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如何看待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失败? 2024-06-16 11:33:13 (一)我们先看两个案例:案例1:“如果给你5分钟,你能把自己的课题讲清楚吗?能勾起听者巨大的好奇心吗?”近日,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园的学术报告厅,面对大量的博士生、博后、PI和科研人员以及全场爆满的观众,央视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抛出了这犀利一问。当天,白岩松的讲座题目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在演讲内容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反思:西湖大学要教会大家输,而且输是常态。600多名博士生做实验,如果只能做正确的,只能做对的实验,还叫实验吗?学校应该鼓励人们去失败、去体面地有尊严地失败。显然,白岩松的这段话,既是给西湖大学那些博士生、博后、PI和科研人员等的寄语,同时也是一种科研鼓励。事实上,这段话也揭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科研实验失败是一种常态现象。也正是科研人员在不断的失败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科研方向,才能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因此,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失败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科研成果,正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案例2: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经常性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课题怎样才能顺利通过结项?”“我们课题过程做得可扎实了,咋没有获奖啊?”“胡老师,方便看看我们的结项报告为啥没结项啊?”“XX老师的课题还没有我们做得好呢,为啥他们课题获奖了,而我们的课题没有获奖呢?”……上述两个案例,都与科研息息相关,前一个是属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们的科研行为,后一个是属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行为。案例1中,表面上来看是鼓励科研人员可以“失败”,而实际上是论证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科研人员应正确看待科研实验的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案例2中,是我们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对课题怎样能够顺利通过结项和获奖产生了困惑,甚至是产生了一种质疑心理。在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看来,似乎不太了解课题成功与否评判标准是什么?怎样正确看待课题的成功与失败? (二)在此,我们不再讨论大学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们的科研行为,我们仅就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一些探讨。似乎在大多数一线教师们看来,科研课题的成功与失败标准,就是课题能否顺利通过结项,能否获奖。也就是说,我们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把课题能否顺利通过结项或获奖,作为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成功与失败的唯一评价标准。显然,这种把课题研究是否通过结项或获奖作为课题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对于科研部门来说,评委在评审过程中仅仅看到的是课题结项报告或者过程性材料,而真正的课题研究过程评委们恰恰是看不到的。而且课题结项评审往往是封闭性评审,看材料过程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暂,加之个别评委自身的科研素养不足等因素,因此,只是依据课题组成员提供的课题材料评判课题的成功与否,那么这样的评审往往是不够全面、准确和科学的。不言而喻,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把课题能否顺利通过结项或获奖作为科研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明显是有失偏颇的。由此可见,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应理性看待课题结项和获奖结果,更不能把能否通过结项或获奖作为个人科研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 (三)那么,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评判一项课题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是什么?著名学者李镇西认为:“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也就是说,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就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课题研究工作,就是基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显然,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与专家学者们的科研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不是为了创新,更不是为了发明创造,而是要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基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特点: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我们认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看课题组成员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如果把遇到的问题真正解决了,那么课题就算是成功了;如果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课题明显也就是失败了。显然,这样的科研成功与否评价标准,才是客观的、真实的和有效的,才是一个属于中小学科研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科研成功与否的最好评委,恰恰是我们自己或者课题组成员,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最清楚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才最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程度,才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第一“见证人”。 结束语由此可见,能否通过结项或获奖属于“他评”,而课题组成员是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属于“自评”。对于“他评”,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往往是无法“掌控”的,而对于“自评”我们则恰恰是完全可以把握的。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完全有能力把握好自己,真正解决一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相信,只有首先做好了自己,才有信心顺利通过结项或获奖。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不能做好自己,那么通过结项或获奖的可能性就会更加微乎其微了。尤其是大部分科研部门越来越注重科研内在性和真实性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更应该注重真实的科研——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李镇西老师说得好:“课题研究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这说明,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是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因此我们开展研究工作首要目标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然后才是课题能否顺利通过结项或获奖,而不是相反。事实上,一名真正的科研人,往往并不是特别在意外部的评价,而更多关注的则是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赞 (0) 相关推荐 中期检查忙乱中,培训指导正适时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780篇文章 作者.制作 l 朱峰虹 图片 l 丁红 为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迎接市级课题组中期检查,强化课题研究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7月9日上午,新抚 ... 东鹿完小邀请梁陆元老师作“中小学教师怎样有效做课题”专题讲座 东鹿完小邀请梁陆元老师作"中小学教师怎样有效做课题"专题讲座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瑟瑟秋风阵阵凉,这清凉的秋意,最是让人神清气爽钻研学习的好时光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应“趁热打铁” (一) 案例1: 近日,某幼儿园的科研负责人打电话对我说:"胡老师,我们的园级课题发给您,给我们看看吧.我们的市级课题已经报上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审批下来."然后她接着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应聚焦当前问题!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课题名称:<高中物理校本实验报告册的编写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XX高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王XX 谢XX 刘XX 高XX 张XX 一.研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应从“仙境”走下“凡尘”——以课题《高中学段单亲家庭学生情绪自控能力教育策略研究》为例 (一) 我们先看一项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学段单亲家庭学生情绪自控能力教育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再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问题≠原因分析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说明:我们所引用的两个课题案例只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教师本人带来不便,表示歉意.) 案例1: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背景(问题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应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沃土之中 我们先看一项课题研究的案例: 课题名称:利用网络平台,上好线上课程的方法探索 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疫情把全国人民关在了家里,其中就有我们省2600万名学生.在延迟开学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重成果更应重效果 时下,部分中小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广大中小学课题研究工作回归教育本真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学校领导不能只挂名不研究 最近,我们走进郑州市实验幼儿园进行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其中,副园长黄艳主持的课题是<幼儿园晨间锻炼的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研讨会上,该课题是黄艳副园长亲自汇报的,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课题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 理念先行 何为理念? 课题研究 理念先行 作者│市教科所 胡远明 01 什么是理念? <辞海>(1989)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近日,在某校进行课题调研工作时,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的老师在课题结项报告汇报时,列举了大量前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动情况和经验,并把这些活动都当成了课题结项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老师们看来,日常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