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这八个字,也就读懂了《金刚经》

《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这句领会了,一卷经文也就明白了。

谈《金刚经》,就不得不讲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坛经》记载,六祖慧能大师初与《金刚经》结缘,是因去客店卖柴,闻一客诵经,六袓心有所悟,乃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又问:客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曰: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五祖弘忍大师在彼主化。

六祖听后,当即发心要去黄梅修学。

后来六祖到了黄梅,至五祖弘忍大师座下参学,夜半闻五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表达自己悟道心得,曰:“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可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成就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而且从六祖惠能发心求法,到得法的整个过程,都与《金刚经》有着不解之缘。

01

那么,《金刚经》讲些什么呢?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可用五祖启迪六祖悟道的那句经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概括,这句经文可说是全经的精髄。

为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禅宗有一句话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就是众生所有的念头都是妄念,如乌云遮日,把我们本来清净的佛性遮盖住了,只要把乌云驱散了,太阳也就出来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是四大五蕴依各种因缘假合而成,它必然遵循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一旦因缘离散,这个世界就要解体。对万事万物来讲,缘在则聚、缘散则离本是自然规律,谁也奈何不了。

而我们世人妄“生其心”,都是把这虛幻不实的的假相当成真实,产生攀援之心,有所挂碍,有所执著,有所污染,不是对外境贪恋,就是对情感缠附,以致灵明蒙蔽,本真丧失。

世人一切痛苦主要根源于此。所以,大觉菩萨教导世人,不要执著外相,沉溺客尘;若能了知一切色相皆是因缘假合,虛幻不真,达到见相非相、不有不无、即色即空、非色非空的境界,必证如来妙果。

02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佛在《金刚经》里反复教导,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四相就是无所住。

当你做到四无的时候,你自然就不生而生地生出了清净心。清净心不生而生,不求而得。怎么得呢?当你无四相,不住相、不住法,你就获得了清净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包括清净心,包括菩提心,也包括觉悟心,包括一切好的心,都是在“应无所住”之时自发地生出来的。

无所住,生的才是真心、清净心、佛心、般若心;

有所住,即有所执著,生的心就是凡心、红尘心、执著心、束缚心、五毒之心。

但不住相生心,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不去想,一切念头都断灭。因为进入“无所住”的空性境界后,如果仅仅停留在“无所住”的境界里,那样就会陷入顽空邪见,心若不动,则成死水,与草木土石无异。

《五灯会元》记有一段公案,一位老太婆建茅庵供养一位和修行三十年,日常有一位姑娘送饭侍荼。

一天,老太婆为了检验这位和尚修行的程度,就让姑娘下次送饭挑逗于他。当那姑娘依言抱住僧人,问他的感觉时,谁知那和尚竟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老太婆一听,非常生气地说:“我三十年供养的只是一个俗汉。”

于是,一把火把和尚的茅庵烧了。

这个老和尚修行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的地步,用世间的眼光看,就是如柳下惠之坐怀不乱,十分难得,但从佛法的角度看,老和尚就陷入了顽空、断灭空的境界,把活泼泼的生命修行成草木竹石了。这其实是断佛慧命、大违佛道的邪见魔业。

那么,那老和尚怎么做才好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看一个禅宗公案。

北宋僧人道潜,诗名远著,东坡居士遣官妓盼盼支求诗,含挑逗之意。道潜笑作绝句一首,其诗曰:

寄语巫山窈窕娘,好将魂梦逐襄王。

禅心已作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意思是说你这位巫山娇娘还是去找多情种子楚襄王去吧,我的神心已如飞絮粘泥,不会再为春风轻佻上下摇动了。

这里,道潜禅师以春风飞絮作比,生命之机欣然,然又了无所住,一尘不染。这就如同镜子,心如明镜,涵容万物,事情来了,镜中自现,事情去了,又复清静,无挂无碍,无染无蓍。这就是无住生心。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一生宦海风波,晚年濡染佛禅,他有一首《即市》诗:

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

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

非但无住生心,而且连无住生心也无住了。

 03

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般若心经》也说:“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世人动辄言道,自己已经什么都想通了,什么都看破了,其实只是嘴上功夫,一旦事情现前,不但执迷境相,而且更生贪嗔。如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一次参加宴会,因见座中有一歌妓侑酒,程颐即拂袖而去,而程颢则吃喝谈笑一如平常。这就说明,程颐是眼中无妓,心中有妓;而程颢则是眼中有妓,心中无妓。一个是住相生心,一个是无住生心。

一代理学宗师尚且如此,何况俗子凡夫如我辈者。

我们只有在不执著于任何表相,去除一切妄想杂念时,生其心,善护念,此心不动,随机而行,就会见到事物的本质真相。

(0)

相关推荐

  • 你读懂金刚经了?你读懂心经了?别闹,读懂的都羽化飞升了

    你读懂金刚经了?你读懂心经了?别闹,读懂的都羽化飞升了

  • 梧闽札记:三平寺 有杨义中'活佛'

    如何搞一下民意测试,问一下'您心中的漳州活佛是谁?'估计有三坪祖师公杨义中禅师,<大悲咒>唱颂的梵音,是古印度的古代活佛名字-年代太久了,也许释迦牟尼佛.正法明如来(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

  • 菩萨与人有何区别?《金刚经》两句精髓告诉你:如此拜佛才虔诚

    艺述史官方原创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由高僧鸠摩罗什翻译,虽然很多朋友知道这位高僧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翻译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破戒和娶妻生子,很正常 ...

  • 游世界中的“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教中存在吗?它也是好的吗?

    (博士论西游第七一一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41)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西天的唐僧,本应该享受"功到自然成"所带来的成就感 ...

  • 老马虎 |南阳禅书悄然兴起

    佛教与书法 南阳禅书悄然兴起 马秀华 摄影/撰文 (桐柏云台禅寺住持清远法师书) 现代,电脑普及,印刷品满天飞,但,您可知道,世界范围内,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所有的图书.经卷,基本都是用毛笔手抄的 ...

  • 顺逆皆方便

    <金刚经>中讲「无我相」,修行人要修得无我相的境界,就是要让自己观照自我一如虚空,世事流转,亦不动心.顺境来了,也是修行:逆境来了,也是修行.换句话说,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 ...

  • 《坛经》学习记录

    《坛经》学习记录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王景琳:惠能成佛的经历 —— 说说惠能的“顿悟”

    由惠能所开创的南禅"顿悟"与神秀北禅所主张的 "渐悟"在中国禅宗史上一直被视为对立的两端.似乎"顿悟"就在"一念"之间, ...

  • 听讲:王德峰讲心学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教授,最近在网上看到他的讲座视频<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很有意思,听的时候,随手做了记录,不一定准确,大意如此,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王德峰认为,王阳明的" ...

  • 周火雄|朝觐之路

    周火雄|朝觐之路 苍鹰在穹庐盘旋.朝觐者望了一眼,仿佛受了鼓舞似的在石板路上加快脚步,他的双手举过头顶,朝云遮雾绕的寺庙方向深深地叩拜-- 再普通不过的石阶路.依山就势,蜿蜒而铺,攀援而上.岁月的风尘 ...

  • 什么是禅?什么是空?什么是开悟?

    什么是禅?什么是空?什么是开悟? 被奉为经典的<金刚经>在说什么? 生命的意义也许不在享受美食,不在旅行度假,也不是奋斗之后的功成名就.而在置心一处,置身于一境,完成自己的梦想. 1. 金 ...

  • 万古长空安祥恒在

    印心就是见性.所见的本心自性,可以从<楞伽经>或<金刚经>等得到证明:也可以将所悟印证经文,了然明白圣教不是文字游戏,是可以觉察的心地变化. 很多人说见性是坐到一念不生:看到空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三十五:《菩提本无树》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百余年间,通过"七百集结"和"万人集结"两大法会,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系统.就其共同点而言,就是"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