即“主张”,B组的“淡扯”即“扯淡”。原来它们也和现代汉语里的“嫉妒”与“妒嫉”、“鼓捣”与“捣鼓”、“感情”与“情感”一样,是语素相同、含义也大致相同的一对词。只是 “油酱”、“张主”、“淡扯”今天已不再使用,故尔看起来语素颠倒, 颇不习惯,成了“逆序结构”词;而在当时,它们跟与之相对应的“酱油”、“主张”、“扯淡”是无所谓“正序”、“逆序”之分的。对于这类有对应关系的语素相同、结构顺序相反的词,我们可统称为“同素异序”词。《金》中,除了以上所举三例之外,其它还有:言语——语言、唆调——调唆、宿歇——歇宿、扎挣——挣扎、诉告——告诉、包[胞]衣——衣胞、动劳——劳动、办备——备办、欢喜——喜欢、率领——领率、做作——作做、腾倒——倒腾、嚷骂——骂嚷、日昨——昨日、闹吵——吵闹、女妇——妇女、别变——辩[变]别、以及彼此词义已不大相同的:去来——来去、事故——故事、由来——来由等。书中无对应关系的、今天看来是“逆序结构”的词,则更多些。如:压镇、告报、答报、受忍、比对、染污、承应、照依、失迷、习学、笑耻、惜怜、裁剪、生发、换兑、爱敬、念思、举保、养赡、费耗、取觅、害杀、苦甘、历日、头势、面情、业冤、燥[躁]暴等等。 《新刻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有些读者也许已经发现,这种“别扭”的构词现象(包括“同素逆序”词和无对应关系的“逆序结构”词),古代典籍(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金瓶梅》为最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的确是个耐人寻味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解开这个谜,我以为应当对当时社会的、语言的以及《金》本身的语言运用情况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一下《金》中“同素逆序词”与“逆序结构”词出现频繁的原因吧。首先,我们应看到,“大抵此类语词之颠倒使用,也有时代的 关系”(郭绍虞《中国语词之弹性作用》)。它是中古汉语向近古汉语演进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研究汉语史的人都知道,汉语(见诸书面记载的)由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发展演进,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程的。其发展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时代的差异性。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发展颇不均衡:语法,比较稳定,变化缓慢;语音,则较“活跃”,在不断地发展;词汇,最为“活跃”,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化的状态中。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事物的增多,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认识的深化,等等,都会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与变化,而词汇对这一切的反映,最为及时、迅速。汉语词汇方面的 “新陈代谢”,就使得古、今词汇在数量上、构词方式上以及词形、 词义上等等,都产生了明显差异。《金瓶梅》成书、刊刻的年代,正值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它不同于以前的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当然,这种社会的变化也会及时地反映在汉语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词汇的发展变化上。英国李约瑟先生对此期的汉语词汇研究之后曾指出:“前面说中文是一种严格的单音节文字这句话,需要斟酌,因为在口语中已产生了一种趋向,即把两个同义字连在一起,成为同源异体重叠词。”(《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第二章)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上古汉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是人们所熟知的。中古汉语,古文中单音节词仍占优势,传奇、话本 等“古白话”中,复音节词渐多起来,且占了优势。在构词方法方面,旧的语音造词(即通过音节内部的曲折变化,调整其声、韵、调诸要素孳乳分化新词的方法)也渐为语法造词(即采取单词结合、延长词形的复音节化的方法)所取代。元、明时期的“白话”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法造词法的普遍使用,新出现了大量的富有表现力的复音词。有人据《金瓶梅》(1987,齐鲁书社删节本)前五十回所用的2955个动词作出的统计,就足以说明问题:若按音节多少划分,其中单音词1171个,复音词1784个(其中 双音词1624个);如按词所含语素多少划分:单纯词1198个(其中单音单纯词1171个),合成词1757个。这种复音词大大超过单音词的情况,不独是上古任何一部著作所不可能有的,即便是稍先于它的几部长篇古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无法与之相比。因为它所使用的是活泼的当代口语(少量的公文用语、客厅用语及引述的诗文除外),它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期的汉语(特别是北方方言)语汇的自然面貌(这也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所难以企及的)。 《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应看到,复音词的形成(特别是语法造词而造出的词),往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凝固过程或自然选择过程。最初阶段语素的结合,在结合方式或形态上并不很稳固,甚至可合而又分,分而又合。如《诗经》中的“颠之倒之”之于“倒之颠之”(《齐风·东方未明》)、“豈乐”之于“乐豈”(《小雅·鱼藻》),《孟子》 中的“子父”之于“父子”,《管子》中的“仪表”之于《韩诗外传》中 的“表仪”等。由于上古单音词占绝对优势,此种例证不是太多《金》中一下出现如此之多的“逆序结构”词与“同素异序”词,一方面说明它们在结构上尚未完全凝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复音词在迅速増多。其次,“逆序结构”词与“同素逆序”词在《金》中的大量出现,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汉语与汉字重趋协调的一个方面的反映。由于最初汉语词汇大多是单音节的,所造表义文字也是单音节的,因而词与字之间还是比较接近的。社会发展了,事物纷繁了,思维越来越严密了,流变性的口语也随之向前发展了,而固定性的文字在反映变化了的情况方面,却出现了“滞后”现象, 言、文之间渐渐脱节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就出现了采用新的语汇进行写作的文体。“这种迹象逐渐显著,于是中国的文学中的文字型与语言型也就成为两个明显的不同类型”(郭绍虞 《再论文言白话问题》)。但是作者在实际运用新语汇进行创作的时候,又常文、白混杂,有着较重的文言气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字型”小说,即是如此)。而《金》与之相比,则彻底得多了,其基本用语是最新鲜、最活泼的北方口语。特别在描摹市井人物的语言时,更是“活泼泼的如今日所听所闻到的”(郑振铎语)一样。有音有字的语词,他可以用字写下;有音无字的口语语词,他可以借字(同音或近音字)写下;无字可代的口语语词, 他甚至可以造出新字写下。作者为了赢得更多的听众(有人认为《金》的词话本,便是民间说书艺人的底本)或读者,在“我手写我口”中,出现一些口语中已在使用而结构尚不稳固的语词,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金瓶梅>语言研究文集》其次,“逆序结构”词在《金》中大量出现,也与其语言的多元化有关。《金》的语言以北方方言为主,同时,也杂有部分的公文用语、客厅用语、说书人套话、隐语及行业语等。即方言而论,又含有鲁方言、吴方言、晋方言等。所用语言多元化,就增多了“逆序结构”词进入书中的机会。因为某些方言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语素相同而结构不同的词;即以某一方言而论,其语汇中的“同素逆序”词或与通用语汇不同的“逆序结构”词,本来就比较多见。兹以现在的山东牟平方言为例,作以说明。在这一方言中,“同素逆序”词、“逆序结构”词仍有一些(见《语海新探·牟平方言语法调查》。1988,山东教育出版社)。前者如:体性——性体、由因儿——因由儿、费破——破费、积攒——攒积、认承——承认、怪古——古怪、罕稀——稀罕;后者如:命性儿、朗利、布摆、得获、断裁、念纪、料意、好喜、划计、直僵、乐快、高清、诵念、积堆、 爱喜、糊迷等。这些词有的《金》中曾用过,如:“摆布”(一回)、“承认”(八回)、“古怪”(二十九回),只是与牟平方言中的“布摆”、“认承”、“怪古”互为“逆序”词罢了;有的《金》中所用,与牟平方言中的词正好相同,如:“罕希[稀]”(十四回、二十八回)。于此便可窥知《金》语言的多元化与“逆序结构”词较多之间某些关系了。另外,对“同素逆序”词想再赘言两句。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即被一般人视为“别扭”的“逆序结构”词)已废止不用(如“油酱”、“淡扯”);有的彼此虽有“逆序”形式,而词义却发生了质变,不再相同,如“事故”与“故事”等。 文章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师范专科学院 本文选自《<金瓶梅>研究》第六辑,1999,知识出版社出版。转发请注明。 (数据采集 李太莲) 赞 (0) 相关推荐 王鍈:跑兔子·母儿·长绊儿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会使用当时的方言俗语,由于时间和地域两者的变化和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有的方言俗语考索为难,注家与学者见仁见智,往往使读者无所适从.鲍延毅先生在<<金瓶梅>溯源& ... 学术探论 | 郑伟娜:四邑方言词汇相似度比较分析 四邑方言词汇相似度比较分析 郑伟娜 摘要 我们从分析现有的方言词汇相似度计算方法入手,指出王沈计量法和加权平均法均存在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算法--语素加权法.语素加权法将每个词目权重 ... 朱越利:论《金瓶梅词话》中的佛道教描写 <金瓶梅词话>用写实的手法,描摹出我国十六世纪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广阔图景. 佛.道教信仰和活动,是这一广阔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关该部分的描写占据全书大量篇幅.从章回题目看,将近五分之 ... “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金瓶梅词话》中的医家考释 大医至简倪海厦 <金瓶梅词话>中有关医家.脉案.方药.习俗的细节,记载了那个时代中医药在大运河枢纽清河县的流布和实用.金学研究中,鲜见有关中医药学的跨学科探讨.笔者从中医文献学的角度,对书 ... 《金瓶梅词话》中的医家考释及“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金瓶梅词话>中有关医家.脉案.方药.习俗的细节,记载了那个时代中医药在大运河枢纽清河县的流布和实用.金学研究中,鲜见有关中医药学的跨学科探讨.笔者从中医文献学的角度,对书中的医家分类所涉 ... 张彩丽 、张进德:略论《金瓶梅词话》中的元宵叙写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明之人情小说(上)>中论述<金瓶梅>的成就时道: 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作者之于 ... 戴鸿森:我心目中《金瓶梅词话》的作者 戴鸿森 在反复校阅<金瓶梅词话>的过程中,我逐渐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我无法使自己相信这书是出自某一位文人"名士"的手笔,无论是有较多人信从的王世贞.李开先,还是只有少数人 ... 杨绪容:《金瓶梅词话》“文人化”叙事管窥——从《金瓶梅词话》对《喻世明言》中“阮三”故事的改编说... 内容提要:<金瓶梅>被誉为"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但对其作为文人小说的性质.特点与价值,迄今尚缺乏具体探讨. 本文尝试通过<金 ... 《金瓶梅》中最奇葩的夫妻,最难以理解的家庭,最不可思议的结局 男人做乌龟,女人养汉子:这样不忠不贞的家庭会幸福吗? 常识告诉我们绝不可能! 可在<金瓶梅>里偏偏就有这么一对夫妻,一个家庭,结局却是让所有人都大跌了眼睛. 今天我就用较大的篇幅详细讲讲这 ... 《金瓶梅》中的12条潜规则,道尽人的本性 这12条潜规则,说透了真实人生的苦甘. 任何时代,谈钱是婚姻的刚需. 西门庆的六房妻妾里,最能争宠的就是潘金莲. 对丈夫无底线逢迎,对其他女人不择手段排挤,恨不得日日将西门庆霸在自己房中. 潘金莲出身 ... 顾国瑞:《金瓶梅》中的三个明代人——探讨《金瓶梅》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的又一途径 众所周知,<金瓶梅>一书,假托宋朝,实写明代. 本文要说的是,在<金瓶梅>中,不仅每见明代的制度.风俗.事件等等,而且还有真名实姓的明代人. 这些真名实姓的明代人,在小说里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