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云南省—-— 普洱市景东县大街乡三营村
云南普洱市景东县大街乡三营村,2012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营村名胜古迹众多,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旅游交通也极为便利。
三营古村内较有名的文物古迹建筑有三营黉学,杨家祠堂、杨营牌坊、罗家祠堂、观音寺、老君殿等。
三营古村历史悠久,旧时明朝朱元璋曾在此屯兵设营,定居后,设有内陆汉族农民、商人陆续迁往屯区及其附近土地肥沃之处,带来了先进文化、先进生产技术、农作物的优良品种,促进了境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营村位于清大公路的东部,地处者干河岸的河谷与丘陵相间地带,东北与昆岗村、平地村为邻,东南与大街村相连,西有自北向南景流的者干河,北与太忠接壤,隶属三营村民委员会。
三营古村落主要涉及三营村上周田小组、小街组、上营组、中营组、杨营组、后营组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8人,455户,2013年人均纯收入6325。传统村落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2000米。境内海拔1360米,年平均气温17℃。
三营古村落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间,掐指一算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明朝军队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大败元代景东宣慰使思伦发的守卫部队,之后浩浩荡荡进入景东,为了巩固新政权,明军便开始在景东施行军屯守卫政策,将士们入乡随俗纷纷定居于无量山和哀牢山间水土肥美的川河坝、者干河坝一带。
在蛮荒之地自力更生开垦农田,择吉选址修建房屋,按照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观和耕居结合的思想意识,军屯者在大街境内的者干河沿岸巧妙设置五营四哨,面水靠山精心规划布局安身立命的“营地”,他们依照此地“左青龙,右白虎”、五龙朝凤”、“三龟六河”的风水构造和地质地貌特征,选择视野开阔,山环水绕的中心区域建村安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随着岁月的流转,内陆汉族农民、商人源源不断迁入屯垦区,并与当地土著居民联姻,各民族相互渗透融合,古老的村庄便不断发展壮大起来,逐渐形成今天气度恢弘的古村落。
三营古村落名胜古迹其中文庙是景东文化的代表,曾是明朝嘉靖初年创办的黉学校址,三营黉学位于者干河东岸的三营村上周田小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十五年,孝廉杨仕汉在此发迹,万历十九年(1591年),杨仕汉、罗一甲双双中举,开者干中举之风,黉学又称庙学,也是地方文庙,为当地贫困的农民子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更多的少年儿童入学创造了条件,时至今日,为大街教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家祠堂位于大街镇三营村杨营组,是家族成员进行教育、祭祖的活动场所,杨家祠堂座东朝西,建筑有照壁、戏楼、正殿和后宫,建筑工艺古朴典雅,雄伟而大气,对研究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杨营牌坊建于清末,座东朝西,为牌楼木牌坊,木构架古建筑,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建筑工艺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罗家祠堂建于清代,为三营罗氏家族供奉祖灵、颁布族规、管理族人社会活动的场所,座东北向西南;
三营观音寺建于明末清初,为当地祭拜观音的神圣殿堂,座东北朝西南,保留有大殿、东厢房、院心、古井、西厢房基础,对研究当地宗教信仰、风俗文化及建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古村内民居仍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多属穿斗式三架梁悬山顶或硬山顶单檐或多檐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建筑。
大街属茶的古老产地,在明代,茶叶已经远销西藏、西北地区和蒙古等地,三营古村内就有相应的茶马古道,这些茶马古道连接着景东、大理、昆明、普洱等地,为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现今古村内仍有茶马古道遗迹可寻。
三营古村不仅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完整, 而且民风民俗习惯也独具特色, 其中名扬全县的洞经音乐在古村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渊源流长,它随着明初明军屯军于大街而传入,在境内广泛而长期流传,有其长期流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