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药中,首选大黄:大黄治疗血证的6种用法

导读:大黄不仅仅只有泻下作用哦!

《血证论》瘀血条云:“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又云:“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瘀血去则血得归经,如此虽不止血,而血将自止。

祛瘀药中,首选大黄。

由于大黄性专沉降,对于齿鼻耳目诸衄等表现于上部的疾患,须以酒炒后用,借酒性之上升,驱瘀热于下。

治面部诸衄,还可配升麻上行,与大黄共成高屋建瓴之势,且可发挥升麻的散火毒、解火郁之功,从而起协同作用。

治大量吐血、崩漏诸证,可以炒用甚至炒炭后用,以减少其快利之性,而发挥其止血之功。

用量方面,治火热内灼,阳络受损而血外溢的吐衄疾患,病初时患者证实体实,大黄用量宜大,自10~15克不等。

若妇人经漏既久,崩中,或吐衄反复发作,证虽实而体已虚者,大黄用量宜小,一般为3~6克,借以缓图奏功。

又,大黄固属苦寒攻逐之品,但通过适当配伍,则温清消补之间,无不咸宜。

1

温 用

大黄与温热药为伍,可作温法用而治寒证。

 一 

大黄与肉桂配用,首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名秘红丹,由川大黄末3克,油肉桂末3克,生赭石末18克组成。

张锡纯氏释为:“恍悟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而单用之则失于热。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最要……而单用之又失于寒。若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顾无遗”。

此外,肉桂辛甘大热,气味俱厚,下行温肾。不难看出,血证用桂,一为平肝,如能以肉桂水炒白芍用,则平肝之功更著,一为引火归原,使火能下行,血得归经。

大黄与肉桂,两者配对,则可清可温,可补可泻,相互制约,对偏寒偏热之性,起到中和作用,冲淡了大黄、肉桂双方峻烈之性,转变成化刚为柔,最后收和驯之效,相反相成之功。

正如张锡纯氏所言,二者等量运用,则可“降胃平肝”,“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它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

我们常用此二药治寒热错杂之血证,并根据证情,重点掌握两者的用量比例。

如寒重热轻,虚甚于实,或虚寒真而实热假之证,大黄用量应大大小于肉桂,使药性偏温,重在温补命火,引火归原。

当肉桂用量大于大黄时,则辛甘大热,能入血分之肉桂,还将起温经作用,届时“血得热则行”,复加大黄破血逐瘀,以之用于女科癥瘕,有消癥之功。

反之,则大黄用量应大于肉桂,如此则药性平而偏凉,其功重在泻胃火,化瘀血。

 二 

大黄与炮姜也可配合应用。二者一寒一温,一走一守,一逐一收,互制互济。

《金匮要略》治“吐血不止者”之柏叶汤,治“先便后血”之黄土汤,尽管前方用干姜,后方用附子而均未涉及炮姜,但遣药的温摄意图并无二致。

我治便血有形寒,面色晄白,脘腹悠悠然作痛或痛甚,喜温熨,血色紫黑而暗,后重不爽,脉细,舌淡之虚寒证,每以黄土汤加炮姜3~6克,借以温阳摄血化瘀。

至于属实热性血证的年迈患者,或罹胃疾日久因溃疡而致吐血、便血者,可用泻心汤作主方,其中大黄用10~15克以泻火化瘀,再加炮姜1克。

用小量炮姜的含义,一则引药入血作向导用,一则作苦寒药之反佐以防伤中。

2

清 用

大黄本为大苦大寒之品,若与寒凉药为伍,可收“相须”、“相使”之效,以之治血热妄行之血证,可立竿见影。

 一 

例如大黄与生地为伍后,在药理上前者破血而后者止血,合用则相互为用,发挥各自的特长,弥补各自的不足。

大黄与生地的合用实例,首见于《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第四中,其记载为“吐血百治不瘥。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药仅地黄汁、大黄末二味,但寓意良深、耐人寻味。

大黄苦寒沉降,主动而泻其实;地黄甘寒育阴,主静而补其虚

两者配伍后,有动静结合,补泻兼施之效,无伤阴耗血,腻滞留瘀之弊,互制而实互济,相反而实相成。

此方功能养阴凉血,逐瘀泻热,适用于热扰营血夹瘀诸血证。

 二 

《金匮要略》用大黄配黄连、黄芩名泻心汤,治吐血、衄血。

查三黄均属大苦大寒之品,今溶此三药于一炉,其泻火泄热之力必相得益彰。

张景岳云:“失血之由,唯火与气”。火动则血沸,火静则血宁,此乃必然之势,用泻心汤治火热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

临床验证,昔贤所谓“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的论点是符合实践的。

我用泻心汤治吐、衄便血等,从症状上重视火热表现,如血色鲜红,或紫黑,口干苦,喜冷饮,烦躁,大便不爽或干结,小溲黄赤,脉数实,舌红,苔黄或黄腻者。

属消化道溃疡失血者,尤多脘痛见症。

在配伍上多注意引经药,如治吐血、衄血常配升麻,治咯血常配桔梗,治便血常配地榆等。

3

消 用

大黄原为消瘀之品,如以大黄与具有同类作用的药物配伍,能加强消瘀去邪之力。

 一 

例如大黄配丹参时,大黄破瘀消积,丹参活血化瘀,两者一破一化,破血化瘀之功益著。且两者均为苦寒性味,临床每用于血热有瘀之血证。

昔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诸如因热瘀交阻而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用大黄配丹参,其清热破瘀之力非浅。

 二 

对于血滞瘀结已深,形成癥瘕或闭经者,则大黄可配䗪虫同用,如《金匮要略》中治“干血”的大黄䗪虫丸。

是方取䗪虫通经络,入血分,消瘀血,破癥瘕,复仗大黄攻逐之力,使血积得以顺利排出。

治癥瘕时,除以大黄䗪虫丸内服外,还以一味阿魏末,加膏药外贴。

治闭经属实者,每以晚蚕沙浸酒,送服大黄䗪虫丸,每日3次,每次6~10克;属虚者则以补益脾肾,调摄冲任,养血益气之剂为主,每晚另服大黄䗪虫丸1~2克。

4

补 用

《本草用法研究》论大黄云:“虚人夹积,有补泻并行之法,故温药补药,皆可相辅而行,相机而用”。

 一 

以大黄与人参而言,大黄味苦,主泄,功在泻实;人参味甘,主补,功在补虚。大黄性寒,人参性温,正合“补必兼温,泻必兼凉”之意。

两者相合,一补一泻。且大黄与人参,气味俱厚,配伍后仍补力雄而泻力猛。

《景岳全书·本草正上·毒草部》论大黄云:“其性推陈致新,直走不定”、“破积聚坚癥”、“导瘀血”。

论人参则云:“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

《儒门事亲·三法六门》篇中列古今方剂171首,其中用大黄47次,占1/4强;用人参18次,占1/10强;其中两者同用者计3次。

可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下派张子和氏,虽频频运用攻下之大黄,但亦不废大补气血的人参。尤其难能可贵者,张氏亦以两者合用,以作攻补兼施之计。

诚如张景岳氏所言,大黄为将,人参为相,似此一将一相,亦剿亦抚,一动一静,亦攻亦补,攻补结合,则攻不伤正,补不恋邪。

在血证范围内,我们治肌衄,每以此二味配二至丸或归脾汤奏功。

若治体虚证实之经漏,亦常以此二味配入四物汤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治空洞型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症,由于血多喉小,离经之血,一时猝不得出,以致瘀滞肺络,血不得止者,一方面我们遵守缪仲醇氏“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的主张而采用大黄;

另一方面防失血过程中暴涌厥脱,又以红参浓煎,对小量失血者,用红参汤代茶徐徐饮服;对出血量多者,则取顿服法,此“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亟固”之意。

 二 

大黄与龙眼配合,是补用的又一方面,其中用大黄意在破陈瘀,龙眼取其生新血。

大黄得龙眼,则陈瘀去而新血生;龙眼得大黄,则心血长而气不壅,共收推陈出新,相反相成之功。

我们常以此二味作血崩后期“末用补血以复其旧”之用,意在陈瘀去而癥疾不生,新血长而虚证得复。一般用量为大黄1.5~3克,龙眼肉10~15克。

5

升 用

大黄气味俱厚,重浊沉降下行,升麻气味俱薄,轻清升阳上行。两者配合,一升一降,相制相济,亦升亦降,相辅相成。

用以治面部七窍之衄,凭升麻上行之功,借大黄下降之力,既去上部火炎之势,又驱上部瘀血而下。用量为大黄6~10克,升麻1.5~8克。

若病在下部,如经漏、便血等,其用量为大黄或大黄炭1.5~3克,升麻6克,藉以达到升清为主而降浊为辅的目的。

6

降 用

大黄下瘀血,赭石镇逆气,两者一气一血,同为沉降之品,其下行之力尤著。

《景岳全书》指出:“失血之由,唯火与气”,气行则血行,逆气上冲,血亦随之,于是出现吐血、咯血之疾。基于此,缪仲醇治血三诀中主张“宜降气不宜降火”。

今以质重之赭石镇逆气,使气不逆上,血亦不再逆行,如此则不止血而血必自止。

另一方面,离经之瘀血,经此沉降下镇之气血二药涤荡余气,也必然起到推陈致新的作用。

考虑到“六腑以通为用”,故胃溃疡之吐血,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便血,用之均有显效。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诊疗阐微》,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

(0)

相关推荐

  • 人参,苏木可以一起服用吗?一起同用配伍的效果、用法用量

    单味功用概要: 人参:补气救脱,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本品性禀中和,不寒不燥,形似人,既有大补元气,挽救虚脱之效,又有补脾益肺之功.常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垂危之症.肺气虚弱所致的呼吸短促,行 ...

  • 三七加一物,“吊打”老中医。收藏备用三七...

    三七加一物,"吊打"老中医.收藏备用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出血证,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属于瘀血阻滞者. 1.三七配白及--一散一收,既可收敛止血,又可化瘀止痛 ...

  • 朱步先二二、大黄、生地配伍治疗血证的临床观察

    二二.大黄.生地配伍治疗血证的临床观察 <简要济众方>有大黄.生地配伍治疗"吐血刺痛"的记载,此方经个人初步试用,证明其对多种血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爰录病例四则,略加讨 ...

  • 花蕊石、大黄治热实血证

    大黄药对十一种 作者/沈敏南 大黄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明代张景岳称为"药中四维"之一. 按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导,大黄 ...

  • 大黄 肉桂 二者参合共收振脾阳通大便之功

    大黄--肉桂 [配对奥妙] 大黄苦寒通下,破积导滞,泻火凉血止血,行瘀通 经:肉桂辛热温中,益火消阴,温补肾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二药 伍用,寒热互制,以肉桂之辛热,制大黄之苦寒峻下之势:又以大黄之 ...

  • 大黄治疗血证的6种用法

    导读:大黄不仅仅只有泻下作用哦! <血证论>瘀血条云:"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又云:"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瘀血去则血得归经,如 ...

  • 老中医的大黄治疗血证的6种用法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导读:大黄不仅仅只有泻下作用哦! <血证论>瘀血条云:"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又云:"故凡血 ...

  • 《血证论》中记载了哪些治疗“血证”的大法?

    <血证论>是清代名医唐容川对血证辨治的成就总结,成书于1884年,名闻于蜀地,由于当时西方医学逐渐日盛,唐氏力图以西医知识解释中医基本理论,故其毕生所著理论多有客观上的正验,影响较大,对临 ...

  • 教你大黄治血证的6种用法 | 山海精舍

    <血证论>瘀血条云:"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又云:"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瘀血去则血得归经,如此虽不止血,而血将自止. 祛瘀药中 ...

  • 《血证论》中记载了哪些治疗“血证”的大法?【一点资讯】

    <血证论>是清代名医唐容川对血证辨治的成就总结,成书于1884年,名闻于蜀地,由于当时西方医学逐渐日盛,唐氏力图以西医知识解释中医基本理论,故其毕生所著理论多有客观上的正验,影响较大,对临 ...

  • 一勺猪油等于十副药。。。能治疗这十几种病!不知道就亏大了!

    对于猪油,可能中老年朋友并不陌生,小的时候,家家条件艰苦,没有钱买肉,肚子里没有油水,就会买一些便宜的猪肥肉来炼猪油.下面条.炒菜的时候加一勺猪油,真的是特别的香. 现代人们家家条件都好了,猪油也就很 ...

  • “药中将军”大黄的妙用

    大黄是临床常用的泻热通便药物,在医圣张仲景的方子中,也经常用到这味药.不过,经方中的大黄可不只是通便作用,其中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辨治理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大黄通便之外的功效. 大黄有几个功能: ...

  • 药中“将军“大黄的妙用

    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以通为用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对于中医而言,"六腑以通为用"尽人皆知,,然而,一身上下,何处可以一刻不通呢? 黄山黄河黄土地,黄天黄帝黄种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