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王原祁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介绍四王之一画家王原祁作品。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南省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观政于吏部、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直隶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知县,地当九河下流,滏漳诸水复久壅塞,腴田变为污渚,圪刘累泊等处,即古大陆泽为患,尤甚甲子乙丑秋雨连旬,水势陡发,堤岸尽壊,田莱俱成巨浸。原祁请照淮扬例,永免水荒田赋三千余金,民困以苏其余如,筑堤以防水宪,建桥以通水道,毙盗贼以安民命,明僎介以昭典礼,发仓储以救羸,着迹难以枚举。丙寅,奉命行取擢谏垣,改翰林,累官少司农,卒于位,赐祭葬如例,康熙五十九年入祀名宦。

传世作品:《仿古山水册》《仿云林笔意》《仿黄鹤山樵山水》《仿大痴富春山图》《仿倪高士》《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疏林远山图》《仿黄鹤山樵法》《仿倪瓒山水》《仙掌嵯峨图轴》《秋林远黛图》《仿倪黄山水》《西湖十景图》《溪山疏林图》《画中有诗图》《仿子久山水》《仿黄子久春岫涵云图》《神完气足图》《华山秋色图》《春崦翠霭图》《墨笔仿巨然山水图轴》《仿洪谷子山水》《清溪绕屋图》《秋林叠巘图》《西岭云霞卷》《小孤山图轴》《夏山图轴》《松溪仙馆图轴》等。著有《雨窗漫笔》、《罨画集》、《麓台题画稿》等。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古山水册》赏析

《仿古山水册》,纸本水墨,共八开,并非同一年所绘。以赵孟俯、江贯道、高克恭、惠崇、倪瓒、吴镇、黄公望等人笔意写出,笔墨滋润,风格高古。王原祁山水画最显着的两个特征:“松”和“毛”在此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册《仿古山水》,虽题为仿各家笔意,其实只是借题发挥的一种方式而已。王原祁的“仿”,是山水画笔墨上的一种分类,犹如词牌、曲牌在音乐上的调性、节奏或旋律,这种仿更加趋于抽象整体,是一种笔墨集大成,这种纯艺术追求,是山水画发展的又一突进。王原祁用自己来融解传统,他要追求古意,就仿赵孟俯;要得疏朗,就仿倪瓒;要取清润,就仿吴镇;要写云雾,就仿高克恭。细览各开山水,其自我面貌与艺术追求非常明晰,在精炼的笔墨中总结了五代至宋元传统山水画一些规律性经验,在延续经典的同时营造自家笔墨。此册页绘制阶段是王原祁山水画高度成熟时期,不管从笔墨功力还是从把握画面全局能力上,都积累到了一定高度,个人语言也已完全纯熟。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云林笔意》赏析

《仿云林笔意》立轴 设色纸本 己丑(1709年)作

款识:己丑七月望日笔,王原祁。印鉴:御书画图留与人看(半朱半白)、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西庐后人(朱文)

录文:云林用笔全本荆关,气韵简澹,另辟一门户,所谓元人笔兼宋法也。学者为法所拘,于钩画点染中刻意加工,便失倪黄面目。近秋暑甚厉,借此以涤炎威,随意挥洒便成此图,不识有少分相合否?

王原祁的山水画,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早期,基本上“秉承家学,气味深醇,盖得力于古者深也。”多为学王时敏画风,以临摹前人之画为主。第二阶段为中年时期,画技逐渐完善,逐渐形成他自己的风格,构图严密,脉络清晰,笔墨秀润,景色高旷,多有黄公望之画法,同时又有他的干笔淡墨多次皴擦勾染的技巧。秦祖永说他:“中年秀润”。第三阶段,老年笔墨苍劲,色彩平和,墨色中互不相碍,追求拙朴,纯熟老练,有“熟而后生”之意味,所以秦祖永说他的画“晚年苍浑”。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鹤山樵山水》赏析

《仿黄鹤山樵山水》立轴 水墨纸本 己丑(1709年)作

款识:上元节例得入禁园陪宴。余与同直诸公奉命候于邸寓。心闲身逸,此小三昧时也,兴会甚合,放笔写山樵笔并记其事。己丑春王作。王原祁。印鉴:王原祁印、麓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西庐后人

《仿黄鹤山樵山水》,画面远山层林叠嶂,从山间村落到山下草亭林木葱郁,用笔苍劲,山石皴擦细致。可谓“淡而厚,实而清”,是其晚年精品。根据属落年款可知,作者时年六十八岁。王原祁的画风秀润苍浑,重视笔墨之美,所画山水先笔后墨,由淡到浓,反复渲染,再以焦墨略作勾勒。其所作设色山水多用“浅绛法”,可谓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同时,王原祁在山水画画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出绘画用笔要有书卷气,即下笔要有力度,有气势,有感情,轻重顿挫,元气淋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正所谓“笔端金刚杵”。在对画家的修养要求上,王原祁最注重“人品”,认为“人品”高则“画品”也高。还提出“龙脉为体,开合为用”的创作理论,发前人之所未发,堪称为山水画结构理论的重大发展。此幅作品的题跋文字属记事性质,从题跋的内容看,这是康熙四十八年元宵节,康熙帝赐宴群臣,王原祁与诸臣于邸寓待诏入宫前,心情愉悦,挥毫即成此幅。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山图》赏析

《仿大痴富春山图》手卷水墨纸本 辛卯(1711年)作

款识:富春大意。麓台。印文:王原祁、麓台、西庐后人

自跋:画法莫备于宋,而宋之董巨,更能于韵趣法外生巧,此非元之大痴,莫为之传也。今人学大痴者,多取其位置,工力与平淡天真之妙,邈若河汉矣。余欲解其惑,而人或未之信。因寒天呵冻弄笔,粗服乱头,遂成此卷。虽与痴翁妙谛,有仙凡今古之不同,然而却俗去拘,则前后如一辙也。观者勿以率笔而置之,幸甚幸甚。康熙辛卯长至日,娄东王原祁写并题。印文:画图留与人看、王原祁印、麓台、石师道人

此卷本幅题以“富春大意”,卷后自题识中又表明欲学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工力与平淡天真之妙”。故此图是画家追思黄公望的画法和艺术内涵,并非临仿之作。图绘山水,丘壑繁密,又有疏朗之姿,笔墨沉厚,饶华润之致。按自题所署年款为康熙辛卯(1711),时王原祁70岁,为其晚年之佳作。卷前后有清人题引首和题跋。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倪高士》赏析

《仿倪高士》镜片 设色纸本 壬辰(1712年)作

本幅山水册片为王原祁仿倪瓒的一幅山水精品,用笔淡雅,设色自然,图为标准的三段构图,远处丛山绵绵,近处疏林石坡,中间为茫茫湖水,是画为麓台61岁时所作,正是其紫禁伴驾,退食馀暇之时的作品,王原祁的画,早年以仿王蒙山水为主,用笔比较纤细,其渲染皴擦均与王蒙相近。他流传于世的作品以五六十岁的居多,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已形成,在笔墨的运用上可以说到了游刃自如的地步。特别是淡墨与焦墨,干笔与湿笔的互为应用,协调的天衣无缝,如古人评说的那样,达到了“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艺术效果。七十岁后,其用笔始于直率苍老,笔墨的运用虽不像以往那么滋润,但功力尚在,仍赋于画面蓊郁厚实的情趣。

清代早期王原祁《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赏析

《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册片康熙壬辰(1712年)作

王原祁一生崇尚大痴,其仿黄(公望)画亦最多,然他仿王蒙画,则几乎无一不精。此图从画幅中间起,层层堆叠,崇岗郁郁,茂树苍苍,峰回路转处,有村落隐隐于林间山后,峰峦深处,泉瀑飞泻。主峰左右,大江空阔,与云天相接。构图平实中寓奇险,更在严密处见虚灵,浓厚处见润泽。于是白非白,黑不黑,气韵郁郁生笔墨间溢笔墨外。康熙壬辰,原祁七十一岁,是其晚年用心之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疏林远山图》赏析

《疏林远山图》 纸本水墨 康熙癸巳(171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清苍简淡云林本色也,一变宋人设色法,更为高古,明季董华亭最得其妙。此图拟之。康熙葵巳春日于京邸亵治堂画并题,王原祁。文前钤印:画图留与人看(朱长方),文后钤印:王原祁印(白方)、麓台(朱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鹤山樵法》赏析

《仿黄鹤山樵法》水墨纸本 癸巳(1713年)作

款识:元画至黄鹤山樵而一变,山樵少时酷似赵吴兴,祖述辋川,晚入董巨之室,化出本家体纵横离奇,莫可端倪,与子久云林仲圭相伯仲,迹虽异而趣则同也。今人不解其妙,多作奇幻之笔,愈趋而愈远矣。癸巳秋日,大酉兄从潞河来,偶谈山樵笔墨写以归诸奚囊,周兄将为五岳游携杖着屐水滨木末出。是图观之未必无契合处也,亦可以解好奇之惑矣。康熙癸巳中秋画并题,王原祁年七十有二。印鉴:王原祁印、麓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西庐后人。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倪瓒山水》赏析

《倣倪瓒山水》水墨纸本 立轴 故宫博物院藏

钤印:“王原祁印”(朱白文正方)、“茂京”(朱文正方)、“求是堂”(朱文椭圆)、“兴与烟霞会”(白文长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仙掌嵯峨图轴》赏析

《仙掌嵯峨图轴》设色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钤印:“埽华菴”(朱文长方),“王原祁印”(白文正方)、“麓台”(朱文正方)、“西庐后人”(白文长方)。

清代早期王原祁《秋林远黛图》赏析

《秋林远黛图》立轴 设色绢本  康熙甲午(1714年)作

款识:臣王原祁奉敕恭画。钤印:臣王原祁

此幅《秋林远黛图》创作于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年,1714年),时年王原祁72岁,第二年王原祁即谢世。终其王原祁的一生,他坚定不移地走在复古的道路上,题材很少有变化,把自己所有的才华无所保留地奉献给了南宗山水画,尤其是对元人黄公望的膜拜。王原祁在《又仿大痴设色,为轮美作》的自题,总结了他的一生创作时说:余弱冠时,得闻先赠公大父(祖父王时敏)训,迄今五十年余年矣,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华亭(董其昌)血脉,金针微度,在此而已。

此幅《秋林远黛图》落“臣”字款,自称“奉敕恭画”,当是应康熙之命而作的,故皴擦周密,构图饱满,丹翠错杂,富丽华美。墨与色相融相映,有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感,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王原祁的艺术特点,为王原祁晚年的代表之作。此幅绘画的用色方面,王原祁极其讲究,典雅华贵,墨色浓淡均匀恰当,搭配和谐滋润。墨色中互不相碍,追求拙朴,纯熟老练,有“熟而后生”之意味,堪称王原祁巅峰之作。正如王昱《东庄论画》记载:麓台夫子尝论设色画云:“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这样华丽高雅,笔、墨、色、法上乘的作品,在文人绘画作品中都非常罕见。上有“乾隆御览之宝”的钤印,当是清朝几代皇帝的展赏之物。

从构图上看,王原祁充分展示给康熙皇帝一幅“理、气、趣”的绘画思想,山川的秀丽与清澈的河流,让统治者以激荡的胸怀拥抱美丽的山河。整图的龙脉式布局,主题突出,龙脉直指主峯,首尾相接,龙脉的开合才能具备一幅画的整体气势。几组茅舍散落在山间、河旁,这是典型的文人绘画模式,代表着文人“桃花源”式的情怀。

清代早期《仿倪黄山水》赏析

《仿倪黄山水》立轴  康熙甲午(1714年)作

题识:云林笔意从荆关气韵中来,大痴亦取两家遗意,参以董巨。故倪黄之妙,虽异而实同也。今之学倪黄者,不得本源,未免似是而非。余作此图,特表其意,以俟世之具眼。若云自出机杼,另开生面,岂钝拙之笔所能领会者耶?康熙甲午初夏于万寿馆中画并题。王原祁年七十有三。钤印:王原祁印、麓台、画图留与人看、石师道人、西庐后人

王原祁画,愈晚愈拙,愈晚愈苍,愈晚愈厚,愈晚亦愈清。此幅虽云法倪、黄,实已从云林、大痴画中脱出,令人一望可知其为麓台面目。且拙厚处倍见虚灵,苍辣处尤见清醒,看似轻描淡写,却一片浑沦,一片化机,读之令人舌有回甘。是其晚年精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西湖十景图》赏析

《西湖十景图》绢本设色纵62、横656.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者以浓丽的色彩将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西峰插云、三潭印月、雷锋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全部绘制在长卷之上。并用泥金书标出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可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图中山石林木重是施青绿,建筑物着色浓艳。跌宕的群峰,缭绕的云气,开阔的水域给人一种旷远雄浑之感。卷末自识[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臣王原祁奉勅恭画]。钤[王原祁] 朱白文方印。岁无明确年代,但大体可以推测是王原祁七十岁左右的作品。此卷原为清宫所藏,曾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

清代早期王原祁《溪山疏林图》赏析

《溪山疏林图》立轴 1703年作

题识:溪流深处白云重,一带疏林对碧峰。风味会须求静逸,天真不使墨痕浓。癸未春日,为彦瑜年道兄仿倪黄笔并题一绝。娄东王原祁。钤印:王原祁、麓台、倩

王原祁一生崇尚黄公望,然学倪云林亦能得苍逸之趣。中年以后,虽仍曰仿黄仿倪,但已然是自家风貌了。此幅是他六十二岁所作。疏秀苍苳,幽淡雅逸,画格已在王石谷、王圆照之上。“风味会须求静逸,天真不使墨痕浓”,读此可知其画旨。

清代早期王原祁《画中有诗图》赏析

王原祁不仅在中年时仿过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还仿照黄公望的笔法进行二次创作,这幅《画中有诗图》可以说是摹仿黄公望的代表之作。画面用笔讲究,王原祁擅长用不同干湿程度的墨表现山石的质感,显得浑然一体,整体细致,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充满平淡天然趣味。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子久山水》赏析

王原祁《仿子久山水》水墨绫本,立轴,纵 154 厘米,横 48.3 厘米。作于康熙庚辰( 1700 )四月,王原祁 59 岁时,画上王原祁钤印三方,分别为:王原祁印、茂京父、埽花菴,三方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 45~47 页 56 、 59 、 82 印蜕。王原祁传世作品多为纸本、绢本,此为绫本精品山水,难得一见。

作此画的时候,王原祁已得到任命,补右春坊中允。这是隶属于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事务的正六品官职。同一年,他又奉命鉴定内府书画,令他大为欢喜。康熙皇帝非常喜欢他的画,此时他虽然还没有入直南书房,但他画名大,深得康熙的欣赏。四年后的这个月,康熙一纸诏书,王原祁入直南书房,侍奉康熙左右,从此康熙经常观其作画,他也获得了康熙 “ 画图留与人看 ” 的御题,这在供奉南书房的近侍中,绝无仅有。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黄子久春岫涵云图》赏析

清 王原祁 仿黄子久春岫涵云图纵86厘米横37厘米

是图《仿子久春岫涵云图》龙脉谓之隐也,由右至左成峻岭绵延状;开合或解为主峰至谷口溪水,高峰为开,溪流平缓处为合,是为完结;起伏由近及远,左侧次峰为近,接谷底上衍至主峰为远,成波浪跌宕,与人作无尽之想。姚鼐赞为:画中取势作低平,已是人间最高处。是图用笔拙扑老练,苍劲有力,正合麓台主张“毛”之深义;用墨设色简淡冲和,色墨互不相碍,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张庚记王麓台作画“用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贮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梁、溪沙了然矣。后以墨绿水,疏疏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钩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入浓,自疏而密,半阅月而成”。复叹言“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洵非夸语也。观此,不啻亲见其磅礴,亦可知其作画之匠心是如此”。诚哉斯言。

此《仿黄子久春岫涵云图》,依款识所云其作于康熙戊子(1708年),麓台司农于畅春喜庐连日赏画,兴之所致,快然成图。时麓台六十七岁,为其暮年笔也。秦祖永言王原祁作画“晚年苍浑”,有“熟而后生”之意味。斯图钤有“御书画图留与人看”印章,为麓台入值南书房之时,康熙皇帝经常要凭几观赏王原祁作画,深得嘉赏,亲笔题“画图留与人看”,王原祁深感皇恩,特刻此印章钤于得意之作。

清代早期王原祁《神完气足图》赏析

《神完气足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137.2厘米,横71.8厘米。

此图是王原祁仿董、巨山水之作,据题系为其弟子明吉而作。明吉即王原祁四大弟子之一的金永熙。王原祁以“神完气足”为主旨教导明吉习董、巨山水,他认为董、巨绘画具有“全体浑沦,气势磅礴”的特点,要体现这种特点,须章法通透,渲染分明,然能做到匠心独运、幻化出神实属不易之事,因此,该作全以块石堆积成山,笔墨浑融而层次清晰,以密不透风之势而求神完气足,这是画家积一生画学为弟子所作的绘画范本,是其晚年杰作之一。

清代早期王原祁《华山秋色图》赏析

《华山秋色图》是清代画家王原祁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纵115.9厘米,横49.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轴画面下部写山谷缓坡,乱石如滩,溪泉奔涌,间有树木苍翠,茅舍幽静。中上部左侧山峰突兀,山石堆垒,中间写一座柱状的山头,平平的陡壁直耸。其余部分多被云雾笼罩,间有小头吐露出来。从山势方面讲作者基本写实,以干笔淡墨先勾出山峰的大轮廓,再以不同墨色反复皴擦,积染,产生厚重之感,使山峰沉重雄浑,画出了山的峻峭之势。

清代早期王原祁《春崦翠霭图》赏析

清 王原祁 《春崦翠霭图》轴设色纸本133×61.5 cm.约7.4平尺康熙甲申(1704年)作

钤印:王原祁印、麓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西庐后人(1、2、4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原祁》45、46、86印,45-47页)题识:春崦翠霭。康熙甲申仲春,匪翁老道长属笔仿子久笔并正。王原祁。鉴藏印:润之宝藏、怀烟阁陆氏珍藏书画印 、诸仲芳鉴藏印、东阳鉴赏(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陆愚卿》12印,1027页)

《春崦翠霭图》轴,是他六十三岁时所作,虽仍法黄公望,但早就从他祖父王时敏的遗规中脱出,也不再以得黄公望的汗脚气自得,已是风规自具,化古为新了。画自左下的松坡山庄起,经过曲水板桥,连接起画面中央的层峦叠巘,愈上愈远,直至层云迭起的主峰,显出崇高巍伟的景象。笔墨质朴圆厚,苍然松秀,滋润清越,耐人寻味。与黄公望比,黄氏洒脱逸宕,虚中寓实,淡中有淳味;原祁拙重朴茂,虽实而灵,厚处有清气。异曲同调,皆至极致。

清代早期王原祁《墨笔仿巨然山水图轴》赏析

《王原祁墨笔仿巨然山水图轴》墨笔纸本

此画作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墨笔纸本。画面主峰奇秀而不觉突兀,山间烟岚处有泉蜿蜒而下,积半湖碧水。遍山松林垂柳,苍郁茂密,祥云浩渺。山下密林中掩映亭阁。画上题:古人云,深心托毫素,以笔墨一道,得之心,应之手,为山水写照,襟期怀抱,俱从此抒发也。余北上后与徐子司民暌隔三载,近奉命归里,徐子待我于吴门,相见甚欢,偶得素纸,为仿巨然,积墨带韵,便有浮动之意。半月以来高山流水宛然在心目间,但宋法精髓,余未敢谓入手,请以质之识者。康熙癸未新正八日写于求是堂。下钤“麓台祁”、“王原祁印”白文方印、“麓台”朱文方印。右下钤“石师道人”白文方印、“西庐后人”朱文长方印。引首钤“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双龙腰圆印。左下钤“煜峰鉴赏”白文方印,“孙氏弘一斋印”朱文方印。

清代早期王原祁《仿洪谷子山水》赏析

清 王原祁《仿洪谷子山水》设色纸本,纵:103.5厘米,横:47.2厘米。

此图虽云仿荆浩,其实仍是从倪黄中脱出。这时他已七十一岁,早已融通诸家,神行腕底,有了自家的面目。画中的线条并不粗壮,瘦圆而力透纸背,使他完全有资格以“笔底金刚杵”来傲视清初诸家;仿佛用雷同石块堆叠起来的岭峦,雄浑一体而有现代立体派气象。他善用墨亦善用色,由于胸有成竹,心手相应,常从盅中蘸色后未经调和就直接落纸,由浓趋淡,色墨相融,画纸就是他的调色碟。黄宾虹晚年用色也是如此,当是受了他的影响。这幅画密处密疏处疏,每一块空白都见匠心,每一根线条都见笔力,每一处墨色都沉着透亮。远看,却全然是一片豪宕浑沦的自然气象。在传世王原祁真迹中,确是至为精彩的一幅。而且保存完好,开卷即令人神旺,识者必能赏识之。

题识:昔洪谷子在太行山画松二十余年,忽遇异人,云:子但画松之形而不知其神与意,宜乎久而难成也。仝闻之,顿悟画理。故其派壑云泉,皆有神行于其间。余为燮钧侄作此图,意欲仿之,而手与心违,无纵横磊落之致。犹幸不画形而画意之语,遵循师法之,犹可冀一日之开悟。是作原非余专门,喜其无作家气,故以归之砚席间耳。康熙壬辰清和三日,麓台祁,年七十有一。

清代早期王原祁《清溪绕屋图》赏析

清王原祁《清溪绕屋图》赏析轴纸本设色纵78厘米横49.9厘米藏南京博物院。该图是康熙四十四(1705)年,作者64岁时画赠王翚的学生杨晋的作品。

此图中,冈峦起伏,云拥翠岫,树木扶疏。景物的布局初看平淡无奇,笔墨亦无霸悍之气,但细细品赏后,观者会发现,画境平淡天真,气息温婉隽永,笔墨亦高妙出众。王原祁作画,通常遵循着“先笔后墨”的程序,即先淡墨勾勒出山之轮廓形状,随后以渴笔多次皴擦出岩层纹理结构,再以淡墨、谈彩罩染,最后以焦墨破腥。画面里,皴、擦、点、染等技法元素互相融渗,笔痕墨色交叠,浑然一体。王原祁作山水,不以丘壑的经营为重,而是借景物元素彰显笔墨修养,其笔墨效粜被形象地捕述为“熟而不甜,生而不涩,实而弥清”。此图足以代表王原祁山水画而貌气格。

清代早期王原祁《秋林叠巘图》赏析

《秋林叠巘图》轴纸本设色画纵110.2厘米,横56.3厘米是清代王原祁创作的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浅绛色画秋山红树。因为“全景式”构图法,近景冈坡上有数株杂树,有的树干挺拔,有的枝干弯斜,有的枝叶茂密,有的树叶呈枯黄,已是深秋时节,参差树木,红绿间杂,青石点苔。茅室数椽,座落于坡岸丛树荫下,屋中空无一人,给人以幽静之感,中景一片平静开阔水溪,河岸处有数间屋宇和红绿树木点缀其间:远景白云升腾,峰峦突起,跌宕有致。山坡和山坳处杂木丛生。作者自题识:“秋林叠嗽,己丑嘉平仿董宗伯,拟大痴,王原祁。”作者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又列为清“四王”之一,由于祖传家法,又以仿古师古为宗。此画又仿董而拟黄公望画风,但此画与黄公望的浅绛有所不同,黄公望轻涂淡抹,聊补运笔之未到处,而王原祁则以赭色为主渊,重染复渲,用色来加强苍莽浑沦的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与他的用笔浑厚苍润,构成一个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整体。在布局上注重运用隐现的对比手法,如在峦叠嶂中布置一片空白(作白云),使山色豁然开朗,流露出灵动活泼的生机,既减少了许多笔墨,又突出了山峰的高峻,而且恰给读者欣赏遐想的余地。此画上端作者自题识尤为nJ观。不但充实了画面的内容,且对整个画面起到乎衡作用。书好、画好、诗好,可称“三绝”。“己丑”为康熙48年(1709)王氏时年67岁,为王原祁晚年佳构。

清代早期王原祁《西岭云霞卷》赏析

《王原祁西岭云霞卷》,清代书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心纵39,横344.6厘米。纸本,设色画山峦连绵,云霞飞动,丛树屋宇,板桥流水。画的开头沟壑溪水之中,停放小船一条,两岸树木对映,半山几户山居,与山下水溪村庄隔石可望。山石突伸水面,旁一凉亭,几株大树与远处的沙堵汀洲相连。中部展现半湖溪水,岸边两间茅舍后,缀以丛竹,仅现枝叶,似从水中而出。画的后部,若隐若现的远山、二道泉水自山中出现,直倾湖中,山上山下,又现几处村舍,云气与水的留白,把所有空间溶合一体,形成很强的立体感。构图繁而不乱,紧凑坚实,疏密得体,格调高雅,得写生之妙趣。画心前部上方,署“西岭云霞,庚寅(康熙四九年·1710) 闰七月望前仿大痴笔”款,旁钤“石师道人”白文方印,画后作者长题。

清代早期王原祁《小孤山图轴》赏析

清王原祁《小孤山图轴》水墨画,材质纸本,纵97厘米、横46厘米。是清代王原祁于1698年创作,是1975年刘国钧先生捐的,现藏于常州博物馆。

此图作于1698年,从款中得知是江行至小孤山时写生所得。款上钤有朱文圆章“扫花庵”,款下钤有白文“王原祁印”,朱文“麓台”两章。画幅右上作者自题:“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时戊寅冬日。庚辰小春京邸偶检出题之,麓台祁。”前后有印章三方:埽华庵朱长圆、王原祁印(白方 )、麓台(朱方 ),另有收藏印章若干。

清代早期王原祁《夏山图轴》赏析

王原祁《夏山图轴》107×59.5cm纸本设色。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此画取法黄公望,浅绛设色,墨色相参,笔墨苍润。绘画方面他得祖父和王鉴的传授,也是走的临古路子,尤其喜欢临摹黄公望,笔墨生拙,韵味醇厚,在技巧方面,他喜欢用干笔积墨法,先用笔后用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画面显得融和厚金。不过,他的整个画面是一小片皴擦出来的,一幅画要数十天、月余才完稿,显得琐碎,重复,缺乏整体感和连贯之气。

画幅上作者自题:“斜风细雨打蓬窗,北望扬州隔一江。无限云山离绪写,西园犹记倒银缸。余客岁冬日偕高子口客饮树存襟丈绣谷,树兄出石谷临子久《夏山图》,见示并索拙笔,久未应命。庚辰清和北上,风阻江干,写此奉寄。腕弱笔痴,口米老所云,惭惶煞人也。娄东王原祁。”钤引首印:〔埽华庵〕 ( 朱椭圆 ) 、又钤印:〔王原祁印〕 ( 白方 ) 、〔茂京父〕 ( 白朱方 ) 。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雅,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缔谷先生研精绘理,自应赏识,其以余为知言否。庚辰小春望后五日,耕烟散人王翚题。〕钤印〔王翚印〕(白方 ) 、〔石谷〕(白方 ) 。

清代早期王原祁《松溪仙馆图轴》赏析

清 王原祁 《松溪仙馆图轴》纸本水墨,118.5×54.5cm。

此图左边沿署款:臣王原祁恭画。钤印:臣原祁(朱白方 ) ,无作画年月,应是其在宫中供奉之作,并且为宫廷所收藏。

(0)

相关推荐

  • 畅春园里的守望人——清代书画大家王原祁踪影录「1」

    原创 方鸣 荟萃苑 今天 作者/方鸣 "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北京大学西门.隔路相望,有两座孤零零的山门,突兀而立,相依相偎.雍正.乾隆年间,此处是两座寺院,一座叫恩佑寺,一座叫恩慕 ...

  • 石涛 王原祁合作《兰竹合作》

    [名称]兰竹合作 [年代]清 [作者]石涛 王原祁合作 [馆藏]私藏 <兰竹图>是由石涛与王原祁合作完成的一件名迹.石涛, "清初四僧"之一.他的画作构图新奇.无论是黄 ...

  • 清 王原祁名画赏析(5)

    王原祁作为南宗画派的传灯者,是沿着王时敏.董其昌.元四家上朔荆关董巨这个路子由近及远.苦心孤诣的对传统进行着探求.又不为传统所束缚.所奴役,从而创造新的个人风格,这又是其成为"娄东领袖&qu ...

  • 清代早期王翚二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初四王之间的关系,你可了解?

    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其间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清初的画坛,复古与创新两种趋势并存.锐意变革的代表有 "清初四僧"(弘仁.髡残.石涛.朱耷),而 ...

  • 清代早期王原祁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早期王翚二十六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 ...

  • 明代早期戴进二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 ...

  •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 ...

  • 清代早期王时敏二十五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中期丁观鹏十八福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 ...

  • 明代中期沈周传世三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