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教孩子背诗想起来的一首歌。这首歌当年有一段时间在电视上播得还挺勤的,现在歌以及人早已经淡出了,但想起这首千古名篇,自然还是会哼起这首歌。
看到《烟花三月》,应该就知道与之有关的唐诗是哪首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三月》正是将28字扩展成了一首歌。歌中倒没有朋友惜缘的离愁别绪,只是借名篇名句引出扬州这个地方,进而推介这个名城。
扬州,也的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爱好的地方,也是生长于此的伟人期待中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除了这首诗,还有许多说到扬州的名句。比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歌中不仅是化用了李白这一篇的诗句,也把其他诗句融入其中。
牵住你的手 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 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 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 牵挂在扬州
江苏去过很多回了,扬州炒饭也吃过好多年了,但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机会去过扬州,诗词中的美景和雅致还不能亲身体会,但从其中自然也能领略一二,包括这首歌唱出的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很喜欢过门的这一系列设问,一下把人代入到这座城市的亲切氛围,很好地把主副歌连接了起来。这首歌的定位确实是扬州旅游推介曲,在当年也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所谓烟花三月,花很好理解,写出的就是繁花似锦了。而烟呢?应该就是漫天飞舞的柳絮,在诗人笔下是美景,但现在却成了想方设法要清除的污染物。
原唱吴涤清,不过不是扬州人,而是温州人。80年代开始听歌的人可能没有没听过这个名字的吧。80年代初就辞去体制内的工作,南下唱歌,据说一出场就场场爆满。然后才出个人专辑,当然和同时代的内陆歌手一样,主要是翻唱港台歌曲了。而且喜欢翻唱刘文正的歌,也因此获得了“大陆刘文正”的称号。据说那时候他的每张专辑都能卖到百万,演唱会门票也能抬价到100多块钱一张。
起初他还留着类似刘文正的长发,但从磁带封面的照片来看,是一张比一张发际线退后了。
到了90年代初,港台歌曲已经很容易第一时间在内陆听到了。没有好的创作来源,他也很快转型,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到了90年代末,他才又以歌手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经过人生历练的他,唱的不再是80年代的港台舶来品了,而更偏古风民乐,先是一首《把酒当歌》就独具一格,引起了不少关注。而后就是这首《烟花三月》了。
《把酒当歌》是来自内陆创作人许建强的作品,他另一首更著名的作品是《晚秋》。
《烟花三月》的词曲则是另一个著名创作人陈小奇。他最著名的作品想必人们都听过:《涛声依旧》。也是化自唐诗名篇《枫桥夜泊》。
陈小奇在这方面还是独具匠心的。个人也很喜欢这种古风改编,并没有直接把原句搬来,更没有刻意堆砌摸不着头脑的辞藻,编配上也不是一顿过于浓墨重彩的民族乐器。在《涛声依旧》之后,他又接连写了两首《白云深处》《巴山夜雨》,不用说也知道是化自什么唐诗吧,也就构成所谓的“唐诗三部曲”,当然后面两首的知名度远低于《涛声依旧》了,但听来也都还是不错的佳作。
还有一首《大浪淘沙》也是如此。
而在吴涤清的《把酒当歌》专辑里,陈小奇也有一首同样风格的《朝云暮雨》,可能不像那几首那样,说不出明确的诗句来源,但总能感觉到诗韵在里面。
还是昨天的水,还是当年的天,
朝云暮雨美丽着你的容颜;
还是照你的月,还是寻你的我,
飘飘渺渺不知今夕是何年。