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腹部检查:叩诊
重点难点掌握肝上界叩诊方法;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和临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叩诊的鉴别;膀胱叩诊的方法。熟悉正常叩诊音的分布位置;胆囊叩击痛意义。了解肝下界位置;肝浊音界扩大和缩小的意义;胃泡鼓音区的范围和意义;脾脏叩诊的意义;肋脊角叩痛的临床意义。 一、腹部叩诊音1.正常情况 大部分区域为鼓音,实质器官所在的部位为浊音2.病理情况(1)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2)胃肠高度胀气或胃肠穿孔致气腹时,鼓音范围明显增大或出现于不应有鼓音的部位二、肝脏及胆囊叩诊(一)肝脏叩诊1.肝上界的叩诊方法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清音转为浊音——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当浊音变为实音——肝绝对浊音界(肺下界)2.肝下界的叩诊方法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缺点:由于难以叩准,故多需触诊法确定。肝上下界位置(匀称体型者)肝上界肝下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季肋下缘右腋中线第7肋间第10肋骨右肩胛线第10肋间注:矮胖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高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3. 临床意义(1)肝浊音界扩大:肝癌、肝脓肿、病毒性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2)肝浊音界缩小: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胃肠胀气(3)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急性胃肠穿孔、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间位结肠、全内脏转位(4)肝浊音界上移: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鼓肠(5)肝浊音界下移: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6)肝区叩击痛: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肝癌二、肝脏及胆囊叩诊(二)胆囊叩诊 胆囊位置深在,且被肝脏覆盖,临床上不能用叩诊检查其大小,仅能检查胆囊区有无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三、胃泡鼓音区及脾脏叩诊(一)胃泡鼓音区1.位置 胃泡鼓音区(Traubespace)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2.边界 上界——横膈及肺下缘 下界——肋弓 左界——脾 右界——肝左缘3.临床意义明显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急性胃扩张或溺水病人三、胃泡鼓音区及脾脏叩诊(二)脾脏叩诊1.当触诊不满意或在左肋下触到很小的脾缘时,宜进行脾脏叩诊以进一步检查脾脏大小。2.方法 叩诊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3.临床意义(1)正常脾浊音:左腋中线9~11肋之间,长约4~7cm(2)脾浊音界扩大:各种原因所致脾肿大(3)脾浊音界缩小:左侧气胸、胃扩张四、移动性浊音Ø 概念: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Ø 检查方法:嘱病人仰卧,医生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向病人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病人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病人左侧卧,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Ø 临床意义:是确定腹腔有无游离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查出
移动性浊音叩诊法鉴别诊断1.腹水与肠梗阻 后者常伴有肠梗阻的征象2.腹水与巨大的卵巢囊肿①卵巢囊肿所致浊音于仰卧时常在腹中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这是由于肠管被卵巢囊肿压挤至两侧腹部所致②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③尺压试验:当病人仰卧时,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医生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壁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搏动;如为腹水,则搏动不能被传导,硬尺无此种搏动
卵巢囊肿与腹水叩诊鉴别示意图五、肋脊角叩击痛1.作用 主要用于检查肾脏病变2.正常时肋脊角处无叩击痛3.临床意义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肾区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六、膀胱 叩 诊1.检查方法 耻骨联合上方进行,通常从上往下,由鼓音转成浊音。2.腹水与膀胱增大的鉴别腹水时,耻骨上方叩诊也可有浊音区,但此区的弧形上缘凹向脐部,而膀胱胀大时浊音区的弧形上缘凸向脐部。 本章小结: 本节重点讲述了以下内容:肝上界叩诊方法,胆囊叩击痛的意义,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和临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叩诊的鉴别以及膀胱叩诊的方法。 考试无捷径、学习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