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治法

作者:张介宾

《生气通天》等论曰∶夏伤于暑,秋为疟。《疟论》曰∶ 疟皆生于风。又曰∶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又曰∶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也。此诸论者,皆以风寒暑湿为言,而病疟之因已尽于此。若于此而分其阴阳,则风与暑,阳邪也;寒与水,阴邪也。然风者,阳中之凉气也;暑者,热中之寒邪也。合是四者而言,无非皆属乎寒,故江南呼为脾寒病,谓寒邪客于肌肉之间而脾应肉也。及疟之将发,必先手足厥冷,以脾主四肢也。

然则脾寒之名,非无谓也。而张子和非之曰∶《内经》既以夏伤于暑而为疟,何世医皆以脾寒治之?是在子和,亦认暑为热邪,故有此说。独不观之经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是可见其言暑者,言时气也;言寒者,言病气也。及邪气之变,自浅而深,郁寒成热,然终不免寒为本、热为标耳,安得谓之非寒耶?故其初感,则寒邪先伏于腠理,及遇秋清之令,而新凉束之,则表邪不能外越,于是乎阴欲入而阳拒之,阳欲出而阴遏之,阴阳相搏而病作矣。然其浅者,病在三阳,故随卫气以为出入,而一日一作;其深者,病在三阴,则邪气不能与卫气并出,故或间日,或三四日,而作愈迟者,其病愈甚也。是以疟之轻重,惟在阴阳浅深耳。故于本经则有寒疟、温疟、瘅疟及六经六藏疟证之分,义无出于此矣。

乃后世自杨仁斋、朱丹溪而下,复分有痰疟、食疟及水饮败血为疟等证。若此之类,不过皆疟之兼证耳,岂果因此而成疟哉?此外复有谓瘴疟者,惟岭南风瘴之地有之,亦湿邪之外入也。有谓牝疟者,但寒无热,以阳气不足,亦阴邪之胜也。有谓劳疟者,因劳即发,以表里气虚而感邪之易也。有谓鬼疟者,本无疟鬼,神为邪所乱也。由此言之,则亦无非寒邪耳。凡邪自外入,当从汗解。故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又曰∶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又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皆其义也。故治疟者,但当察其邪之浅深,证之阴阳,必令其自脏而腑,自里而表,引而散之,升而举之,使邪气得出,自然和矣。治法云∶有汗要无汗,以扶正为主而兼散;无汗要有汗,以散邪为主而兼补。斯言得之矣。惟是邪在阳者取汗易,邪在阴者取汗难,所以在春夏者为易,在秋冬者为难,在上体者为易,在下体者为难。必达其阴气,自然汗及下体。务令由阴而阳,由晏而早,方是佳兆,故又以汗之难易为微甚也。其有外受风寒,内伤生冷,表里俱病,则疟痢并作。疟感由经,痢感由脏,但兼表里而去其寒湿之本,必皆愈也。至于痰食血气,内寒内热等证,不过随其甚者而兼调之,弗得以此为主,是治疟之大法也。

然法虽如此,犹有其要,则在乎标本虚实四者而已。盖标以邪言,邪盛则实;本以正言,正夺则虚。如果有实证实脉之可据,则指其所在而直取之,拔去其邪,诸病自愈,此治标也。如无实脉实证而病不愈者,必其元气之虚,但当温补真元,培其根本,使中气渐实,则逼邪外出,病必自愈,此治本也。故有标则治标,无标则治本,是得其要矣。或其疟发既久,表邪已衰,而诸药不效者,但用人参生姜各一两,煎汤,于未发二时之前,或发日五鼓,连进二服,无不愈者。或因参贵难以疗贫,则白术、当归,亦可随宜择而代之。若阴虚水亏之人,则以熟地、生姜加倍用之,皆无不应手而效也。然必因脉以知其内,因证以知其外,但知标本之缓急,又何疟之足虑哉?

余阅疟门方剂,多不分表里先后,俱用芩、连、知母及大黄、石膏之类。夫以表邪不解而得此寒凉,则寒邪愈陷。或任用常山、草果及劫截峻厉等剂。若正为邪伤而受此克伐,则元气愈虚,故多致绵延不已,轻者变重,重者至危,是皆不得其本耳。得则易如反掌,在察所由而已。(按:截药:即专方专治,能出奇制胜,使病速愈。据《串雅内外编》所载,截药总治门15方,内治门78方,外治门85方,杂治门5方,可见截药的适应面较广。)

来源:《类经·又论疟》

附:疟疾治方(《杂病心法要诀》

疟初气实汗吐下,表里俱清用解方,清解不愈方可截,久疟形虚补自当。

〖注〗疟初气实,均宜汗、吐、下。有表里证汗下之,胸满呕逆有饮者吐之。表里俱清,宜用和解。清解不愈,表里无证,可用截药止之。久疟形羸气虚,宜用补剂,自当然也。

桂麻各半汤

疟初寒热两平者,桂麻各半汗方疗,汗少寒多麻倍入,汗多倍桂热加膏。

〖注〗疟病初起,寒热不多不少两平者,宜桂麻各半汤汗之,汗少寒多热少者,倍麻黄汤汗之。汗多寒少热平者,倍桂枝汤汗之,热多者,更加石膏。

麻黄羌活汤 桂枝羌活汤 麻黄羌活加半夏汤 白虎汤 白虎桂枝汤 柴胡白虎汤 柴胡桂枝汤

寒多寒疟而无汗,麻黄羌活草防寻。热多有汗为风疟,减麻添桂呕半均。先热后寒名温疟,白虎汗多合桂君。瘅疟但热柴白虎,牝疟惟寒柴桂亲。

〖注〗此皆诸疟初起之汗法也,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无汗,谓之寒疟,宜用麻黄羌活汤,即麻黄、羌活、防风、甘草也。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先寒后热,热多寒少有汗,谓之风疟,宜用桂枝羌活汤,即桂枝、羌活、防风、甘草也。二证呕者,均加半夏。先伤于风,后伤于寒,先热后寒,谓之温疟,宜用白虎汤,汗多合桂枝汤。阳气盛、阳独发,则但热而不寒,谓之瘅疟,宜用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合白虎汤也。阴气盛、阴独发,则但寒而不热,谓之牝疟,宜用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合桂枝汤也。

草果柴平汤 大柴胡汤

食疟痞闷噫恶食,草果小柴平胃宜,疟里便硬大柴下,消槟果朴量加之。

〖注〗因食而病疟者,则痞闷、噫气、恶食,宜小柴胡合平胃散加草果清之。凡疟有里不清、便硬者,宜大柴胡汤加芒硝、浓朴(厚朴)、草果、槟榔下之。

清脾饮

疟疾已经汗吐下,清解未尽寒热方,清脾白术青朴果,小柴参去入苓姜,气虚加参痰橘半,饮多宜逐倍姜榔,渴热知膏天花粉,食滞麦曲湿泽苍。

〖注〗疟疾已经或汗或吐或下,表里无证,法当清解,宜用清脾饮和之。即白术、青皮、浓朴、草果、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茯苓、生姜也。气虚者加人参,痰多者加橘红倍半夏,饮多者倍生姜加槟榔,渴热者加知母、石膏、天花粉,食滞者加麦芽、神曲,湿盛者加泽泻、苍术。

(按: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6月30日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40个获得该认证的国家,同时也是西太平洋地区30多年来第一个消除疟疾的国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做法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环球日报》))

(0)

相关推荐

  • 疟疾..经期感冒..慢性腹膜炎..肝硬化..柴胡桂枝汤..施今墨

    5.柴胡桂枝汤治疟疾 柴胡.黄芩.半夏.桂枝.白芍.甘草.人参.干姜.大枣. 和解表里,退热. 本方治疟疾或类疟,寒热时作,或往来有时,身痛汗多,或倦怠不食,营卫不和,表里失调,邪正互争者. *用本方 ...

  • 静脉曲张治法

    桥北花卉苗木 地瓜 白矾 配方及用法:鲜地瓜.白矾适量.将鲜地瓜捣烂如泥,白矾研面,两者混匀.用温水洗净患处,视患处大小,用纱布包些泥敷于患处.每天换1次. 疗效:5~10天痊愈. 来源:<中国 ...

  • 关节痛治法

    炎炎 有一老人,手关节严重变形,痛起来整晚睡不好觉,原来这老太太家务繁重,又常年用冷水洗衣服,寒冬腊月也是如此.一经点破,从此之后远寒凉,再配合方药调理,很快就能去痹痛. 用的是哪个方子呢?张仲景的桂 ...

  • 浅析中药外治法的诊疗思路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包括中草药制剂,除口服药外,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各种独特治疗方法,目前种类已达150余种,既丰富又实用. 中药外治法,具有&qu ...

  • 挑治法治疗各类疾病,疗效立竿见影

    甲状腺肿.颈椎病.带状疱疹神经痛.胆囊炎--都有良好的反馈,认真学习,持续提升~我们的学员真的很厉害!为他们感到开心~ 版权声明丨本视频节选自灵兰郭氏针灸专题课,了解郭家三代传承针法:<郭氏针灸 ...

  • 中医外治法大全:各种验方敷法秘籍(1--7 )(下)

    十.阳痿 麝香起阳丸(<中医外治法集要>) 凤仙药子15g,阿片.蟾酥各3g,麝香0.3g,葱白适量.凤仙花子研为细末,过筛:加阿片.蟾酥.麝香调均匀,再研一遍,加大葱适量捣为丸,如黄豆大 ...

  • 中医外治法大全:各种敷法秘籍(1--7 )(上)

    金匮灵枢 2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点击上方蓝字 "岐黄名家传承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qu ...

  • 牙疼的中药内治法,效果尤佳

    导读:云南已故明医戴丽三先生,该举纲要,不只治痛之标,而治痛之源,理法方药,靡不备录,学者果能研读究心,牙痛病亦何足道? 牙痛论治 牙痛为临床常见疾患之一,虽属小恙,亦能影响工作.此证由于病因各异,处 ...

  • 阴虚的治法

    ​论阴虚的几种后果及治法(黄兴楼) 论阴虚 虚损之症,常阳虚有二,而阴虚有三.盖人禀天地之气,形肖天地,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也.夫阴者,精.血.津液也,为人生之本,形质之祖,故凡损在形质者,总曰阴虚. ...

  • 抽筋的中医治法

    人为什么会抽筋? 有句话叫: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 大多数人以为抽筋是缺钙造成的,其实抽筋的原因有很多. 中医认为抽筋是阳气虚,脏腑吸收障碍导致的. 人在以下情况下容易抽筋: 一是晚上容易抽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